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由 孔甲丙 發表于 舞蹈2023-01-05
簡介1768年1月,鄭信派出陳美來到廣東,正式請求讓清朝冊封,可清政府對於泰國內部的情況不太瞭解,還在猶豫的時候,一個和鄭信有矛盾的河仙人也來到了廣東,並呈上了暹羅形勢圖,強調阿瑜陀耶王朝末代國王的孫子已經來了

女巫在古代怎麼稱呼

吞武裡王朝在泰國曆史上是一個特殊且重要的存在,有一部分原因是吞武裡王朝的國王身上有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統,再加上緬甸的原因,吞武裡王朝和清政府還是有過密切的接觸。

造成雙方關係越來越好的原因,也是基於增進相互瞭解、有著共同的敵人以及雙贏貿易。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增進相互瞭解

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滅亡,泰國總體上被緬甸侵略者所佔領,“重新統一國家”成為了擺在廣大暹羅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

海外華人後裔鄭信在一系列時代原因下肩負起了這一重任。

鄭信的父親是鄭達,原本是廣東潮州人,潮州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僑鄉,在長期的對外貿易中,無數潮州人也登上了開往暹羅的船隻,因此暹羅的華人中潮州人的數量本身就是阿最多的。

鄭達來到暹羅後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並逐漸取得了暹羅上層人士的信任,還能出入宮廷,這也奠定了他在泰國的地位,也為兒子參政打好了基礎。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當緬甸軍隊進攻大城的時候,鄭信奉詔守城,他看著朝中的那些大臣都是昏庸之輩,於是自己率領500精兵突圍了出去,打敗了緬甸軍隊,隨後乘勝追擊。

在他經過的地方,百姓們紛紛都願意跟隨他,他的所作為所為也鼓舞起了暹羅各個階層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鬥志。

1767年對於鄭信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2月,他首先號召暹羅軍民參加復國鬥爭,並自立為王。

10月,他親自率領了一百艘戰船揮師北上,正式開始了驅逐緬甸侵略軍的戰爭,由於他提出的口號是“復國”,所以他的軍事行動也受到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擁護,他們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將緬甸侵略者全部趕了出去。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同年12月,鄭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他本人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來自哪裡,更是對清朝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1768年1月,鄭信派出陳美來到廣東,正式請求讓清朝冊封,可清政府對於泰國內部的情況不太瞭解,還在猶豫的時候,一個和鄭信有矛盾的河仙人也來到了廣東,並呈上了暹羅形勢圖,強調阿瑜陀耶王朝末代國王的孫子已經來了。

清政府聽信了河仙人的一面之詞,並拒絕了冊封鄭信。

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當權者認為鄭信屬於“竊國”,並非名正言順。

不過,鄭信屬於大丈夫能屈能伸,繼續等待著機會得到清政府的認可。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1771年7月,鄭信派出了3名代表加上通事楊開春,把被暹羅軍隊俘獲的緬甸官兵送到了廣東去,清政府在查明瞭這批人後,對於鄭信的態度也終於有了改觀。

第二年,鄭信再度“趁熱打鐵”,將35個留在暹羅的原籍廣東海豐縣人送回了廣東,清高宗也開始真正去審視鄭信。

此後,這樣將留在暹羅的清朝人送回原籍的事情,鄭信一共做了3次,每次都是仁至義盡。

再加上一些知道情況的臣子在一旁幫忙說話,清政府對於鄭信的態度也漸漸有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向鄭信傳遞了這樣一個資訊:只要他具表請求,清政府就可以給他封號。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清高宗當時估計鄭信接到了迴文後會在1778年派人到廣東請封,不過後來鄭信卻託商船帶來了稟文,提出“請寬貢期”。

1781年,鄭信派遣了使者訪華,不過這次鄭信不是為了請封的,而是為了擴大貿易的。

第二年,暹羅使者就來到了清朝京城“表貢方物”,受到了清政府的友好接待,清政府始終沒有忘記暹羅使者。

不過,這也是鄭信最後一次派遣使者訪華,雙方也充分了解了對方,可使者還沒有來得及返回暹羅時,鄭信就已經被殺害了。

當時清政府已經開始稱呼鄭信為“國長”,若是鄭信此次提出了冊封的請求,那麼清政府必然是會答應的。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從這段相互熟悉的過程中也能看出,清政府和吞武裡王朝的關係是逐步上升的。

而對於吞武裡王朝進貢中國的事宜,清朝方面也有詳細的記載規定。

要求暹羅每3年進貢一次,要從暹羅出發率先抵達廣東,然後進貢的船隻不可以超過3艘,每艘船上不可以超過100人,而這些進貢人員當中,只有20個人能夠到京城。

而暹羅方面的進貢使者離開之前,禮部等官員需要各自派出1個人去送行,回給暹羅方面的禮物包括錦緞34匹,如果有特殊表現,可以追加16匹;而暹羅方面進貢的禮物,除了香料、美人之外,也送過2頭大象、2頭金絲猴。

除了暹羅之外,也有其他番邦國家在同時期都有進貢行為。

例如2年一次進貢的琉球國,每次進貢硫磺12600斤,紅銅3000斤,白剛錫1000斤。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有著共同的敵人

鄭信是在同緬甸的戰爭中逐漸積累起威望的,而清政府也和緬甸發生過戰爭。

自從緬甸貢榜王朝建立以後,就開始不斷髮動對外戰爭,他們不僅對阿瑜陀耶王朝發起了總攻,更是不斷侵擾中南西南邊境。

對於中國來說,明清時期從事邊境貿易的活動就十分頻繁。

1763年,緬甸軍隊入侵了西雙版納,後來雲南邊境上的土司紛紛請求清朝予以保護。

2年之後,緬甸軍隊兵分三路進入雲南地區,擄掠了不少人口,他們還聲稱西雙版納屬於緬甸,這也讓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因此,乾隆首先命令“書生”劉藻與緬軍作戰,可後者實在不懂軍事,打了敗仗後就服毒自殺了。

1766年,新上任的雲貴總督楊雲琚上任,並組織起了清軍的大反攻。

此次,清朝總共出動了2萬軍隊,耗費了300萬兩銀子,然而,由於緬甸軍隊早已料到了這一步,他們養精蓄銳再度擊敗了清軍,楊雲琚也被乾隆皇帝賜自盡。

戰爭打到1769年的時候,緬甸軍隊遭遇了一場慘敗,這個時候緬甸也意識到他們的力量和清朝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打持久戰也不太現實,所以決定和清朝議和。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當年11月,雙方代表在老官屯談判後議定畫押,長達4年的大規模清緬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這一年,吞武裡王朝剛剛建立不久,他們也和緬甸打了很長時間。

清朝擊敗緬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前前後後也派出過不少軍隊才終於收穫成果,所以乾脆也選擇草草了事,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緬甸有著野心,不得不提防,那麼同吞武裡王朝就有著很多“共同話題”了。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而且,1771年吞武裡王朝確實將39名戰俘送到了清朝去,為此,鄭信還專門給清政府寫了一份報告,表明了這些戰俘的具體來歷,清政府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查明瞭這些戰俘的具體身份,並認定了裡面有緬甸的軍官,這才開始真正相信鄭信。

這段歷史也能夠表明,清政府對於緬甸還是有著提防的,在清國土的南部所面臨的威脅也和吞武裡王朝面臨的威脅一樣。

那麼,雙方有了更多的交流也就合情合理了。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雙贏貿易

清康熙年間,由於國家統一,也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人口也獲得了大規模增長。

1708年時,全國人口的總數為21621324人,到了1722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25309178人,14年時間,人口上已經增長了將近4000000人,這樣的增速規模,已經可以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

人口在呈現出上漲趨勢時,也會伴隨著一些問題,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區普遍存在“地狹民稠”的狀況,農作物的產量無法滿足百姓的實際需要,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米價也連年上漲。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對外貿易。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康熙也從暹羅使者那裡瞭解到暹羅的產米量很大,而且價格也便宜,二三錢就可以購買一石稻米。

於是,從1724年開始,雍正皇帝就允許暹羅將米賣到中國來,所運送的大米和貨物也能夠全部免稅,從這以後,清政府的各項措施不僅緩解了東南沿海缺米的現狀,還讓很多暹羅商人盆滿缽滿,這是典型的“雙贏”。

因此,雙方都想要把這一情況給延續下去。

在吞武裡王朝時期,鄭信也一直希望能夠和清政府保持相關的貿易,由於他剛剛建立王朝的時候全國人口已經急劇減少,再加上糧食不足和匪盜猖獗等情況的出現,社會秩序一度十分混亂,有大量百姓隱匿在山林當中,還在觀望著外面的情況。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因此,他們也更加需要現成的物資來渡過難關,若是能被清朝外交所承認,那麼他們的生意也會越做越大,這也是鄭信幾乎在第一時間向清政府提出冊封請求的一大原因。

1775年,鄭信就向清政府提出要在廣東採購硫磺50擔,鐵鍋500只運回暹羅去使用,清政府也希望做生意,於是很快同意了鄭信購買硫磺和鐵鍋,雙方的一些貿易這段時期也在正常執行。

1781年,鄭信的使者來還是因為貿易的事情,他們提出希望能夠允許暹羅在廣東採購銅盤、銅爐等放在船上運送回國。

當然,鄭信的考慮遠遠不止於此,他還希望不斷擴大與中國的貿易額和地區,突破廣東沿海一帶。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此外,他還考慮到中國有著先進的航海技術,時機成熟後也能借助中國的能力和人力去發展到日本的遠航貿易,繼續促使暹羅的經濟繁榮。

也正是出於持續貿易等原因,清政府還參與了緬甸和暹羅議和。

在暹羅和緬甸關係緊張的時候,乾隆皇帝立即表明了態度,調節了緬甸和暹羅的矛盾。

後來的歷史更加說明了,清政府和暹羅的貿易一直都處於“雙贏”的狀態,合則兩利,遺憾的是,吞武裡王朝所在的時期太過短暫,很多事情還沒有成型之時,鄭信已經逝去了。

吞武裡王朝時期暹羅與中國有什麼關係?

參考

清朝與暹羅的外交關係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