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由 老方說 發表于 舞蹈2023-01-24
簡介”還有立陶宛代表處的員工回憶說,“穆師傅的講究是出了名的,燒餅永遠是放在烤箱裡,來了再拿出來吃,要不不脆

食堂後勤是做什麼的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做企業其實處處都是學問,我們平常都是關注制度、管理、業務和人才等方面,但魔鬼在細節,比如食堂就是公司不可忽視的一個細節。

任正非曾經表示過,廚師做得飯菜好吃也是很大的貢獻。一線的戰士英勇奮戰,也離不開後勤的良好支援,他們是不同戰線的英雄。

近日華為的心聲社群有篇帖子很火,說的就是華為立陶宛食堂的幕後英雄。

“有人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也有人在後方竭盡全力補給、供應,形式不同,但一樣英勇。”

帖子介紹的就是立陶宛食堂的金牌廚師穆秀勇。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味蕾的滿足,幸福感是瞬間綻放;有食堂的海外代表處,幸福感是井噴的;而有個好廚師的海外代表處,常駐員工幸福指數更是爆棚。民以食為天,飲食,這個中華民族所最為珍視的東西,也成了一個天然粘合劑,透過胃的安撫,將漂泊拂去,給你歸屬,讓你有來處,亦有歸途。

在芬蘭代表處的華為人看來,穆師傅做出來的美味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美好享受。不管烤魚、梅菜扣肉,還是回鍋肉片、餛飩和烤串,穆師傅都能讓他們吃到幸福感爆棚。

話說,腸胃伺候好了,那戰鬥力還不蹭蹭蹭的往上漲啊。

讓海外代表處的員工珍惜讚賞的,不僅僅是穆師傅爐火純青的烹調好手藝,還有背後的那份匠心和在細節上的山東式“講究”。

憑著這份“講究”,他硬生生地讓食堂成了超強的客戶戰鬥力,成了對客戶極具“殺傷力”的武器。

於是,立陶宛的華為食堂成了客戶們翹首以盼的天堂,華為的產品讓他們服氣,華為的美食也征服了他們。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穆師傅一個人負責整個代表處的常駐、出差、Beta局人員以及客戶招待,他嚴格要求自己,不怕麻煩,用心觀察,肯下功夫,兢兢業業搞好後勤工作。為了避免食材單調,他還在院子裡種下了蒜薹、茼蒿、小油菜、黃瓜等綠色食材,可謂用心敬業。

可以說,穆師傅的刀工火候、五味調和,其菜品味道早已在時光中與堅守、榮耀、信念等交織在一起,成為華為文化、奮鬥精神的一部分。

好的團隊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努力為公司做貢獻。就算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創造出不凡的價值。

帖子釋出後,吸引了很多華為人紛紛點贊,“舌尖上的立陶宛,穆師傅一個人管幾十號人的伙食,讓整個辦事處吃出了戰鬥力,了不起!”

還有立陶宛代表處的員工回憶說,“穆師傅的講究是出了名的,燒餅永遠是放在烤箱裡,來了再拿出來吃,要不不脆。面永遠是你來了再下,趁熱吃好吃。每次請客戶CEO和管理層吃飯,永遠都是食堂,沒辦法,客戶不願意去別的地方。冬天做辣香腸,給客戶送點當聖誕節禮物,把客戶感動的不行不行的,很多回憶,一下子收不住了!”

這樣的廚師,這樣的公司,怎麼能讓人不佩服?!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華為能有這樣的食堂和師傅,與任正非的重視有關係。在任正非看來,吃是一件大事,“要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在華為,吃文化是和搬家文化、床墊文化並稱的華為三大家居文化。

據說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裡,就有這麼一條守則:“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任正非更表示,當領導的就要多請下屬吃飯,在吃飯過程中多交流溝通。他在一次講話中說, “記得當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三個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在華為創業早期,任正非還曾經常下廚給員工和客戶做幾道菜,客戶為此還非常感動,因為他們感到了任正非的誠意和對他們的重視。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吃飽肚子才有力氣幹活,這是最樸素的道理。

為了讓員工吃好,任正非曾多次組織公司食堂大比武,他還親自擔任評委,看哪個師傅手藝最好。

另外,任正非以身作則,經常請人吃飯,他在公司就按120塊一位的標準讓下屬到辦公室裡吃,在外也是一律由他買單,有次一個教授想請客,就偷偷去買單,結果還是被任正非搶單買了。(《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第二條規定:“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賬(AA 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

有時候任正非到食堂,還會被新員工認為是廚房的大師傅,因為他會看著排隊的員工說,“我看誰打肉多,誰就是新來的。”

實際上,吃是為了工作,腸胃被犒勞好了,人的幹勁也就上來了。何況,在吃喝當中溝通、交際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華為銷售在全世界市場上跑馬圈地,各個華為代表處的食堂也成了當地中餐廳的最高水準——華為人有口福了。

食堂,華為的後勤英雄!

民以食為天。對企業來說,食堂是件大事,應該上升到公司團結和溝通的高度。按照美食家的說法,美味對人的刺激是異常強大而長久的。所以,用舌尖上的美味犒勞好員工,往往會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或者可以說,食堂是一個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

要知道管理是整體的、系統的管理,而不是說這個部門重要,那個部門不重要,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生態的競爭。

“海外有位炊事員每月總收入3萬多元,他在那裡幹了14年,盡心盡責,做飯真的好吃。”任正非曾在一次人力資源體系考核的講話中強調,「我們鼓勵這樣,如果給炊事員相對考核,能考出“將軍”來嗎?考不出來。因為他永遠不具備將軍的底料,這就是人力的浪費。」

但在很多公司裡,把廚師當將軍或把將軍當廚師去考核的情況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