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封面獨家 |《親愛的小孩》故事原型曾回四川感恩臍血庫專家:現實中的個案同樣真實而殘酷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舞蹈2023-01-30
簡介4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科普部主任李林莉,她告訴記者:《親愛的小孩》原型中弟弟的臍血就儲存在四川臍血庫,現實中還有許多個案,同樣真實而殘酷,只是很多並沒有被看見

第六代還有血緣關係嗎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荀超

小夫妻結婚多年,喜得貴子。生活磨滅最初的激情,婚姻觸礁,兩人分道揚鑣。多年後,已各自重組家庭的他們,正在享受著彼此安好的平靜,卻因女兒被查出身患白血病。醫生建議這對離異夫妻再生一個孩子來拯救生命。這場異乎尋常的救女風暴,把觀眾的心都揪起來了。由秦昊、任素汐、聶遠主演的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熱播的同時,五味雜陳的情感,撲面而來的質感,讓大家直面生活的真相。

4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科普部主任李林莉,她告訴記者:《親愛的小孩》原型中弟弟的臍血就儲存在四川臍血庫,現實中還有許多個案,同樣真實而殘酷,只是很多並沒有被看見。

封面獨家 |《親愛的小孩》故事原型曾回四川感恩臍血庫專家:現實中的個案同樣真實而殘酷

《親愛的小孩》劇照 圖據片方

劇中患病的是女兒

真實原型:老三的臍帶血與老大配型不成功

2008年2月,第58屆柏林電影節上,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左右》捧回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是《左右》導演與編劇,同時,《左右》也可以稱之為電影版《親愛的小孩》。《左右》和《親愛的小孩》都是一個故事原型,出自原《天府早報》的一篇新聞報道。

2006年9月3日天府早報報道:《帶著“使命”來世上 弟弟好冤枉》。講述來自貴州仁懷的閆女士,2002年已經有兩個兒子的她與丈夫秦德強離婚。2003年,大兒子被確診為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這是一種與白血病同樣嚴重的血液病。醫生建議儘快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然而現實非常殘酷:中華骨髓庫沒有找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小兒子的骨髓雖然與大兒子非常合適,但由於年齡太小,不能捐給哥哥。

走投無路時,閆女士聽說同胞兄弟姐妹的臍帶血可以用來救兒子,並且相合機率很高,她毅然作出決定:和已經離異的前夫再生一個孩子,用臍帶血救兒子。閆女士找到了前夫,在她的再三乞求下,前夫答應再和前妻生一個孩子。2006年9月1日上午,閆女士在成都剖腹產下一男嬰,遺憾的是經過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檢測,新生兒的臍帶血與大兒子配型不成功,不適合用來做移植。閆女士不得不同時撫養兩個兒子,同時面臨各種社會問題。

電影《左右》講述:枚竹(劉威葳 飾)和丈夫肖路(張嘉譯 飾)離婚多年,帶著女兒禾禾嫁給了老謝(成泰燊 飾),肖路也和空姐董帆(余男 飾)重新組建了一個家庭。禾禾被查出得了白血病,普通的化療並沒有很好的控制住病情,為了救禾禾,枚竹找到了肖路,提出想和他再生一個孩子,肖路無奈答應;經過三次人工授精的失敗後,枚竹決定和肖路來真的,兩個人的家庭也捲入了其中,四個人都經受著巨大的考驗,面對選擇,左右為難。

與電影《左右》聚焦同樣聚焦倫理之時,電視劇《親愛的小孩》還輔助於細碎的生活細節,任素汐、秦昊出演的男女主角,在十足煙火氣的籠罩下,將矛盾焦點層層遞進,觀眾中的情緒也多角度被觸發。

原型如今已年過五旬

曾帶著兩個兒子回川感恩

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由金雞獎最佳編劇獲得者胡坤操刀創作,歷經8年時間打磨,融入了更多現實熱點,引發觀眾共情。任素汐飾演的女主角方一諾將“新手媽媽”面臨的種種困難一一呈現:孕後生理尷尬、月嫂敷衍算計、代際養育衝突、“和稀泥”的丈夫在育兒道路的缺失等,以真實可靠的演技為依託,將女性產後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娓娓道來。 但與最後的劇情突變相比,這些只是生活的小菜一碟,真正的暴擊來得猝不及防。

“大兒子雖然不在了,但他很懂事,臨終時還鼓勵我為了兩個年幼的弟弟也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據2008年3月30日的《華西都市報》報道, 2008年3月29日,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左右》原型閆女士帶著兩個兒子提前回到成都,特意趕在電影上映之前,一一拜訪曾經幫助過她的人們。在與導演王小帥見面時,她泣不成聲。

“本來早就應該回來看,快兩年了,我借這個機會帶著孩子回來,讓小孩永遠記住這些恩人們!”面對媒體,閆女士幾度哽咽,她想以這種形式來教育孩子。她當時還趕往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臍血庫的恩人們,免費幫我儲存小兒子的臍帶血。我也想對他們說聲謝謝。這一次,我要見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我都不曉得名字。我只能透過媒體,對他們說千萬次謝謝。”

推算下來,閆女士今年應該已經56歲,小兒子今年約15歲。

封面獨家 |《親愛的小孩》故事原型曾回四川感恩臍血庫專家:現實中的個案同樣真實而殘酷

採集臍帶血 圖據受訪者

真實個案見證生活殘酷

有媽媽為了生小救大 四次懷孕才成功

“像《親愛的小孩》和《左右》這樣的劇情,因為它涉及的衝突比較大,劇情可能比較博大家的眼球。但事實上,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非常殘酷,但是非常現實的故事,只是沒有搬上熒幕。很多家庭其實也是很艱難的。”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科普部主任李林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尤其像這種因老大生病,透過生老二救老大這種事情,幾乎年年都有。”

說著,李林莉分享了最近一個案例:有一個小朋友出生後患有地中海貧血,媽媽生小救大,卻經歷四次懷孕才成功生產。“第一次懷孕,流產;第二次,早篩不合格;第三次,宮外孕切除了一半的輸卵管,第四次才懷孕成功,然後生下了寶寶,用臍帶血成功拯救了老大。當然,這些都是各種其它治療手段都無望的情況下,同時在醫生的建議下不得已而為之。”李林莉強調。

同行業中還有一些例子,如媽媽為了救老大懷老二,結果老二還沒出生,老大就等不及了而去世了。“懷孕生子怎麼樣都得八九個月,老大的病情能不能支撐9個月,這就是個問題。有很多患兒可能根本等不到。”

有遺憾,也有慶幸。“有一位媽媽,在生孩子之前想存臍血,但遭到丈夫強烈反對,慶幸的是,這位女士還是非常堅定地把孩子的臍血儲存下來。等到孩子5歲的時候,老公就患了白血病,最終,用寶寶的臍血救了他。”

臍血儲存是不是交“智商稅”?

隨著二胎三胎開放需求量不降反增

自費儲存臍帶血是不是交智商稅?存臍帶血,關鍵時刻能救命?隨著二胎三胎的開放,臍帶血的儲存率是上升還是下降?其實,關於臍血儲存的爭議一直都存在,尤其以《親愛的小孩》原型為例,三胎兒子臍血配型未成功,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老大的性命。對此,李林莉進行了逐一解答:

“臍帶血為實體凍存儲存,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時候,可以即刻‘復甦’,用來救命。從機率上說,如果一名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他在無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尋找到HLA配型相合的機率僅為幾百分之一到幾百萬分之一。如果患者有同胞的兄弟姐妹,那麼,他和自己兄弟姐妹HLA配型相合的機率為四分之一,這種情況是所有造血幹細胞來源中機率最高的。由於兩對HLA基因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所以這名患者與自己父母HLA的配型為半相合;而患者與自己臍帶血的HLA配型則是百分之百相合。”

據瞭解,目前全國的臍血庫有7家是合法正規的,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上海、浙江、廣東,還有四川,中西部地區只有四川一家。李林莉建議大家若想諮詢、瞭解、儲存臍帶血,一定要到正規、權威機構。

在傳統的認知中,臍帶血主要應用於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以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為主疾病治療。對此,李林莉也做了詳細分享:“臍帶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由於含有多種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近年來,臍帶血也被廣泛應用於再生醫學領域和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研究,例如,治療兒童自閉症、腦癱等。”

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是否意味著臍帶血的儲存率會降低?李林莉坦言並非如此:“反而資料呈上升趨勢,因為臍帶血裡面是造血幹細胞,很多生二胎三胎的,因為生頭胎的時候沒有儲存資源,一個孩子的臍帶血存下來之後,一家4口甚至一家5口都會受益。就像我剛才講的,孩子跟父母有半相合的機率,跟同胞有1/4全相同的機率,一個寶寶存了,同胞哥哥姐姐就都有保障了。”

“生活不是劇本,遠比劇本更沉重。”李林莉說,“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故事,我們一直呼籲大家把臍帶血資源保留下來,捐獻造福社會或者自存保障家庭,讓這樣的悲劇越來越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