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為中國空間站裝配“呼吸系統” 航天青年張金德:裝配精度比髮絲十分之一還精細 | 青春新榜樣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舞蹈2023-01-31
簡介”張金德說,“此外,瞭解裝配過程,學習整機的工作原理,這樣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產品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和更好把控自己產品的關鍵指標,我時常告訴自己多學一點,多瞭解一些,多站在總體和行業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總有一天我學的這些‘多餘’的知識都會用

10-5分之一等於多少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12月4日21時01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地球。“鐵打的空間站,流水的航天員。北京、曙光、天宮、銀河、夢天、長城,天舟,這些不僅僅是一個呼號,這背後的一個個團隊,180多天給我們太多支援……”陳冬在影片中,代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向無數默默守護中國太空家園的航天人表示了感謝。

張金德就是背後這無數航天人中的一員,他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七院所屬的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烽火”),從事伺服閥裝配除錯工作16年,並逐漸成長為“成都工匠”。他參與了運載火箭、空間站建造等重大航天任務工作。其中,空間站的環控生保系統中兩個和航天員呼吸相關的子系統,均由航天烽火總裝整合,張金德也經歷了這套“呼吸系統”的裝配過程。

為中國空間站裝配“呼吸系統” 航天青年張金德:裝配精度比髮絲十分之一還精細 | 青春新榜樣

特種閥事業部裝調工張金德(右)、胡步雲(左)正在進行波紋管洩露檢測試驗

入職當天 幹到“找不到回家的路”

張金德的父親是一名機械工和電工,小時候,張金德時常見到父親組裝和維修裝置,對這方面也充滿了好奇,本打算學門手藝餬口的他,並沒想到自己能與航天事業結緣,成為一名“成都工匠”。

2006年,一位熟悉公司情況的師傅見張金德天賦不錯,便推薦他去試試航天烽火這樣要求較高的航天定製產品生產公司。張金德清楚記得剛入職那天,正趕上車間需要緊急生產一批產品,他的師父就帶著他一起加班。“第一天就幹到夜裡12點多,出去天都黑了,我還找不到回家的路。”張金德說。

據張金德回憶,三天兩夜的時間,師父只在桌上眯了兩、三個小時,這種工作勁頭讓他震撼。“慢慢地,也正是從我師父這樣平凡的航天人身上,我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航天精神,並且發自內心地想要融入航天這個大家庭。”張金德說。

張金德表示,他從師父身上學到很多的工作經驗,要想做好航天領域的零部件生產除錯工作,不能僅僅會自己手上的活,還要學會去了解零件的前端加工過程,並站在後續總裝、試驗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當前的工作。

“比如車工、銑工、磨工這些都不是我的本職工作,但學習他們的加工過程,不僅讓我瞭解到產品的整個生產流程,更讓我清楚知道了哪個尺寸的加工精度會影響到我的裝配工作,這對我把控產品質量,分析產品問題起到了極大幫助。”張金德說,“此外,瞭解裝配過程,學習整機的工作原理,這樣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產品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和更好把控自己產品的關鍵指標,我時常告訴自己多學一點,多瞭解一些,多站在總體和行業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總有一天我學的這些‘多餘’的知識都會用得上。”

之後,每次新產品裝配的時候,張金德都會跟師父爭取自己先上手,並思考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產品的裝配,在這個過程裡,張金德更完善的相關知識,對細節把控也更加得心應手,這也為張金德成為工匠打下了堅實基礎。

技能大賽 發現標準答案之外的答案

從一名普通技術工人到“成都工匠”,張金德也經歷過一系列歷練,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技能大賽上,他找到了標準答案之外的答案,從而一舉奪得第一名。

在單位的一次技術比武上,張金德等參賽者需要根據圖紙,對未接觸過的產品進行現場裝配,並寫出工作原理。

“拆一般都很簡單,但不見得裝得回去,因為我們的產品都很複雜,牽一髮動全身,不是按照反向的順序就能裝回去的。”張金德說,“30多種零件,上百個部位,不是像搭積木一樣那麼簡單,有些拆下來就裝不上去了,有些需要先形成元件,需要看圖紙分析怎麼拆怎麼裝。”

張金德介紹,拆和裝只是第一層挑戰,一般有6年左右工作經驗問題就不是很大,但要寫出工作原理就比較難,評判標準是考核規定時間內答案的正確率。當時,張金德寫滿了兩頁A4紙,完整寫出了所有原理,而和張金德一起比試的一位老師傅,在工作原理上也寫得十分完善。

“他寫的原理我都寫到了,我透過觀察發現了其他人都忽略的一個細節,但對整個系統影響很大,評委透過評估發現屬實,最後我就贏得了第一名。”張金德說。

從零開始 百萬次試驗找到合適材料

張金德表示,自己和團隊負責的空間站“呼吸系統”,關係著航天員的安危,而裝配工作能參考的,只有一張設計圖紙,操作規程和裝配工具都要自己琢磨或研製。所以對他而言,與之前裝配工作相比,這次任務更需細緻。

據瞭解,在這兩個類似於“空氣清淨機”的子系統專案生產任務中,張金德負責的系統裝配並不是簡單地把各部件按要求組合拼接在一起,往往一絲一毫都要精準地把控,有著極高的工藝技術要求。“我們的精細度甚至會達到μ級,μ級的程度就是比一根頭髮絲的十分之一還精細。”張金德說。

回憶起剛接到子系統任務時,張金德表示,因為從零開始,整個團隊十分迷茫。“沒有這類產品的生產經驗,我們拿著設計圖紙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製造經驗和聯調經歷的缺乏導致我們第一次裝配的產品在參加分系統聯調時,出現了不少問題。”張金德說,雖然在驗收和聯調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但也基本摸清了這兩套子系統在整機上的工況,做出了很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改進。

張金德介紹,當時產品內的氣體導管在設計時大多選用金屬硬管,每多一個管路的安裝都會不斷減少操作空間,給裝配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也使裝配質量變得難以保證。在管路的數量和排布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張金德想在管子自身上做文章。“根據我們在液壓閥等產品裝配中的經驗,我們提出了‘硬變軟’的改進措施,將部分金屬硬管用軟管替代,使安裝好的的管路可以調整位置來騰出操作空間。”張金德說。

而為了滿足空間站的使用要求,公司幾乎將市面上有的材料全部找到並研究了一遍,最終選用了既能抗外壓、耐衝擊力,也具有一定柔性特點的波紋管進行替換驗證,並經過上萬次彎折壽命試驗、一百多萬次高壓氣體氣密試驗驗證。

“這個改進措施最終得到了總體單位的認可。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我們又相繼提出了導管氣密密封加固、系統內軟管可移動式固定支架安裝等多項改進建議,和總體一起完善了兩套子系統產品的設計製造方案,共同努力解決了所有問題。我們在現場專業、專注的工作作風也得到了總體單位的認可,稱我們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團隊,這種獲得認可的感覺讓我感到十分自豪。”張金德說。

為中國空間站裝配“呼吸系統” 航天青年張金德:裝配精度比髮絲十分之一還精細 | 青春新榜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