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由 蘭瑾軒學藝 發表于 舞蹈2023-02-03
簡介正是李唐經歷過戰亂,看過許多保持氣節和投降變節的人,而南宋又偏安一隅,年近八十高齡的他正是在這種心緒下,用伯夷和叔齊和故事創作出了具有諷刺意義的《采薇圖》

《采薇圖》是什麼畫

伯夷和叔齊兩兄弟是商紂王時期諸侯國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在孤竹國君臨終前立下遺囑讓小兒子叔齊成為繼承人。但是叔齊堅持要把王位讓給自己的兄長伯夷。為了讓叔齊安心登上王位,伯夷偷偷離家出走了。

得到這個訊息後,叔齊也放棄了王位,並且四處去尋找伯夷。兩人歷經磨難之後重逢後都決定不再返回孤竹國。後來兩人投靠了西伯侯姬昌。

姬昌去世後,他的兒子姬發決定出兵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攔住姬發的馬頭勸諫,認為臣子造反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可是姬發並不認同伯夷和叔齊的意見,不僅奪得天下後,還改朝換代,將國號定為周。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伯夷、叔齊深以為恥,表示絕不吃周朝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於是兩人就隱居在了首陽山,靠採食野菜充飢度日,最後雙雙餓死在了山裡。

這樣一個故事被南宋時期的畫家李唐畫了下來。他為何要畫伯夷和叔齊這種“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行為呢?原來李唐想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諷刺那些得過且過、苟且偷安的南宋臣子。

李唐也曾是北宋畫院的一名畫師,自金兵攻陷汴梁之後,趙構南渡之後在臨安建立了南宋。正是李唐經歷過戰亂,看過許多保持氣節和投降變節的人,而南宋又偏安一隅,年近八十高齡的他正是在這種心緒下,用伯夷和叔齊和故事創作出了具有諷刺意義的《采薇圖》。

這幅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長90。5釐米、高27。2釐米。是一幅水墨淺設色絹本人物畫。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李唐用濃重的墨色和粗細不均的硬筆線條勾勒山石、樹木等背景,所畫線條不僅沉著有力、也給人給人以痛快酣暢的感覺。而伯夷、叔齊這兩個人物只是淡設色的人物。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這樣的反差和對比塑造了伯夷和叔齊兩人的高潔的氣節。同時更能突出李唐作此畫的主題。

背景之中,一條河流從崖下蜿蜒流過,這樣使得背景更加深遠,畫面也豁然開朗,使構圖更加豐滿自然。同時,也將兩人隱居的生活環境交代得恰如其分。可以說這條河流簡直有種點睛的作用。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怎樣表現伯夷和叔齊不吃周朝的食物呢?李唐用重墨粗筆畫了

棵松樹,他施以鱗紋,再用不同程度的濃淡色彩加以暈染,因此這棵松樹顯得蒼勁渾厚。但是仔細看看纏繞在松樹上的枯藤,讓人覺得此地一片荒蕪,這樣荒蕪的地方應該就不是周朝的範圍,他們所食的野菜不是周朝土地上生長出來的。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那李唐又是如何刻畫伯夷和叔齊兩兄弟的呢?他筆下的伯夷眉頭微蹙,表情莊重,側著頭抱膝而坐。而在他對面的叔齊右手撐著地,身體向前微傾,左手探出二指,嘴巴微張,神態自若,似乎是在向兄長訴說著什麼。

為了表現兩人二人常年在在野外生活,以野菜充飢,李唐將兩人畫得相對瘦弱,但畫中兩人的精神面貌給人的感覺並不孱弱,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挺拔感。

李唐《采薇圖》:借古諷今、開宗立派之作

李唐這幅歷史故事人物畫是李唐在南宋時期的代表作。此畫借古諷今具有一定的文人情懷,也展現了李唐在南宋開宗立派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