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由 you菜姐姐 發表于 舞蹈2023-02-07
簡介張氏性格高傲,懶得理睬他們,小鄒氏越來越過分,把持整個國舅府,還經常幹壞事,加上沈家人的縱容中,鄒家人越來越不像話,張氏懷孕的時候,差點被他們搞難產

顧廷燁原著娶了幾個老婆

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出身高貴,文武雙全,品行高潔是京城有名的貴女。這麼一個人人皆羨慕的好姑娘,卻在婚事上栽了大跟頭。本來她是許給門當戶對的鄭家,結果一場“申辰之亂”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就有她。為了取信新帝,父親將她嫁給了剛成為鰥夫不久的沈國舅。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以張氏的身份給沈國舅做填房實在太委屈,這還不算,沈家為報前頭夫人大鄒氏的恩,納了小鄒氏為妾,還給她封了誥命。張氏性格高傲,懶得理睬他們,小鄒氏越來越過分,把持整個國舅府,還經常幹壞事,加上沈家人的縱容中,鄒家人越來越不像話,張氏懷孕的時候,差點被他們搞難產。

沒有多情的賈寶玉,也縱不出暴脾氣的晴雯。

鄒家人確實可惡,可縱容他們沈家更令人生氣。事後,在張夫人的提點下,張氏對一改往日孤傲的性格,重新振作,掌握了國舅府,她沒有使用任何陰謀詭計,只堅守了兩個原則,就對鄒沈兩家進行了最大的“報復

”。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不給繼子說親

沈從新的長子眼看就要到議親的年齡,沈國舅四處奔波。

原著中這樣寫道:沈家的情況特殊,將來的新婦是有兩位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佔了實際情分,這般不倫不類,到時新婦夾在中間該如何是好。

次些的門第,沈從興看不上,畢竟是他的嫡長子,將來要襲爵的。可高門望族大多珍惜羽毛,明明都知不是樁好親事,倘若還結了親,豈非落個‘賣女巴結國舅’的名聲?況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

再說了,前車之鑑,高門媳婦有什麼用?英國公張氏女在沈家,也沒過的多好。

是以國舅爺處處碰壁。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沈從新只能請妻子幫忙,讓她在相識人家代為物色。繼母為繼子相看親事也屬正常,再說張氏有見識,有眼光,她為沈家一位關係不錯的族妹做的媒就是特別好(秀巧和長棟),婚後夫妻非常恩愛。

沈公子一直聽小鄒氏的話,從來不尊重張氏這個繼母,她可不想為這個不知好歹的繼子做媒,再說了自己嫁入沈家都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怎麼可能再拉親友家的好姑娘下水?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1。但是這些話不能直接說,張氏先曉之以理,她道自己嫁入沈家兩年多,沈公子連聲母親都沒叫過,心裡只有他姨母。就算將來娶來媳婦,伺候的也不是她。

事實如此,沈國舅無可辯駁,只好咬牙說要壓兒子來給妻子請安賠罪。

2。再動之以情,她又抹著眼淚說,大少爺惦記生母是人之常情,但是卻被有心人挑撥,說是她害死了他母親。可鄒家姐姐去世時,自己在千里之外,鄒沈兩家都不認識。

沈國舅知道是鄒家人挑撥的,對他們非常不滿,對張氏感到一陣愧疚。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3。張氏趁勝追擊,故作哀慼道:“罷了,好在我也不指著大少爺養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罷。不過如今大少爺於我有成見,若叫他知道媳婦是我物色來的,他心裡能高興?只怕叫人家姑娘無端受了牽連遭罪,將來夫妻不睦,平白得罪了親家。”

沈國舅一聽,覺著十分有理,之後便不再要張氏為兒子婚事奔波了,又團團了數月,實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得求到皇后處去……

皇后心疼大侄子,就將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應該說是沈公子要尚主(娶公主)。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公主是主子,正常情況下大家都得敬著,可鄒家人不是正常人,尤其是小鄒氏腦子不行,心腸又不好,每天都想整出事情來,而沈公子又十分聽她的話,因此大公主和沈公子的矛盾是不能避免的。

肯定有朋友說將小鄒氏趕出去不就行了嗎?沈國舅也是這麼想的,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堅決不讓出妾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張氏生懷旺哥兒的時候,是被鄒家人推倒在地早產了。事情鬧得太大,皇帝訓斥皇后,皇后又派人掌了小鄒氏的嘴,很多人參沈國舅私德不休,沈國舅被罰禁足。他鬱悶至極,約顧廷燁來府裡陪他喝酒聊天,顧廷燁勸

肅清內宅

,再好好約束鄒家人,他覺得兄弟的話有道理,當時就下定決心,

給鄒氏切結書一份,讓她好好找個人家嫁了,然而他這個計劃卻無法實施。

不久之後,沈國舅

第一次

提出讓小鄒氏出府,小鄒氏雖被打了半死,又被關了許久,可抵死不肯出去,沈從興多說幾句她便要上吊,加上幾個孩子一道苦求,張氏也表示不願意,說有傷天和,是以沈國舅無功而返。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第二次

是京城變亂後,一幫賊人殺進了國舅府,當時沈國舅顧廷燁等人都在外面打仗。沒有內鬼招不來外賊,究其根底,卻是鄒家在外頭招搖露財惹來的麻煩。

鄒家人在酒館喝酒的時候大放厥詞,什麼國舅爺在外要有個好歹,世子襲爵,到時候看姓張的還怎麼鬥得起來?

酒肆胡言,卻叫有心的地痞匪類留了心,著意灌酒結交一番後,套出了沈家內宅的虛實,當下,便趁京城變亂,黑夜中打著鄒家的名號騙開沈府後門,摸進去後一番砍殺搶掠。

虧得張氏早有戒備,聞訊後忙領著護衛們趕去殺賊,尋常蟊賊如何敵得過英國公府練出來的勇丁,未待幾時,已是殺的殺,擒的擒。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張氏盡顯將門虎女本色,還削掉了一個汙言穢語的賊寇耳朵,與此同時,沈公子聽了小鄒氏的話躲到櫃子後面去了。

沈國舅凱旋歸來後,因為腿傷不方便騎馬,連遊街都沒去直接抄近道回國舅府,叫親兵將自己抬入張氏院落。頭一件事將小鄒氏叫到跟前,抬手三四個大耳光,惡狠狠地罵了這個蠢女人一通後,又重提出妾的老話題,可張氏依舊不同意,沒辦法只好另行處罰,打了二十大板,於是在臉頰被打破之後,小鄒氏的臀部也開了花。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鄒家人這麼討厭,國舅爺三番兩次提出妾為什麼張氏不同意呢?因為鄒家人天生就是闖禍的料,留住他們就意味著沈國舅就要不停地為他們收拾爛攤子。他對大鄒氏確實有情,可再多的情分也經不起這麼消耗。

還有一點,只要小鄒氏在,張氏永遠不能也不用代行母職,以小鄒氏的品行養廢一個孩子簡直太容易了,況且沈公子對這個不靠譜小姨言聽計從。

結果

果然,大鄒氏留下的三個孩子,除了小女兒沈玉珠腦子好使,沒聽小鄒氏的,另外兩個孩子都被她害得不輕。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沈公子娶大公主之後,沈公子要求大公主要向正經婆婆一樣孝敬小鄒氏,大公主勃然大怒,差點將屋頂掀翻。小鄒氏暗地裡給公主下絆子,今天往沈公子屋子裡塞個丫鬟,明天請鄒家表姐來住,國舅府整天弄得烏煙瘴氣。

公主回宮告狀,皇后怒不可遏,再也不想著大鄒氏的恩情了,直接派嬤嬤痛揍小鄒氏,而且還給鄒家表姐安排門極差的婚事,未來的表姐夫不但歪瓜裂棗,人品也不咋滴。公主還表示:你再往我相公屋子裡塞人,我就給鄒家表姐介紹婚事。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這條路走不通,小鄒氏天天挑撥沈公子

於是沈公子一直跟大公主吵架,大公主一個月裡有大半個月在公主府,其餘時間也是跟沈公子生悶氣,以至於成親好幾年都無一兒半女。

因為兒子夫妻不睦,大女兒議親時,沈國舅死活纏著張氏一道商量。

一個衛王世子,一個薄小將軍。張氏說薄家好,因為薄家人口簡單,門風又好。世子雖然不錯,但是宗室親王,有很多側妃庶妃。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

可珍珠和小鄒氏不相信,小鄒氏說張氏怕她嫁高門,珍珠深以為然。嫁過去之後,珍珠有了一大堆的好姐妹,這時珍珠才覺得自己錯信了她的小姨。

沈國舅知道大兒子跟公主再鬧下去,將來襲爵都是問題,他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勸在大兒子把小鄒氏送,說到最後都差點給兒子下跪了。珍珠也哭著說小姨不是好人……沈公子終於熬不住,哭著答應了。

小鄒氏當夜就被幾個促使婆子綁上了馬車,去了鄉下家廟,不準再回來。

幾年折騰下來,沈家人再也不覺得虧欠鄒家了,也沒人用委屈張氏來換鄒家恩情了,張氏啥也沒做,卻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往日推薦:

《知否》原著:三個下場悽慘的填房,一個可憐無辜,兩個罪有應得

知否:盛老太爺寵妾滅妻,三老太爺不務正業,細說盛家的三位爺爺

三讀《知否》:頓悟張氏沒用任何陰謀,卻對沈家進行最大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