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由 美食家大雄 發表于 美食2021-08-21
簡介吃包漿燒豆腐,宜配建水米線一碗,海碗的量,大得驚人,男女老少都是一碗起步

包漿臭豆腐是嫩豆腐嗎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大概是一個清晨,正在煉丹爐旁,吃早餐喝豆漿的淮南王劉安,無意中把豆漿灑到了煉丹的石膏上。

不一會兒,石膏化去,一坨稀奇的東西就出現了,一戳還軟嘟嘟的,不知道是不是神農精神瞬間點亮心間,還是覺得神丹已然降臨,劉安同學直接就上嘴舔了舔……。這一舔,中國飲食史上第X位重量級食材就出場了。

列位,都知道說的是豆腐了吧?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其實我一直比較好奇古人對事物的命名,豆腐因為與豆有關,又因為有當時描述不出來的化學反應發生,因此讓它姓豆名腐,這我能接受。追根溯源我想問的是,古人看到豆子的時候,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把它稱之為豆,而不是,比如說阿毛阿笨啊呀,這樣容易發出的音節?然後,第一個命名了豆子的人,又是如何將這個符號所代表的東西,讓其他人也知道的呢?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好了,這其實不是我今天想要討論的問題,主要是難得一次能從文章開頭就直入正題,我,還不太習慣……

咱們今天還是正經接著說幾樣與豆類製品有關的地方特色美食。

麻豆腐

麻豆腐其實不是豆腐製品,它是用做粉絲的下腳料綠豆渣為主料做成的。豆渣發酵後,用羊油、黃豆、雪裡蕻一炒,淋上辣椒油就開吃了。

酸、香、辣,又帶一點葷油的豐潤口感,麻豆腐確實很下飯。難怪我的南方朋友在嘗過“有名”的各式北京小吃之後,要為麻豆腐打抱不平,說它比炒肝和爆肚靠譜多了。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用她的話說就是:北京菜起名就很奇怪,炒肝裡明明是大腸多啊,比大腸更多的是黏糊糊的一碗澱粉,為什麼還叫炒飯呢。爆肚呢,居然不是過油爆,而是過水汆。灌腸就不說了,其實是素的,大概大腸都被炒到炒肝裡了吧……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emmmm,對此,我只能默默的添上一句:夫妻肺片,螞蟻上樹我也不是很懂……

第一回合,麻豆腐勝。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蟬衣包圓

要你猜,這是哪裡的菜,南方還是北方,東北還是中原?你心裡有數不?我是沒有,第一次靠直覺指認南方座標,倒給蒙對了。

蟬衣包圓就是江浙水鄉西塘的特色美食,到西塘古鎮去溜達,臨水的店家幾乎每一家的水牌上都有這道菜。寫的有薺菜的,馬蘭頭的,鮮蝦的,韭菜的,這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蟬衣包圓裡的圓,可以理解為餡兒,蟬衣呢就是油豆腐皮。把拌好的餡料包進油豆皮裡捲起,上屜蒸熟,淋上醬油,即是蟬衣包圓。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本地人家吃蟬衣包圓是分季節吃,當令野菜水菜吃完,吃時蔬,時蔬的吃完了,才一門心思吃肉餡、魚蝦餡兒,很是水鄉性情。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連渣撈

這道菜名可以說是相當形象了,整個菜就是在連湯帶渣撈著一起吃,什麼渣呢?豆腐渣和碎青菜,也可以是酸菜。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連渣撈裡的豆腐渣,不是事先做好的豆腐渣,而是後期一邊煮一邊點出來的:先把磨好的黃豆漿連著渣一起,放鍋裡煮開,攪動,放青菜,繼續攪動,同時開始放滷水,立刻馬上,豆腐渣就形成了,和菜葉子裹到了一起,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不放油鹽,就這麼著就可以出鍋了。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直接連鍋端上桌,三下五除二弄個蒜末辣椒油蘸碟,蘸著吃就可以。

單吃味道怪怪的,石灰水還是什麼味道挺重,兩三嘴下肚,就來勁了,拌到飯裡吃,澆上蘸汁兒,攪合攪合,稀里嘩啦幾下就沒了。吃多了老人也不勸,說是這有消食作用。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除了連渣撈,它還叫菜豆腐,懶豆腐,還叫合渣,延伸開來,還有湖北恩施的合渣火鍋,那就是豐豐富富的一大鍋了,葷素搭配,什麼都有,可帶勁了。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北方地區,河北還是山東什麼地界也這麼吃,具體是哪兒我忘了,叫法也一樣,彷彿看到了一根細絲的遙遙連線,默默無言連串了南北幾百年,這也是個有故事的同學呢。

包漿豆腐

據說避免成為油膩的中年男人的重要一點,就是不要盤核桃帶串兒,這兩兒似乎都能包漿,就是讓手汗啊之類的分泌物一層層覆蓋著,年深日久就成了(我猜的)。如果你是事先接觸到了這種包漿含義,再來看包漿豆腐的話,恐怕有點,那啥。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包漿豆腐,是雲南紅河州建水這個地方的特產,據說非建水水井裡的水做不出,它的包漿和核桃手串沒有一分錢關係,感覺就像是嫩豆腐汁包在了豆腐裡。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煮著吃,燒(烤)著吃,就要很小心,因為一旦挑破了!也並不會從裡面流出漿來……。漿在這裡形容的只是豆腐的口感。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可能真是與水質有關吧,包漿豆腐也照樣需要用紗布包起來,放到大石頭底下壓出水分,再曬再翻再曬再陰,但吃起來,外皮依然沒有其他豆腐的一半硬,心裡更是軟乎乎。

包漿豆腐調料沒有選擇,就是從古至今的乾料辣椒鹽,溼料滷腐汁,這才整得成。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一個包漿豆腐攤就是一個小門面,不需要烤其他東西,照樣客流如潮。客來了,就在烤架周邊自己找位置把自己塞進去,跟老闆告訴一聲,拾起筷子就開吃。

每個座位面前都有現成的乾溼料,自己招呼自己就行,吃完了一抹嘴,老闆讓你自己數玉米粒,有幾顆付幾顆的錢,童叟無欺。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這麼多人,這麼多玉米粒,老闆是怎麼分辨的?那就是建水燒豆腐老闆們的特長了:每來一個客人就在自己面前擱一個空碟子,客吃一塊豆腐,我丟一粒玉米,或者攢夠10個再丟,數目清楚,絕不會錯,也不渣精,不扯皮。

一年也吃不厭的四款地方“豆腐”

吃包漿燒豆腐,宜配建水米線一碗,海碗的量,大得驚人,男女老少都是一碗起步。畢竟雲南人吃米線靠“劃”,不靠夾。

好吧,好吧,又說回去,又碎碎念多了,這期就這樣吧,咱下期再念。

另:以上其實偷了個懶,把建水臭豆腐和包漿豆腐混著說了,嘿。

(圖片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