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由 春暖花開看繁華 發表于 美食2023-01-12
簡介茂名文化源遠流長,擁有眾多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其中,高州木偶戲、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鮮鮑魚怎麼燉湯

茂名周易起名大師謝詠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茂名取名字是怎麼來的,茂名周易起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茂名取名字的由來和含義以及茂名哪裡有給小孩子起名字的地方,相信很多茂名朋友都會對當地的起名文化和謝詠老師姓名學感興趣,本文謝老師就來給大家來做個詳細介紹,當然你如果是在人生姓名之起名改名方面遇到困惑的朋友們,都可以找謝老師一起探索研究……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1)謝詠老師:茂名取名字的由來及寓意

茂名起源於人名,後演化成地名,後又從縣名演變成市名,再從副地級擴大為地級市。

舊版《辭海》記載:“茂名:今縣名,屬廣東省,在化縣東北,汗高涼縣地;隋置茂名縣,以晉時有道士潘茂名於此得道升‘仙’,縣因以名。”

傳說潘茂名,晉永嘉(307—313)末處士,今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詩》。一日入山,遇老人對弈,旁睨良久。

老者曰:“孺子頗解此耶”?對曰:“入由蛇竇,出似雁行”。老者異之,勸令學道,授以長生夜視之術。從此,潘茂名便在這裡“朝汲泉於此山,暮洗術於鑑水,採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瑤筍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脫塵凡,取精華而去渣滓”,終於煉成大還丹和小還丹,用此神效丹藥,在粵西一帶特別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撲滅了瘟疫。高州有多處廟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來。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與石船丹灶的故事

傳說,西晉末,在今高州一帶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學易明詩,治病救人,後得道成仙,於西山(今觀山)駕石船飛昇仙遊而去。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活動過的地方叫茂名。歷史上的潘州、茂名縣,今天茂名市名的由來,無不與之陳陳相因。

明萬曆年間,曹知遇等纂修的《高州府志》記載有:“晉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奕棋,立觀久之。道士曰:子亦識此否?對曰:入猶蛇竇,出似雁行。道士可其說。因語之曰:子頂骨貫生門,命輪齊日月,腦血未減,心影不偏,修煉則可輕舉。授以黃精不死之方。遂於東山煉丹而上升”。“後千有餘年,孔鏞來守高涼”,遇此仙人潘茂名於筆架山,因而在筆架山上建立了一座“潘仙亭”,以資紀異。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2)謝詠老師:茂名寶寶如何取名改名

很家長朋友們都關心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生於【茂名】的寶寶該如何取名字呢?

謝詠老師溫馨提示,不管是出現於哪個城市,本人的命理格局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命理五行力量決定了人生命運氣數,所以我們唯有以命理五行為基礎,推算出其核心“喜用神”,而後再結合姓名之數理合而為一體來取名方為正統;

謝詠老師透過對命理學和姓名學多年的研究,是真正地把命理五行的精髓“喜用神+姓名學”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因為“用神”不但是命理格局的精髓所在,更是我們每個人的“精氣神”,也是姓名之精髓!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3)謝詠老師:茂名的風俗文化

有關“過年”的記憶是由各種各樣的味道構成的,年夜飯的美味、街上瀰漫的鞭炮味、新寫春聯的墨香……這些氣味就像是通往記憶的時光隧道,令人無比思念。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代人的年俗年味記憶各不相同。本期《往事》版推出“記憶深處的年俗年味”,作者透過文字,和讀者一起感受那最想念的年味兒。

陳桂豪

春節過後,茂名的各村莊、鄉鎮和縣城,在不同的日期做一次很特別的民俗節日——年例!其獨特之處是一年之中,比任何節日都盛大、隆重、熱鬧的民間習俗。在做年例中流傳著很多故事。

看誰家雞最肥

大據《中國民間風俗大全》一書記載:“年例”是漢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廣東吳川、茂名一帶。茂名年例起源於清朝,民國時期和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最盛行。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七十年代曾中斷,到八十年代又恢復起燃。做年例最熱鬧的是遊神,擺宗臺敬神,“擺宗”原是“拜老祖宗”,但做年例敬神把“拜宗改稱同音語‘擺宗’”。在擺宗臺中主要是雞、豬肉、魚三牲,有很多用蘋果、火龍果、青棗、蒔菇、蘭豆,做成有孔雀開屏花樣擺在臺上敬神。擺宗臺上都會看誰家的雞最肥大。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三代吹響長杆嗩吶

高州石鼓鎮的一個古老鄉村做年例遊神中最熱鬧。小孩蹦蹦跳跳,青年在歡笑,而主持遊神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因為年例風俗在老年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道不可磨滅的記憶。遊神時,彩旗飄飄,有舞獅隊、號角隊、秧歌舞隊,敲鑼打鼓又唱戲。最引人注目的是10多個農民吹響長杆嗩吶,有時一齊吹,有時2-3人吹,笛聲震天動地,雷霆萬鈞,給年例增添了不少歡樂氣氛。

免費吃餐“年例宴”

當地流傳著:高州、電白、化州人叫做年例,茂南區人叫食年例。是的,在年例時,各家各戶都在免費招待親戚朋友吃“年例宴”。客人穿紅掛綠,揹著水果禮物風行探年例的活動。

新世紀以來,農村許多人外出打工、做生意,賺到很多錢,很多人建起了樓房,購買了小汽車,千里歸來做年例,在“年例宴”餐桌上,很多人是請廚師做菜,有的是酒家一條龍服務。有錢人做“年例宴”吃的是水魚燉雞湯或山龜湯、龍蝦鮑魚粥,白切雞、鹽焗雞、蔥油雞、炸白鴿是平常菜,清蒸石斑魚、乳豬拼盤、白灼竹蝦,有的還上燕窩魚翅,但炒米粉是年例中必不少的一道菜,因為與當地人說“起粉”諧音,希望來年事業發達。

做年例,使人快樂,吃年例,很有人情味。年例充滿人情、親情、友情、客情,給人們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蘊藏曆史和文化的源遠流長。“年例”永遠是故事!

茂名文化源遠流長,擁有眾多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其中,高州木偶戲、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州木偶戲

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

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幾百年來,高州木偶戲廣泛流傳於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個鎮、街道中23個有傀戲班。高州木偶戲的原始形態為單人木偶戲,清末發展了中班。其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只需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搭臺演出。在時間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特別是元宵、年例和喜慶節日。

高州木偶戲以高州白話演出,唱詞為七字詩體句式,唱腔稱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調為基礎,以敘事方式進行。木偶藝人集唱、做、念、打和奏樂於一身。木偶戲內容多取自歷史演義、公案小說、民間傳奇、神話故事,傳統劇目不下數百種。所演人物忠奸、善惡分明,對群眾有傳播歷史知識和傳統道德教化作用。

高州木偶戲是一門融匯了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元素的民間戲曲藝術,是優秀的人類精神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先有傀戲,後有人戲”,高州木偶戲對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群史和建設新文化都有重要意義。

高州木偶戲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跳花棚》舞蹈。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黎雄攝

化州跳花棚

化州跳花棚又稱跳棚、高棚舞,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跳花棚已在當地流傳。關於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該舞的師祖為長尾公村的陳寶學、李德勝;二據同是該村的姚姓後人講述,跳花棚是由姚氏七世祖從福建蒲昌硃機巷大井頭村遷居化州時傳入的,現尚存60年前抄自清代跳棚“科本”的手抄本,完整記錄了跳花棚的全過程和所有舞蹈動作,是研究傳統跳花棚衍變發展的寶貴文物資料。

化州跳花棚是儺舞的一種表演樣式,在每年農曆十月小雪至大雪期間擇日舉行。跳棚儺祭當天,先祈佑風調雨順,物阜民安,接著便開棚門進行跳花棚表演。

跳花棚有固定的“科本”(演唱臺本),共分為開棚門、小孩兒、道叔、秀才、後生唱歌等十八科(場),基本形式是一邊舞蹈,一邊吟唱。

跳棚時,舞者分別戴上樟木雕刻的36個不同角色的面具,按18科順序進行表演,內容多為農事耕耘、男女情趣、祈求保佑等。重要舞段是跳紙錢,由儺面角色紙錢一人主跳,有撇裡撇外、跪鬥、轉身托腮、垃亂拋果、指月、磨谷、斬手、踢球、插花等9個動作。接著,俗叫“七鬼仔”的2個道公和耙頭、沙刀等5個儺面角色,便走上跳棚臺,在四個方位,把紙錢的9個動作蹲著重跳一遍,俗稱“跳四門”,是最能體現跳花棚特色的舞蹈程式。最後由身著道袍的“獨角和尚”邊獨腳單跳,邊喃喃吟誦,在鑼鼓、鞭炮齊鳴中結束跳棚。

跳花棚的伴奏以打擊樂為主,包括堂鼓、中鈸、高邊鑼、高音叮等,也偶用嗩吶、二胡和秦琴,場外還有帶歌詞的《鬼仔調》伴唱。

化州跳花棚是儺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結合,古老的儺舞和道教舞蹈的融合,也是儺戲與儺舞相互滲透的一種變體,對研究儺文化與民俗、宗教、農耕社會關係與儺舞自身的流變,均有重要價值。

謝詠老師姓名談,茂名取名字的來源和歷史

木偶戲表演吸引觀眾的眼球。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黎雄攝

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早已有之,明嘉靖《重修譙國冼氏廟碑》中即有相關記載,清康熙《茂名縣誌》中有“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誕辰,正日及前後數日,演戲、祭奠,城市鄉落有廟之處皆然”記載。冼夫人信俗主要分佈粵西地區,並流傳至海南,輻射到東南亞地區,而尤以高州、電白、化州等地為盛。

冼夫人生於古高涼,歷經梁、陳、隋三朝,是嶺南地區傑出的政治領袖,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保障嶺南地區安定。冼夫人信俗以崇奉和頌揚冼夫人的愛國、愛民、立德為核心,以冼太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祭祀儀式、日常信仰習俗和傳說故事等為主要表現形式。冼夫人信俗的祭祀儀式分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種,其中官方祭祀規格固定,儀式繁雜。民間祭祀以各地冼太廟舉行的廟會祭祀活動為主,如高州冼太廟和舊城冼太廟的“冼太誕慶典”,電白的“冼夫人誕辰節”、高州火神廟的“擺醮”、水上社“太平醮”等,而在茂名城鄉廣泛流傳的“年例”活動中,冼夫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逢初一、十五,高州舊城冼太廟中都有婦女輪值唸經,有《冼太經》《冼太新經文》等,是民間紀念冼夫人最為獨特的活動,各地群眾也多匯聚到冼太廟祭祀冼夫人,祈求保佑。當地民間也多有與冼夫人信仰相關的習俗,如小孩滿月時,父母抱到冼太廟祈福,並給小孩取如太恩、太保等帶有“太”字的乳名,以求冼太夫人保佑;夫妻不和也到冼太廟中祭祀冼夫人和馮寶,民間稱其為“和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