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學習急救技能,防患於未然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影視2021-07-13
簡介小孫的急救培訓老師、南京小市醫院醫生屠曉豔表示,從今年年初到9月份,自己已經擔任了近30個救護員培訓班的培訓老師,很多人主動願意報名學習急救,有一些學員甚至是培訓過一次之後再次要求培訓

何建軍大夫

交匯點訊 今天是中秋佳節,南京市急救中心中大醫院急救點的何建軍醫生正在值班中。作為一名急救醫生,明天對他來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9月14日是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將每年9月的第二個週六定為“世界急救日”,這個國際組織希望透過這個紀念日,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學習急救技能,防患於未然

“近年來,人們的急救意識顯著提高,在很多公共場所都已配置AED。對病人和急救人員來說,每一秒鐘都十分重要。在撥打120後等待救護車時,如果第一時間進行胸外按壓,就會為專業醫護人員的到來贏得寶貴時間,極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何建軍表示,對於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每延遲急救1分鐘,成功率就下降10%,心臟停跳10分鐘後,搶救的成功率幾乎為0。

南京AED配置數量將達千臺

多數人表示不會使用

在急救環節中,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素有“救命神器”之稱。這種行動式、易於操作的醫療急救裝置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由於 AED 可自動識別心室顫,每一步操作都有語音提示,因此只要稍加培訓,就能熟練使用,適合非醫護人員在緊急狀態下使用,增加自救互救能力,達到 “ 挽救生命,減輕傷殘 ” 的目的。 公共場所設定AED,是“全民自救互救素養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3月,江蘇省啟動AED投放。記者從南京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在南京的商場、警務站、地鐵站、體育場館、高鐵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均已配置AED,計劃到2020年,南京全市範圍內將佈置1000臺AED。 記者走訪南京江北新區、新街口、奧體中心等地方發現,只要細心觀察,即可找到紅色的AED裝置。

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學習急救技能,防患於未然

普通市民瞭解這臺紅色裝置的作用嗎?在記者隨機訪問的30位市民中,僅有2人知道什麼叫AED,並表示都是在機場看到的。一位張先生表示,自己在瀏覽新聞中看到了有關AED的報道,後來在機場也發現了裝置。另一位馬女士表示,自己一開始是在國外的機場看到了AED裝置,回國後在機場內也發現了AED裝置。“在公共場所擺放AED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只是我並不會使用,如果發現有人暈倒的情況,我還是選擇第一時間撥打120。”馬女士說。

有人已經行動起來

今年全省約9萬人參加救護員培訓

今年6月,在南京一事業單位工作的小孫透過單位組織報名參加了一次急救人員培訓。在2天16學時的培訓中,小孫學習了幫助暈厥人員翻身、心肺復甦、創傷救護等培訓,並瞭解了AED的相關使用方法。培訓結束後,小孫收穫了一張救護員證。 江蘇省紅十字會衛生救護部部長聶城介紹,今年以來,全省已累計培訓救護員9萬餘人,建立84個救護培訓基地,主要面向學校、企業、機關上門培訓。 在南京,今年上半年已開展急救知識普及培訓46場次,受眾3000餘人。 “以前我從電視上看到心肺復甦,覺得幾個動作難度不大,經過專業培訓後,我瞭解到原來急救是一個很專業的過程,生命高於一切,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手段,而且有一定的體力要求。”小孫告訴記者,自己參加培訓的時候天氣還不是很熱,一套完整的心肺復甦程式做下來,往往會讓人大汗淋漓,很多力氣小的女生動作甚至難以達到考核標準。

第二十個“世界急救日”:學習急救技能,防患於未然

小孫的急救培訓老師、南京小市醫院醫生屠曉豔表示,從今年年初到9月份,自己已經擔任了近30個救護員培訓班的培訓老師,很多人主動願意報名學習急救,有一些學員甚至是培訓過一次之後再次要求培訓。“可見,很多人希望瞭解和學習培訓知識與技能,而且相當有用。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如果他的身邊有2人以上了解急救知識,知道去哪裡取出並使用AED,對他來說就有更大的生還希望。” 開啟手機微信,查詢“微信城市服務”後,進入“城市服務”小程式,點選南京急救中心進入介面後,即可看到“AED導航”按鈕,即可透過地圖尋找到距離身邊最近的AED裝置。 記者從江蘇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江蘇省社群急救大講堂正在進行中,旨在強化社會公眾的急救意識,面向公眾開展救護培訓。此外,在南京鳳凰街道等地區已經設定10座生命體驗館,學生和家長可一同體驗生命救護,火災煙道逃生,家庭廚房煤氣洩漏應對,滅火器使用和高樓逃生。今年上半年,生命急救體驗館接待參觀學習群眾23批,受眾2000餘人。

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

防患於未然

有關調查顯示,近70%的急救事件都發生在家庭之中,如果每個家庭中有1-2個成員學會一些急救技能,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知識。在近日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要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考試內容,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畢業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標。 “學習急救,要防患於未然,預防為主,預防為先。”屠曉豔說,“無論是人工呼吸還是心肺復甦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在施以援手的時候,不僅僅要有急救意識和愛心,更要技術規範才能救人。” 針對南京地區長期存在的急救資源配備不足、不均衡、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新區急救力量薄弱、急救站點佈局不合理、急救半徑過大、達到現場時間過長等問題。南京市人民政府於2019年出臺《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站(點)佈局規劃》,要求南京將新增74個急救站,努力實現3-5公里服務半徑內就有一個急救站,到2020年,急救的平均反應時間將從現在的平均反應時間16分鐘提高到13分鐘。並招募持證救護員投身到南京的院外急救志願者行列。 南京市紅十字會呼籲,人們應主動了解、主動報名參加基礎急救培訓。只有懂得如何急救,關鍵時刻才能把意外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點,保護好我們周圍的人,保護好我們的朋友,保護好我們的家人。 交匯點記者 葉真 張宣 實習生 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