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莊子《外篇之刻意》15.1

由 人能弘道 發表于 影視2021-08-14
簡介第三種人是朝廷之士,追求治國的他們最適合當官,是尊君強國、成就功業、兼併敵國的人所喜好的典型,與後來的法家理念近似

砥礪心志怎麼讀

<15。1>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遊居學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疆國之人,致功併兼者之所好也。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為無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形而治,無江海而閒,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

<白話>

砥礪心志,崇尚品行,超脫現實,言論不滿,只是追求高傲而已;這是山林之士,是憤世嫉俗的人,是形容枯槁、不畏犧牲的人所喜好的。滿口仁義忠信,行為恭儉辭讓,只是追求修身而已;這是治世之士,是實施教誨的人,是在各地講學的人所喜好的。談論大功勞,建立大名聲,制定君臣禮儀,匡正上下關係,只是追求治國而已;這是朝廷之士,是尊君強國的人,是成就功業、兼併敵國的人所喜好的。依傍于山澤,棲身於曠野,終日悠閒垂釣,只是追求逃避而已;這是江海之士,是逃避世俗的人,是閒暇隱逸的人所喜好的。練習呼吸,吐出濁氣吸入新氣,像熊一樣直立,像鳥一樣伸展,只是追求長壽而已;這是練功之士,是保養形體的人,是彭祖那樣高壽的人所喜好的。如果不砥礪心志而能高尚,沒講求仁義而能修身,沒建立功名而能治國,沒置身江海而能閒遊,不練習導引而能長壽;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有。淡泊到了極點,而一切的美好卻隨之而來。這是天地的大道,是聖人的表現。

<解讀>

本文共提到五種人,經莊子簡單地分類,分別是山谷之士(山林之士)、平世之士(治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海之士、道引之士(練功之士)。人總是有所追求,這五種人所追求的分別是“亢、修、治、無、壽”。“亢”代表高傲、“修”代表修身、“治”代表能夠治國、“無”代表能夠化解人間的各種困難,最後“壽”代表可以長壽。

進一步解釋,第一種人是山林之士,追求高傲,就是想超過一般人,不與人同流合汙,所以選擇隱居山林、憤世嫉俗,莊子常常提到這樣的人,亦是形容枯槁、不畏犧牲的人所喜好的典型。第二種人是治世之士,是在各地講學的人所喜好的典型,也是儒家的代表。第三種人是朝廷之士,追求治國的他們最適合當官,是尊君強國、成就功業、兼併敵國的人所喜好的典型,與後來的法家理念近似。第四種人是江海之士,江海之士和山林之士乍看之下皆為隱逸之士,但仍有所區別:山林之士是因為追求高傲、憤世嫉俗而選擇隱逸;江海之士則比較接近孔子在《論語·公冶長》中說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為了逃避世俗而來到江海上,與人間脫離了,這類人是閒暇隱逸的人所喜好的典型。第五種人是練功之士,保養形體、追求長壽,是像彭祖那樣高壽的人所喜歡的典型。

“不刻意而高”這五句,都是期許人減少對外在及有形條件的依賴,外表上與別人無異,內以卻可以抵達各種境界。所以才說“無不忘(無)也,無不有也”,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有,外化而內不化,這就是聖人的表現。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通常人一旦設立外在的目標,整個生命都跟著投入了,以致於別人一看就能把每個人清楚分類。其實萬事萬物各有境界,鐘鼎山林亦各有天性,切記不要以為只有一種選擇,譬如有個人喜歡治國,卻苦無機會,又誤以為自己只有這條路可走,這個人此生不就虛度了?又譬如有個有喜歡隱逸山林,偏偏受到許多現實條件的干擾,這樣一來該如何是好?

所以第一種境界都可以是追求的目標,但不能被外面的條件所限制。相反,要做到根據外面的條件,不露行跡地達到所追求的目標,因為真正的境界在內而不在外,於外過著與別人無異的生活,不要有太多外在的表現,不必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功夫、往哪裡去修行,於內則與所追求的境界同在,這是道家修養的基本目標。

莊子《外篇之刻意》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