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由 無物永駐 發表于 影視2021-08-31
簡介張愛玲說:張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

空花陽焰是什麼意思

少時看《金粉世家》,看那個紈絝氣高卻善良平和的金燕西與輕柔嬌憨的冷清秋碰撞出的絢麗明媚的愛情從誕生到熱烈再到消散,如煙花般燦爛又匆匆謝幕,便是意難平。從大人口中得知原作者是民國大家張恨水,最初的記憶點,是這新奇的筆名。

後來有心讀了張恨水先生的許多散文,尤是歡喜。

少時好讀書的張恨水先生先後閱讀了許多小說,於是從那時起他便與小說結下了不解之緣。後因家道中落,私塾解散,自謀生路的他投奔了在報社工作的叔父。

以編輯為業的他,筆名“恨水”,其出自李後主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而張恨水的遺憾在於他早年的命途多舛與仕途坎坷。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巧合的是,以多寫風花雪月的李後主之詞為名,張恨水先生也開啟了自己“鴛鴦蝴蝶”的小說事業。

如老舍評:“張恨水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因《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相繼問世,使得先生的名氣如日中天。

同時也好像將“鴛鴦蝴蝶派”,只知道寫男歡女愛,風花雪月的帽子扣在了張恨水先生頭上。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但張先生的個人素養與文學成就遠不止如此。

在那個暗流湧動的年代,張恨水除了關心民生疾苦,遊歷各地,以西北人民生活素材為本,著重刻畫了底層人民的生活面貌,也以《八十一夢》深刻地揭露了許多官場亂象。

九一八事變後,硝煙遍地,人人自危,他說“今國難臨頭,必興語言,喚醒國人”,大廈將傾之際,他想喚醒國人抗爭的決心,激起中華兒女的血性,並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現代戰史小說《虎賁萬歲》。

而平日裡性情幽默平和的他並不以別人貶低為“鴛鴦蝴蝶”為恥,只說“捧我罵我,都是在義務為我做廣告”。

如此看來,張先生的胸府,倒是足夠寬廣了。

於是能沉下心做學問的他著作等身,作為中國小說發展的推動者,他以極其強大的創作熱情,妙筆生花,使章回體小說和通俗小說在他的筆下相互碰撞融合,並促使了新舊文學的起承轉合,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資源。

但說到底,我所愛的是張恨水先生的散文。

“花是不會有什麼味兒的,吃的人就是取它這點兒情調”,我所愛的也是張先生的情調。

中秋時,先生是“焚一爐香,煮一壺茗,橫一張塌,陳一張琴,小院深閉,樓窗盡闢,我招明月,度此中秋,歌大蘇《水調歌頭》一曲”此句一出,倒是頗有劉禹錫《陋室銘》“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之風了。

“當著春夏相交的夜裡,半輪明月,掛在衚衕角上,照見街邊洋槐樹上的花,像整團的雪,垂在暗空。街上並沒有多少人在走路。偶然有一輛車,車把上掛著一盞白紙燈籠,得得的在路邊滾著。”張恨水筆下的老北平,不著筆寫繁華熱鬧,街市行人,卻是那種獨有的古典靜謐的美好。

在那條有暗香浮動的小巷子裡,不願回家的張恨水在那裡慢慢地踱步,獨享著深夜槐香。在有紅紙燈籠的大街上,又喜歡和家人一起溜達。各時有各時的情趣,這便是先生。

喜歡賞葉賞花的他說“古廟也好,破屋也好,冷巷也好,有那麼兩三株高大的楊柳,情調就不凡”,說“梨花宜在新月下看,桃花宜在夕陽邊看,杏花宜在細雨中看”。

在北平,金陵,重慶生活多年的他,一方面沉心寫作,創作小說,一方面觀察人文,遊賞風景。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在他的筆下徐徐道來,有滋有味。他說“北平小販的吆喝聲,能和環境適合,情調非常之美”,又說“上夫子廟吃茶,要早,真要夫子廟畔,還要指定的茶樓”。

談吃,也不吝惜筆墨,寫“松柴烤牛肉”,是北方大陸的風味,不單單是要吃那個味兒,還要吃那個意境。

寫喝酸梅湯:“買幾大枚酸棗,五分錢白糖,煮上一大壺酸梅湯,向冰箱裡一鎮,到了2點鐘,槐樹上知了兒叫處正酣,不用午睡啦,取出湯來,一個人一碗,全家喝他一個透心兒涼”不禁讓人口舌生津,想起那個夏天的解暑神器。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起標題時亦有情調,別出新意的將其一成一個個五字短句《亂葦隱寒塘》《入霧嗟明主》《聽鴉嘆夕陽》《風簷嘗烤肉》。

而作為民國時期,那個浪漫年代的作家,張先生也免不了有些趣聞軼事。

筆下有諸多麻將高手的他,自己自然也不能免俗。一日有人來催稿,在麻將桌上牌癮難解的他竟然左手持牌,右手寫稿,娛樂寫作兩不誤,倒是頭一人了。

當我們看一個作家的文章時,我們看到的是他眼中的世界,是他的閱歷人生,更是他的生活態度。而我在張先生的文章裡看出了他的溫暖謙和,看到了民國時期獨有的浪漫情調,看到了北平,金陵不同於今日的風采盛景,也看到了他的生活情調。

這個愛吃烤肉,愛賞菊花柳樹,愛自己待過的每一座城市,愛那些市井小販的張恨水是一個真正懂生活的人。

懂得生活的人是藏不住情調的。當一個人過著理想生活的時候,他的眼睛裡有光,他的筆下便燦爛輝煌。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張愛玲說:張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

我一開始並不理解的“一般人的理想”是什麼意思。

小時候談理想,一屋子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興奮地說著,要當科學家,要當宇航員。現在想想兒時所謂的“理想”,大多是父輩聲聲唸叨,或是從電視書本里囫圇學來的。雖然直到小學末了,我還“童言無忌”地嚷著要做最頂尖的科學家,但說到底那個時候的理想大抵是經不起推敲的。

後來花過很多心思去想未來要做什麼,也試著規劃過自己的人生,將人生切割成一格一格的小塊兒,像要一股腦兒將圖畫全都填起顏色來一般,設立一個個目標。

很多人考上大學,走出那片少時的自留地,再慢慢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和預想的有所偏差,甚至大相徑庭。這時,明白了現實與理想的距離,那種無法逾越平淡的無力感便出現了。於是隨波逐流者有之,人云亦云者有之,以夢為馬者有之,有的理想邈若山河,有的則是空花陽焰,但我們都曾按照自己的理想努力過。很久之前讀席勒的詩,他說“有願望才會幸福”,又說“假如我的信念隨著我心臟的跳動而動搖,那是可悲的”還有一句從初讀便感慨至深的:

“人要忠於自己年輕時的理想。”

這句話我喜歡了很長時間,從初中一直到大學。最近它被引用在了《隱秘而偉大》裡,成了電視劇裡那個初出茅廬的顧耀東的人生信條。

張恨水:唯有情調滋味長

那個從福安弄裡走出來的小警察,從進警察局開始就好像愣頭愣腦地說著“匡扶正義,保護百姓”,人人都以為他在說著客套話,是幼稚,未經世事的發言。

然而在一次次時代的考驗中,在顧耀東不斷的成長曆練時,他收穫了“人要忠於自己年輕時的理想”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遇見了領路人,遇見了如明燈般領導人民的我黨,也遇見了志同道合的愛情。

但那句“匡扶正義,保護百姓”依舊是他貫穿一生的行為準則。

其實如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下一般,不同時期的心境閱歷對於一句話理解的深淺和偏差也影響至深。從紅燭昏羅帳到斷雁叫西風,再到鬢已星星也。

那場雨,一直滴滴答答的落著,落下的是水珠,濺起的是心境。

起初我想著,一般人的理想是否就意味著平凡,意味著被生活磨平稜角後,發現自己不再能改變世界後的妥協。是一切歸於平淡後的無奈。

但是在慢慢長大後,完張恨水先生的文章後,我想了很多,也理解了很多。

阿信在《笑忘歌》裡寫道:“我一生只願只要平凡快樂,誰說這樣不偉大呢。”一般人的理想並不意味著平凡,或者說這樣的平凡也是偉大的,其偉大與否並不與理想本身有關,而與許下理想的我們有關。

平凡而偉大,是顧耀東的“匡扶正義”,是那些默默無聞的“為眾人抱薪者”,是王勉的“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歡”,是張恨水的“別有情調”,其實認真對待生活,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皆是。

活得有滋有味,有情調,有情致,享受著最撫人心的人間煙火,真是妙極了。

而讀先生的文章,用張岱的話說,便是:

“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如此情調,清香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