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孔子不入秦,秦國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由 子曰小娘子 發表于 影視2021-10-07
簡介而對於正處於想要急切發展中的秦國,孔子的儒家學說是秦國不需要的

士子不入秦是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制度崩壞。群雄逐鹿天下,諸子百家在這樣的環境下紛紛發表自己的理論學術。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一些諸子百家中的前輩們的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紛紛推出了救世的妙招,這才有了當年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畫面,能夠出現這樣的局面,實際上也是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面佔了足夠重要的地位。

孔子不入秦,秦國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而且不少的學術大家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周遊列國,希望能得到國君的重用。根據史書史上記載,為了傳播,孔子也曾周遊列國進行傳道。但是孔子周遊列國,唯獨沒有到過秦國。而秦國卻在後來殲滅六國,統一了天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秦國地處西戎,民風古樸,思想開放,與周朝的禮教思想以及孔子的禮治有所違背。在孔子眼中,秦國長期居於邊陲之地,閉塞落後,雖兇悍勇武,能征善戰,但民風鄙俗,被諸侯視為“戎狄之邦”。也就是說,秦國是周禮不至的野蠻國度。孔夫子西遊,是要“克己復禮”,以宣揚周禮為己任,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到這樣的國度豈不是自討苦吃。

孔子不入秦,秦國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和秦國所推崇的法家文化也是格格不入,這兩種文化就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理想主義講究人治,崇尚先賢,這對國家倫理道德的建立,有很大的益處,對國家穩定也大有裨益。但是,他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國家的落後面貌。而法家的現實主義,講究法治,以重刑規範人的行為。在選用人才方面,不看其德,只認其能,這樣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下發揮人才的作用。

秦國採用商鞅變法,其主要內容就是王道法治,就是以法家知識理念為指導,以國家權力保障其貫徹實施。自春秋以來,禮樂崩壞,社會治理愈發混亂。於是,思想家們紛紛提出王道的概念。儒家號召“實行仁政,保民而王”。而法家則注重實用,而輕視世俗文化道德,講究中央集權。

孔子不入秦,秦國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而商鞅變法處處體現法家務實的特點,它以農戰為基點進行了制度創新,形成了經濟,文化,政治等一系列國家治理的正規化。最終極大地激發了秦國的活力和潛力,最終超過了其他大國,從而完成統一大業。

而孔子的儒家學說在短時間內做不到這一點,他也滿足不了秦國迫切地發展需求。孔子的儒家學說只適合在國家安穩穩定只是,崇尚仁義禮智,改變國家的道德風貌。

孔子不入秦,秦國反倒統一六國,孔子去過的六國為何會敗?

可以這樣說,如果法家學說是發展經濟和軍事的,那麼儒家學說就是穩固統治和思想的。而對於正處於想要急切發展中的秦國,孔子的儒家學說是秦國不需要的。可見,孔夫子不入秦是因為他的學說不適合秦國,秦國也不需要孔夫子的學說。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