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何時揹負

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影視2023-01-16
簡介更重要的是,全球保護地對陸生脊椎動物滅絕債務積累的緩解作用,並不像對減緩森林覆蓋率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具有明顯的時間滯後效應

人們看見動物發明什麼

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何時揹負

森林維持著近80%的生物多樣性。

滅絕債務是指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和導致生活在該生態系統內的物種的滅亡之間,存在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延遲。

森林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支柱,約佔全球陸地表面的30%,但維持著近80%的生物多樣性。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森林棲息地的收縮和破碎化密切相關。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和組織已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大量的保護地。然而,由於缺乏長達幾個世紀的棲息地變化資料,無法確定物種滅絕債務的訊號有多強以及這些債務從何時開始。此外,尚不清楚全球已建立的保護地是否對緩解物種滅絕債務的累積起到積極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彙編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生物、自然地理和生態資料集,其中生物資料集包括以森林為主要棲息地的6120種爬行動物、4278種哺乳動物和6047種兩棲動物的天然分佈範圍;自然地理資料集包括自1500年至1992年全球逐年森林覆蓋的資料;生態資料集包括超25萬個保護地、867個生態區和14個生物群系的資料。

利用歷史證據,研究揭示全球陸生脊椎動物的滅絕債務始於19世紀中葉,即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19世紀中葉前,陸生脊椎動物的豐富度和森林覆蓋率之間的相關性較穩定。然而,從那時開始至現代,兩者的相關性快速降低。研究在具有較高滅絕風險(易危、瀕危和極度瀕危)的脊椎動物類群中同樣檢測到較強的滅絕債務訊號。區域上,除熱帶和亞熱帶闊葉林外,其餘森林生物群系的相關性模式多數遵循全球類似的趨勢。

該研究揭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是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最早的訊號。更重要的是,全球保護地對陸生脊椎動物滅絕債務積累的緩解作用,並不像對減緩森林覆蓋率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具有明顯的時間滯後效應。該現象對於棲息在泰加林和溫帶針葉林中的脊椎動物類群尤為明顯,這表明過去兩個世紀在全球範圍內已建保護地仍需至少幾十年時間來有效地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

19世紀中葉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最主要的特徵是以發電機、電燈、電車等發明為標誌,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同時,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

(原標題:最新科研 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何時揹負 最新研究揭示自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流程編輯:u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