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皇帝防備飯菜被投毒,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呢?

由 旗憑談歷史 發表于 音樂2021-06-10
簡介古代常見的毒藥有三種,砒霜、斷腸草、牽機

比砒霜還毒的毒藥有什麼

古代皇帝是高危職業,妄圖謀朝篡位的權臣、懷有野心的宗室和權臣都有弒君的可能,最隱秘的辦法就是下毒。因而皇帝使用的餐具一般是銀製品,或者先命人用銀針試毒。

原因在於古代所用的毒一般都是三氧化二砷,即俗稱的砒霜,也叫鶴頂紅、紅信石。由於提取技術的落後,砒霜裡含有硫和硫化物,會和銀髮生化學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也就是說,菜餚如果有毒,銀製餐具將變黑。

但這樣還不保險,如果下的毒藥用銀具驗不出來呢?於是皇帝在身邊設定試菜的太監,御膳房上了菜,太監先吃,吃完過一會兒無事,皇帝才開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皇帝挺可憐,吃的都是太監的“剩菜”。

有朋友可能想問,萬一是慢性毒藥,過一段時間才發作,皇帝不還是會中招嗎?

理論上有這種可能,但實際上古代毒藥並沒有影視劇或小說裡描寫的那麼多,主要分為植物毒藥、動物毒藥、礦物毒藥。這些毒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作快。

並不是說古代自然環境中沒有慢性毒藥,而是以古代的醫療水平,就算某人無意中種了慢性毒藥,很可能也檢測不出來,也就無從發現慢性毒藥的存在,更不可能用來殺人。

古人最初發現某些植物、動物有毒,通常是吃下肚裡或者肌膚接觸到,立刻就有反應,才能斷定症狀是由此物引起來的。礦物毒也是一樣的原理,接觸或提煉礦物時身體不適,就知有毒。

要是過了一段時間,可就無法判斷了。而且,就算知道某物能使人慢性中毒,也很難保證提取、儲存、運送過程中不變質。另一方面,高溫可以殺死大多數的生物毒,現代才會有“高溫消毒”這個生活常識。

菌子就是最明顯的案例,每年夏季,雲南都會有很多吃菌子中毒的人,但同樣的菌,有的人家吃了沒問題,有的人家吃了看小人人,原因就在於炒菜時溫度不同。溫度高無毒,溫度不夠菌子就成了毒藥。

古代常見的毒藥有三種,砒霜、斷腸草、牽機。

其中砒霜的知名度無疑是最高的,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砒霜有毒,其症狀最直觀的表現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水滸傳》裡潘金蓮給武大郎喂的就是砒霜,藥一下肚,武大郎就疼得受不了,很快死了。死於砒霜的還有光緒帝,這是2008年對其殘留頭髮進行鑑定得出的結論。

潘金蓮是底層人物,選擇常規毒藥砒霜很正常,但身為清朝統治者的慈禧也選了砒霜,足見古代毒藥不多,可供選擇的範圍很小,否則慈禧也不會留下這樣明顯的下毒線索。

不過,砒霜雖毒,卻不是作為毒藥被研究出來的,而是魏晉時期的煉丹師葛洪煉丹時無意中提取,後來發現可以治療咳嗽、瘧疾,被中醫作為藥物來使用。是毒藥還是良藥,就看使用者的意願。

再來看斷腸草,這並不是特指某一種植物,而是對葫蔓藤科鉤吻屬植物的統稱,其毒性主要來自於名叫鉤吻素子的生物鹼,也含有鉤吻素醜、甲、寅,鉤吻素寅對家兔的最小致死量為0。8毫克,其他種類的鉤吻素毒性相似。

斷腸草全株有劇毒,幼葉、根的毒性最強,花粉也有毒,如果人類食用了蜜蜂採摘斷腸草花粉釀的蜜,也會中毒。只是毒性沒有直接服食斷腸草那麼大。

毒性越烈,發作就越快,因而斷腸草很早之前就被古人確認是毒物,談之變色。傳說中神農嘗百草,正是嚐到斷腸草時中毒而死。《唐本草》則有這樣的記載“人或誤食其葉者,皆致死。”

《神鵰俠侶》中也提到過斷腸草,金庸先生給它的設定是以毒攻毒,剋制情花,非常的神奇。

牽機之名,大家可能在某些小說中看到過,甚至懷疑是否真實存在。不用懷疑,真的有。史料記載“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

因其症狀是頭腳相碰、身子和腿拉直,就像一張手工織布機,因而得名牽機。古人不知原理,將牽機看得十分神秘。

其實說穿了也沒什麼。有種喬木叫馬錢子,種子極毒,主要含有馬錢子鹼和番木鱉鹼等多種生物鹼,從中提取的毒藥就是牽機。

馬錢子鹼會破壞人的中樞神經,服食後身體具有強烈的反應,肌肉萎縮、窒息、無力、抽搐。中毒者首先脖子發硬,然後肩膀及腿痙攣,使得中毒者蜷縮成弓形。腹中發痛,活活疼死。

可怕的是,中毒者只要說話或做動作就會導致再次痙攣,就算死了,屍體也可能會抽搐。因而中牽機者死得很不體面,面目猙獰身體扭曲。相傳南唐後主李煜,就是被宋太宗趙光義賜了牽機,死狀極慘。

總之,古代慢性毒藥不好找。如果用急性的,又會很快被發現,所以握有實權的皇帝,通常要給他們下毒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