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由 陪寶寶寫日記 發表于 音樂2021-07-03
簡介02、跟孩子說不同的口頭禪,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完全不同《好奇心理學》這本書裡,曾經對人的口頭禪有這樣一種詮釋:人內心中對事物的一種看法,是外界的資訊經過內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語言反應模式,以至於出現類似的情形時,它就會脫口而出

笨死了怎麼回覆

前幾天帶孩子在小區玩,遇到一個小男孩淘氣,從花壇上摔了下去,本是想找媽媽求安慰的,結果媽媽把他一頓數落,具體內容我沒聽到,但媽媽說得頻率最高的一句話是“你總是這樣”,這句話大概說了有上十遍,似乎是媽媽的口頭禪。

很多人都有口頭禪,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他也有很多口頭禪,但他最具代表性的口頭禪是“我要說明”,據一位白宮發言人稱,奧巴馬總統使用這句口頭禪是有目的的,“很多華盛頓官員都含糊其辭以求政治上的優勢,而總統則會清晰明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意圖”。再比如肯尼迪的女兒,她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曾一連說過一百多個“你知道”。由此可見,無論貧富貴賤,還是文化素養高低,都無法擺脫口頭禪。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不同的口頭禪對孩子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01、為什麼很多父母都愛說口頭禪?

曾有教育機構做過一個調查:他們召集了十幾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家長,問了他們同樣一個問題:

你們平時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

幾乎所有的美國家長都異口同聲地說道:I love you!

而中國家長的回答竟然也驚人的一致:好好學習!

這兩句不同的話,其實預示著兩者之間對自己跟孩子之間關係的不同詮釋:

美國家長:

家長與孩子互相平等,可以是長輩與晚輩的關係,也可以是親密的朋友關係。雖然會給孩子指引正確道路,但不會過多幹預孩子。

中國家長:

聽我的話,我讓怎麼做就怎麼做,現在你只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將來我老了也有個依靠。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這個測試表面上是看到中美家長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實際上也看得出來不同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不同的口頭禪是什麼。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

“無意識的東西往往是最為真實的。”

口頭禪是說話者大腦當中的一種潛意識行為,說話的人常常會在無意識中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可是實際上卻代表著自身真實的想法,反映出不同情況下的心態。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些話在說者來說可能沒什麼,可是卻會給聽者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正如很多孩子有拖延的毛病,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就是磨蹭,越催他越慢。”當這句話成了父母評價孩子拖延這一行為的口頭禪時,父母就會發現,孩子似乎是故意跟自己作對一樣,真的變得越來越磨蹭了。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02、跟孩子說不同的口頭禪,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完全不同

《好奇心理學》這本書裡,曾經對人的口頭禪有這樣一種詮釋:

人內心中對事物的一種看法,是外界的資訊經過內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語言反應模式,以至於出現類似的情形時,它就會脫口而出。

那麼什麼樣的口頭禪代表著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呢?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大多有以下幾種特點:

有些孩子喜歡說“好煩”“鬱悶”“唉”這類帶有負面消極色彩的口頭禪,那麼這類孩子大多性格悲觀、對待生活缺乏熱情、做事懶散拖沓;

而一些很沒有主見的孩子,則常常會說 “隨便”“不知道啊”;

喜歡說“這個”“嗯、嗯”之類的孩子,則大多不善言辭、性格內向、或者反應較為遲鈍;

而喜歡吃“不過”“可是”“我不這樣認為”的孩子,大多比較任性、過於主觀、喜歡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也喜歡給自己找藉口。

實際上,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口頭禪並不像奧巴馬一樣,帶有一定的暗示性和明確的意圖,很多人的口頭禪甚至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情緒的一種發洩而已。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正如開頭那個喜歡說自己孩子“你總是這樣”的那個媽媽,

她的口頭禪就是一種情緒發洩,這就相當於給孩子貼上了“淘氣”的標籤,無時無刻不在用這句話提醒著孩子,暗示他“你就是個淘氣的孩子,改不了的”。

這種心理暗示傳遞給孩子的資訊就是:“我就是個這樣的人,努力也沒用,反正媽媽已經這樣認為了,再多淘氣點也無所謂。”

記得之前看《士兵突擊》的時候,許三多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電視劇有一個細節,史今班長跟連長打賭讓許三多做五十個單槓大回環,許三多說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做不了。但是最後證明,許三多趕鴨子上架地做了三百多個,破了伍班長的記錄。

這就是典型的消極心理暗示和積極心理暗示給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帶來的不同影響,一開始消極的心理暗示告訴他“我不行”,可是被逼無奈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不行也得行”的時候,他就可以做到連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程度。

看,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人們潛能的開掘是一個巨大的阻礙,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潛能的發揮則會起到一種巨大的力量槓桿的作用。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03、怎麼做才能使口頭禪成為發揮孩子潛能的力量槓桿作用呢?

我常常帶孩子到我們這裡一個大型的遊樂場玩,裡面很多成人裝置也有很多兒童裝置,孩子什麼都想嘗試,可是我總害怕會出危險,跟她一起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個太危險,不許玩”,這導致後來稍微有一點高的裝置,她都不敢上,生怕真的有危險。

後來有一次再去,爸爸鼓勵她坐海盜船,並且跟她說自己也會陪著她一起,如果覺得害怕,以後就不坐了。孩子看看我,我其實也想鍛鍊一下孩子的膽量,就沒吭聲,那是孩子第一次坐海盜船,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海盜船。

其實,每個人的思想心理情緒上都有兩個按鈕,一個是積極的,另一個是消極的,不同的人會有按不同按鈕的習慣,這構成了他們的心智模式,這些模式會形成一定的執行程式。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啟動積極的“執行程式”呢?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l 避免“約拿情結”

心理學上有種約拿情結,源自《聖經》中約拿的故事。約拿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重用。有一次機會來了,上帝派他去傳達旨意,這是一樁神聖光榮的使命。然而面對突然到來的、渴望已久的榮譽,約拿卻莫名其妙地膽怯起來。最終他放棄了這一神聖使命。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根據這一故事提出了“約拿情結”的概念,其含義是“我們害怕自己的潛力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水平,在我們最得意的時候、最雄心勃勃的瞬間,我們通常會害怕起來,我們害怕正視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又害怕正視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這種心理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我們經常逃避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面對自己,不敢迎接挑戰。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想要讓我們的孩子避免約拿情結,那麼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兩點:

1、 不用“消極後果”懲罰孩子

什麼是“消極後果”呢?還拿最開始說到那個說自己孩子“每次總會這樣”的媽媽來說,試想一下,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媽媽開口就是:“你怎麼這麼沒用?笨死了!次次都是這樣!從來就沒見你幹過什麼好事。”那麼此時的孩子,是會因此而變得更好,還是因為受到羞辱而變得惱羞成怒,從而怨恨媽媽並且開始變得自卑呢?

如果我們能用更加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犯錯,那麼孩子就會更加願意去接受和改變,這樣的孩子在遇到“約拿情結”的時候,也更加願意去勇敢嘗試。

2、改變歸因的方式,把問題歸因到內部的,可以改變的因素上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被約拿情結所困,正是因為內心的不自信和對困難的過高估計,使得他害怕面對失敗,從而不敢開始。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對“約拿情結”的時候,一定要善於幫助孩子改變歸因方式,比如孩子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因為孩子害怕答錯後老師批評、同學嘲笑,那麼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只是缺乏和老師打交道,當眾發言的鍛鍊。

只要多在這方面下功夫,多付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把問題歸結到努力程度上,我們就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可以改變的方向,不至於感覺現狀難以改變,從而覺得太過迷茫。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l 善於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泰國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公益廣告,名字叫《豆芽引發的夢想》,廣告裡的主人公是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小女孩看到別人豆芽賣得好,也想自己種豆芽,媽媽對她說:“我們試試。”

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每一次媽媽都跟她一起找出原因,研究如何改進,確定好方案之後又對她說:“我們試試。”直到成功。

媽媽用正向積極的“口頭禪”給小女孩傳達正向的“情感引導”:失敗了就再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一直嘗試總會成功。

事實上,一個人的極限是遠遠超出自己想像的,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在於他們有心理障礙,他們總習慣設定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敢”“我學不會”“我只能平庸”“我懶惰”“我沒毅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的平庸是從認可自己的平庸開始的。那麼反之,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的偉大,則是從一開始就認可自己的偉大開始的。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l 用獎勵的方式來認可孩子的每一點小成功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特別注重儀式感的人,她家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第一天上小學、第一次入少先隊、第一次被評選為班級優秀少年、甚至第一次拿100分,她都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鼓勵和讚賞,大到一次旅行、小到一件衣服、一頓孩子喜愛的西餐,甚至是一個自己親手製作的書籤,種種細節都表達出她對孩子的認可。

她告訴我說,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每一次成功後的生活有所期待,會更加願意給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並且用愉悅的心情享受這個實現目標的過程,也會更有動力去實現目標。

父母如果能根據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從行為上,真誠、具體地對他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那麼孩子就能慢慢地變得更加自信,並且願意接受不同的挑戰。

“口頭禪”代表著人的潛意識,常說這些口頭禪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我相信,當一個父母把“你非常努力”“你很認真”“你是最獨特的”這類正向語言當成自己的口頭禪,那麼孩子一定會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變得跟自己的口頭禪一模一樣,這其實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