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由 鄭捕頭 發表于 音樂2021-08-22
簡介總有那麼一首歌聽周華健多年之後,第一次聽到《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感覺很奇妙,歌詞裡穿插了多年以來周華健演唱的那麼多歌的名字,難得的是不僅沒有突兀拼湊之嫌,還能表達出新的意思

是不是隻要有愛有故事的人周華健

大概在1993年的時候,弟弟上小學四五年級,有一天他們班一個男同學興奮地對他說:你知道嗎,最近出來一個唱歌的唱得特別好聽,叫周健華!歌手的名字,這位同學還做了極為大聲的強調,語氣中有自己最先發現歌壇好聲音的炫耀。

隨後,弟弟樂著把這件事告訴正上初中的我。我聽完也笑了半天,腦補了一下那個小夥伴言說這一段落時的飛揚神采。

因為在那之前,我早就聽過《讓我歡喜讓我憂》這首歌了,當然也知道人家不叫周健華,而是叫周華健。

一個舒服的聲音

那幾年也是聽港臺流行歌曲的黃金年代,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能在廣播裡聽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而他(她)的歌又是那麼動聽。我當時有一個小本子,聽到好聽的歌就記下歌名和歌手的名字,很多時候由於不是在電視或媒體上看到而只憑直覺寫出,歌手的名字都可能寫錯。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周華健的名字我沒有寫錯,因為較早就在電視上看過《讓我歡喜讓我憂》的MV,也知道那個蘑菇頭的演唱者就是周華健。

這歌首先是曲調優美,有人說歌曲好聽其實就是要上口,聽起來舒服,這歌完全符合這個特點,聽一兩遍就能大概哼哼出來旋律。另外它的詞雖然有些地方不是特別明白,比如什麼叫“覆水難收”,而且表達內容也不適用於我們那個年紀,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有了一種所謂滄桑感,因為唯獨它把對方稱為,“你這樣一個女人”,而在其他很多歌手那裡,女主角還只是女孩或姑娘。

最中意的是副歌部分的歌詞,“就請你給我多一點點時間,再多一點點問候,不要一切都帶走;就請你給我多一點點空間,再多一點點溫柔,不要讓我如此難受。”一氣呵成的大長句聽來很有氣勢,這也成為我經常哼唱的段落,幾乎當做相聲裡的貫口來用。很多年後才知道這歌屬於日文歌填詞,而填詞人是李宗盛。由此也聽到一個笑談,說李宗盛給別人寫歌給誰誰火,而自己直接唱的歌往往不為大眾所知,挺冤枉。所以後來李老師也發了狠,你們唱過了,我再按自己的想法和唱法統統再唱一遍,反而人氣猛增。

那時也買不到或者說買不起正版磁帶,從廣播裡聽到的歌大多為主打歌,所以印象中這些歌也沒有專輯的概念,聽到那首算哪首。

後來就聽到《花心》。

能收到的電影片道,當時幾乎都有點歌臺這樣一種欄目,它的最大特點是隻要你掏錢點我就播,不管今天播沒播過這首歌。當時還沒有男人花心不花心這種說法,因此這首歌還屬於一首積極向上的愛情歌曲,點播的人也尤其多,一天裡聽到八遍也是常事。《花心》由此也成為我觀看最多的周華健MV,記得是一大群人,周華健穿著白色西服,笑著,唱著,跳著,總之是健康和陽光。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多年後聽到一個說法,羅大佑的唱法屬於寫意,而周華健屬於工筆。相對於前者的直抒胸臆,周華健似乎特別適合演繹曲折婉轉的旋律,每一個轉音都恰到好處,溫暖動情,絲絲入扣,更適合演繹情歌。

《其實不想走》和《風雨無阻》出自同一張專輯,後者為同名主打。

當時這兩首歌在耳邊簡直到了狂轟亂炸的程度,電視上有影兒,電臺裡有聲兒,幾乎躲不過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一首歌如果聽的次數足夠多,哪怕你並未有意跟著學也能跟唱,有時甚至你還沒有意識到這是那首歌,但嘴裡或心裡就已經跟著哼了出來,連詞都不會錯。對於我,這兩首歌足以達到這種程度。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我們都還有故事

我和我弟還開《其實不想走》的玩笑。其中歌詞包括,“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由於歌詞按旋律唱出來往往要倒字,所以輪到唱“其實我想留”的時候,怎麼聽怎麼都像是“其實我想溜”。想溜?那不是還是想走嗎?

再聯絡多年後遇到的事。所住小區裡有一些農村原住民,逢紅白喜事他們一般不去飯店,而是在小區空地上搭棚舉行,有時還會請來不入流的演唱隊。有一年有一家辦白事,大晚上的還唱個不停,一個女子深情演繹了周華健的《其實不想走》。還有一位唱的歌跟周華健沒關係,但也屬於“走”字系列,林依輪的《帶上你的故事跟我走》。

有一年到城裡參加高考,白天的間隙和同學到早有耳聞卻從來沒去過的正版磁帶一條街去看,成百上千的正版磁帶擺在眼前,幾乎挑花了眼。

我買了一張艾敬,同去的同學買了周華健的《朋友》。

當時的《朋友》還沒有大火,唱朋友的歌太多了,我倒也沒覺得這歌有多麼特別,後來隨著年歲的增長才逐漸有更多感覺。隨著年歲增長有時懶得擴大圈子交新朋友,因為已經有青春時代結下的友誼打底,那種純粹的情誼才最值得珍視。青春歲月裡交朋友,沒有這人對自己“有用沒用”的概念,由此得來的感情才足夠“有用”。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上大學的時候,鍾情周華健的宿舍老二買到一張新專輯,《有故事的人》。

同名主打歌不屬於那種一聽就覺好聽的歌,配合上歌詞,多聽幾遍才有了味道。“有故事的人”這種說法也感覺很特別,簡單而準確,之前卻沒聽別人這麼說。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總有那麼一首歌

聽周華健多年之後,第一次聽到《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感覺很奇妙,歌詞裡穿插了多年以來周華健演唱的那麼多歌的名字,難得的是不僅沒有突兀拼湊之嫌,還能表達出新的意思。

也就是李宗盛能把詞寫成這樣,他了解周華健的歌,也瞭解他的人。

若不是因為你——記憶中的周華健

現在再提周華健,已經成為一種老派的暴露年齡的事情。不過這又有什麼?我倒認為能在九十年代中期能趕上港臺和大陸流行音樂的一段中興,是非常幸運的事情,而我當時正好到了能差不多能聽懂這些歌曲的年齡——年齡小了聽不明白,年齡大了瞧不太上,而我剛剛好。

說起來也不是偶像崇拜,但是一位歌手,或一位相聲或小品演員,總之是一個表演者,你從來沒有把他們看得特別高大,甚至沒有買過他們的專輯,買票聽過他們的演唱會,看過他們的現場表演,但他們唱起自己的歌,說到自己的作品,你都耳熟能詳,跟著唱出來,聽著那些老包袱兒還能會心笑出來,感覺那已經是不可抹滅的記憶的一部分,那就意味著他們和他們的作品早已在你的內心紮下根,永遠擦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