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音樂2021-10-16
簡介有人說三坑兩澗的茶,喝起來舌尖上有清涼感,這種感覺也會讓舌苔毛孔收縮,不失為收斂感之一

本澀巖茶哪裡有實體店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怎麼區分武夷肉桂的澀與收斂性?”

收到茶友微信的時候,我正在跟一個茶學科班出身的朋友喝茶。

看過手機,我就順嘴把這個問題拋給他。

但是我問他的時候,稍微做了修改,“專家,有茶友問,要如何看待武夷肉桂的收斂性?”

他瞬間就笑了,“肉桂的收斂性?呵呵,不就是澀感嘛!”

乖乖,回答得這麼幹脆利落,沒有給我留任何繼續往下聊的餘地,學院派的人就是這麼實誠。

看著氣氛有些凝固,他想了想又多說了幾句,“茶都會有澀感,只是多和少的問題罷了。因為茶葉裡含有茶鹼啊,任誰也沒有辦法把這個物質完完全全從茶葉裡抹去。”

“澀帶來的口腔收斂性當然也有分好壞了,有的收斂性就像把口腔禁錮一樣,遲遲不給解封,有的收斂性很快就讓口腔開了,還會帶給開闊的舒適感。”

這個回答,算是給“澀”做了美化了,有一點出來混江湖多年後練出來的圓滑和不肯得罪人的世故。

其實,他一開始說的那句話倒是最真實的。

關於澀味,在大多數時候,會被轉化為“收斂性”。而其實,這只是茶農、商家對“澀感”的一種美化說法罷了。

甚至那種讓你難忘到想逃跑的麻澀感,茶商還是面不改色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曰,“看看,這款茶的收斂性多強勁啊,要不是生長在巖壁夾縫裡的茶樹,是出不了這種收斂性的!”

“巖壁夾縫裡的茶都是這樣又苦又澀又麻嗎?”有人忍不住捋了舌頭問。

這位茶商臉色就變了,“請注意你的言辭,是收斂性!至於這種收斂性如何產生,你們可以想象一下,岩石在舌苔上摩擦,是不是就有這種感覺!”

……

李麻花一聽就噴茶了,我連忙拉著她出去,再趕緊進來幫茶農擦桌子,再跟各位一再道歉。

最後出來,自己也撐不住笑了。

哈哈,虧得這個茶商有想象力,澀就是把舌頭放岩石上摩擦,他可真敢謅啊。

我們腦補著這個茶商沒事就去景區裡蹭岩石的畫面,笑了好久好久。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2》

“不過,”那個學院派朋友又開口了,“收斂性不單單針對肉桂,巖茶普遍都有收斂性,而肉桂應該會被說成刺激感吧。”

學院派的人確實嚴謹,我倒沒發現剛才問題裡的主語是“肉桂”,我把關注點都放在了“收斂性”上。

他解釋說,肉桂本身帶苦感,辛辣有銳感,比起收斂性,“刺激感”這個詞彙更適合它。

我來總結一下他的觀點:巖茶基本都有收斂性,肉桂有刺激感,那麼,肉桂是既有收斂性又有刺激感,只是刺激感可能比收斂性強烈,我們能更深刻體會到。

看來肉桂果然是巖茶裡比較辛銳的一款茶。

其實,刺激感和收斂性是不同時間點出現在我們口腔裡的。

如果是正巖區桂皮香的肉桂,在茶湯入口時,我們能感受到凌冽而強勁的桂皮辛辣感,像利物紮了一下口腔。

這種感覺,反射到大腦,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款茶性格剛烈,喝起來有刺激感。

茶湯還停留在口中時,舌苔被茶湯包裹,感受到的是茶水的滋潤,等茶湯退去,水潤感消失,澀感越發明顯。

此時,舌苔開始感覺到緊繃、收斂,很不舒服。

先刺激後收斂,這是肉桂帶給喝茶人的多重體驗,這也是喝茶人迷戀肉桂的原因之一。

我聽很多偏愛肉桂的人說,真不是因為肉桂有多香,就是喜歡被它扎個激靈的感覺,渾身細胞都會甦醒過來。

嗯,看來又是一個想用舌頭去摩擦岩石的。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3》

回到開篇,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商家的美化,我們就不理論了。那純屬各種天馬行空,各種粉飾太平,各種文過飾非,各種無厘頭和非主流。

就村姑陳個人而言,澀,就是澀。

澀,就不正常。

澀當然不能等同於收斂性。它們是兩個概念好嗎?不信去翻說文解字。

從語體色彩上來說,“澀”偏向不好,“收斂性”偏向好。而從邏輯上來講,好與不好本就是對立面。

巖茶的澀,給我的是一種黏糊糊的感覺,舌苔覆膜了,或是蒙塵了,想甩都甩不開,很想用白開水漱口,甩掉這種黏糊感。

巖茶的收斂性,給我一種欲揚先抑的感覺。

彷彿一篇好文章,必定先起個緊張的開頭,情節緊湊富有懸念,後面再放開了寫,人物增加,篇幅增加,敘事恢宏起來。

收斂之後再放開的感覺,不僅是口腔上的跌宕起伏,更是身心舒展後的酣暢淋漓。

故而,人們可以接受有收斂性的巖茶,卻不應該接受苦澀味濃厚的巖茶。

所謂的“舌頭摩擦岩石”,這根本就是找虐好嗎?

誰喝茶不是為了享受?享受那唇舌與茶湯交融的美感。若是享受不到,反而讓舌頭難受,還不如喝白開水來得妥當。

至少白開水不要錢。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4》

神奇的是,正巖茶的收斂感,居然比半巖、外山的茶更明顯。

小氣候環境、風化巖讓正巖茶的內質豐富,不僅芳香物質豐富,同時造成苦澀感的茶多酚、茶鹼等物質也同比例增加。

這就是正巖茶青先天苦澀感重而外山茶香甜度高的內在因素。

但是,幸好正巖茶的茶氨酸含量也相對較高,中和了這些茶多酚和咖啡鹼。

好的巖茶苦澀感是相對均衡的,更具有活性,並且伴隨著微妙的山場氣息,在口腔上泛起波紋,收斂之後是汩汩生津回甘,體會美妙。

很多人覺得單純說這是一種苦澀感過於片面,說是“收斂性”更為合適。

當然,巖茶的澀與收斂還要基於工藝。

工藝不好會讓澀感加重,即便是正巖茶,如果放大了澀感,口感就會失去均衡,那並非是好的收斂感體驗。

最近有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我喝錯茶了!

朋友正在泡茶,我半途加入,第一口茶就把我嚇退,酸澀感很重,類似脫酸鐵觀音的那種口感,正常的烏龍茶香氣,我心裡疑惑,不會是濃香型鐵觀音吧!

茶湯吞嚥後,喉嚨回上來的氣息倒還舒服,茶的底子和山場不錯,應該是武夷巖茶,但是如此工藝已經讓茶麵目全非了。

朋友說是輕燉了兩道火的水簾洞老叢水仙,我是基本喝不到炭焙過的痕跡,應該沒有吃火,那個誤導我的酸澀感是工藝上的敗筆,而且這種酸澀感充斥口腔,久久不散,蓋過了其他的茶味。

如果是工藝好的水簾洞老叢水仙,應該有收斂性的。

而這款茶卻是一言難盡,一直到這泡茶結束,那個恐怖的酸澀感還在口腔裡晃盪。

差點以為吃了一大包永泰李幹。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武夷巖茶的澀感,與收斂性,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5》

單一的是澀感,立體的是收斂感。

收斂感除了澀,還有清苦、生津、回韻等,還有一種感覺是會出現在收斂感裡,那就是涼意。

有人說三坑兩澗的茶,喝起來舌尖上有清涼感,這種感覺也會讓舌苔毛孔收縮,不失為收斂感之一。

好比我們在酷暑時走進陰涼的地方,毛孔猛地收縮,感到涼意陣陣。

那些正巖茶區小氣候環境下生長的茶樹,它們確實會出現薄荷腦的那種芳草的冰涼感,掛杯或者杯蓋也能聞到冰涼且醒腦的氣息。

巖茶的收斂感加上山場氣息裡的涼意,那便上升了等級,成了更高階的收斂感。

太多人把澀感當成一種收斂感,不僅是因為商家的誤導,還因為他們就沒有真正體會過收斂感,不知道收斂感是何體驗。

澀而隱忍難言,卻還要YY自己把澀感當成收斂感去享受。

可悲至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關於武夷巖茶的原創知識:

如何掌握武夷巖茶的滋味,請注意這三個步驟,事倍功半!

武夷巖茶肉桂好苦澀啊,這是它的品種特徵嗎?

武夷巖茶的巖韻,究竟怎麼來的?為什麼不是每款巖茶都有巖韻?

武夷巖茶中,除了大紅袍、水仙,正巖肉桂喝起來應該是什麼味道?

山場、價格、香氣、湯水,什麼才是挑選武夷巖茶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