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由 拓片留痕 發表于 音樂2022-11-28
簡介三閭大夫就是楚懷王任命的,當時的實際權利相當宰相了,當楚懷王被張儀三次欺騙,並客死他鄉後,屈原失去政治依託,不願同流合汙,投汨羅江成千古絕唱

哀郢假如你是屈原怎麼辦

熟識屈原,緣於閱其一兮多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讀其《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其實,上世紀四十年代,聞一多先生曾發表《端午考》等文章,認為端午節的起源與屈原無關,而是源自龍圖騰崇拜。此後,相繼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引起學術界一片譁然,爭論結論卻出奇一致——端午節起源與屈子無關。如此一來,屈原與端午節漸行漸遠,跟吃粽子賽龍舟倒頗有淵源。實際上,歷史上的屈夫子還曾遭遇過比“被甩”更悲慘的事情,那就是“被失蹤”。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當然,沒了端午節,屈原照樣偉大;誠然,沒了屈原,端午節人們照樣吃粽子。但如果說歷史上壓根就沒有屈原這個人,廣大的吃粽子群眾就須警惕。眾所周知,漢代以來,屈原就被劉安、司馬遷等人稱為可與日月齊光之臣,從《戰國策》至《史記》,一直到現在,屈原周身,無不貼上忠貞標籤,無不閃耀金色光芒。誠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中華詩祖”等盛讚稱呼,此起彼伏,日久彌新。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無論如何,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我們依舊緬懷屈夫子。開啟記憶的閘門,掀起塵封的往事,揭開歷史的謎霧,再度迴歸我們的日常生活,屈原投身汩羅的嘆息,無時無刻不刺激我們敏感的神經。引經據典,抽絲剝繭,我們會突然發現:屈原投江終成謎,所有謎團的謎底,竟然與和氏璧有關,與一位叫鄭袖的女人有染。和氏璧價值連城,諸王覬覦;湘夫人蛇蠍美人,禍水紅顏。再往深處考究,屈原曾經的伯樂是楚懷王,因為他的政治抱負、理想全部寄託在楚懷王的身上,楚王也是啟用屈原、重用屈原的真命天子。三閭大夫就是楚懷王任命的,當時的實際權利相當宰相了,當楚懷王被張儀三次欺騙,並客死他鄉後,屈原失去政治依託,不願同流合汙,投汨羅江成千古絕唱。張儀三騙楚懷王,緣於張儀作為秦國的國相,要破壞楚齊合縱聯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報私仇。張儀師從鬼谷子,下山伊始,投奔楚國相國昭陽,在其家裡做門客。一次,昭陽丟了國寶和氏璧,張儀因窮被疑,當眾被辱,幾乎死亡,受到人格侮辱和身體雙重,發誓將來報復楚國。風水輪流轉,張儀成為秦國國相,掌握當時世界最強的國家和軍隊,政治上他需要打破齊楚合縱,私下要報和氏璧之仇!恰恰屈原又是齊楚聯盟的維護者,看透張儀野心,奈何楚懷王忠言逆耳,三次被騙,命喪異國。以上這些上,都只是戰國末期楚國的歷史背景。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其實,放眼戰國七雄,特別秦、楚、齊之間的“合縱”合“連橫”,關於屈原為什麼要投河,歷代史書並無詳實記載,所以,後人只能從部分野史雜史窺見一斑。那麼,他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1、自身原因,個人政治上的失敗。屈原是政治家、詩人,並且是楚國皇族,在當時的楚國,較受重用,可以跟楚王同朝議政,還掌管接待外賓事宜。但屈原辦事不懂迂迴,遇事往往與朝臣正面衝突,結怨甚深。屈原時時替老百姓著想,與當時腐敗格格不入,朝中上下意見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進讒言,其權利被楚王日漸削弱。即使這樣,屈原並未吸取教訓,還是寫詩嘲諷時政,更增加當權者對其不滿。

2、楚懷王的昏庸。當時秦相張儀,去離間楚齊關係,答應以六百里六城酬謝,楚王答應,並滿派人到齊國面辱齊君,楚齊失合。當楚王派人收六百里土地時,秦國翻臉,只給六里。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齊國說合,併發全國之兵與秦交戰,大敗而歸,楚國的大片土地被秦奪去。此時,楚王派使臣去秦國講和,割地讓秦,只要緝拿張儀。張儀自願到楚,先進大獄,從此開啟三騙楚王模式。張儀先用重金賄賂楚王愛妃鄭袖,枕邊風下,楚王放虎歸山。屈原從齊國趕回,質問楚王為何不殺張儀?楚王派人去追,為時已晚。秦國國君駕崩後,新君繼位,請楚王參會議事,屈原知道這是秦國一計,楚王不聽,執意赴約,從此楚王再也未回楚國。

3、楚國新君繼位,忌賢妒能。楚懷王的兩個兒子繼位,滿朝文武,一致擁戴,唯有屈原反對,但畢竟人單勢孤,遭新君流放,這一流放,就二十幾年。

4、大勢已去,楚國終被秦滅。知道國亡後的屈原,萬念俱灰,什麼想法也沒有了,他不願做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就這樣,最終投江自盡。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另有隱情,值得特別關注,屈原在《離騷》篇末有這麼一句,“吾將從彭咸之居”。彭咸者,商朝著名士大夫,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憤然投水而亡。由此看來,屈原投江似乎效仿彭咸。清代學者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為,屈原投江是因為秦國大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他不忍心親眼目睹國家的滅亡,所以才會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也曾寫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寫了一篇《哀郢》,他看不過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如此這些,彷彿都是心理學的範疇,由此可見,屈原之命,無一生存之望,早已必死無疑,至於其真正死亡細節,是主動投江,失足落水,亦或被奸人所害,皆已無從考證。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屈原投江汩羅,終成謎團,最近又有學者提出了另類觀點,那就是屈原並非自殺,而是死於謀殺。屈原曾經寫過不少情詩,《湘夫子》便是其一。看完通篇,我們透過屈夫子謙卑的態度可以判斷,“湘夫子”在當時擁有很高地位,而且遠遠超過屈原,所以說她很可能是一位王室成員;另外“湘夫子”有著絕世的容顏;“湘夫子”是一位已經出嫁,首道德禮數所約束的女子,她不能與屈原公開會面,只能私下偷偷的約會。而標題中的“湘”代表的是楚國,“夫子”自然就是妻子,翻遍了當時王宮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子”身份的只有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她她與屈原的曖昧關係被楚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的名義將屈原流放。後來楚懷王在秦國病逝,他的兒子頃襄王繼位,隨後為了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再次死灰復燃,便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追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畔。士兵們在江邊抓住屈原,將他殺死後裝入袋中,綁上石塊投入江心,上演了一出殘酷的歷史悲劇。當時有百姓目擊了這一謀殺的過程,但在當時的暴政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杜撰出“端午節”的另類起源。

屈原投江終成謎,價值連城和氏璧,紅顏禍水湘夫人,二者必具其一

汨羅江畔,曾經的慘烈,過而留痕,忠魂猶存。無論死因何如,細節如何,和氏璧引起也好,湘夫人染指也罷,二者必具其一。屈原仙逝,一代良臣與詩人就此隕落,哀哉痛哉!屈原之死,一方面是統治階級的昏庸無能導致的,一方面是爾虞我詐的謀略家推動的,還有一方面是貴族階級貪圖安逸享樂的政治環境決定的,斯人已逝,忠魂永存,留給我們的只有《離騷》這部曠古爍今之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