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沙洲:曾經的模樣

由 七一客戶端 發表于 音樂2022-12-20
簡介在古桂陽通往郴州州府的古驛道旁,有個百十來戶人家三百多口人的村子,叫沙洲村

補補丁草怎樣食用

五嶺腹地,湘水源頭。

在古桂陽通往郴州州府的古驛道旁,有個百十來戶人家三百多口人的村子,叫沙洲村。村民大部分姓朱,祖上是明末清初從縣城邊的外沙遷來,因娶的媳婦多是嶺秀瑤族阿妹,後人多有瑤族血統。

現在的沙洲,生機盎然。本文追憶的,是曾經的沙洲舊貌。

發源於五嶺山脊的兩條支流,姜盈水和嶺秀水在這匯合而成秀水,沖積成一個大沙洲。村子因洲得名。雖說在驛道旁,但因隔了河,顯得偏僻。

進出村子都須過河。橋是木頭搭的,支架為橋墩,上架橋板。一遇洪水常常沖走橋板,衝倒橋墩,屢毀屢修。

秀水在村前拐了個大壪。水壪處,沖積扇平地上,歷代先民墾殖而就優質水稻田,約百餘畝,是村民的糧倉。村後的後龍山上,古樹保護良好。樟梓楠椆,還有幾人才能合抱的楓香、櫧樹等鬱鬱蔥蔥。牛羊等動物進到裡面,看不到影子。旱地也在後山,種些紅薯、土豆、高粱、玉米等農作物。菜地也在這一塊,種些白菜、蘿蔔、辣椒、茄子、豆角之類。

村莊緊靠後山,坐東朝西。房子多是江南徽派建築風格。以祠堂為中心左右分列。前排,有青磚黛瓦馬頭牆的正棟房,一廳兩廂兩層建築。那是村中大戶人家的房子。普通農戶的房子則多在村邊村後,泥坯子乾打壘牆。還有窮人的房子,多是茅草房、雜房。

農家吃得很簡單。一日三餐,早上要勞動後再用餐。主食是稻米。在農忙季節才有飽飯吃,平時,半稀半乾,米飯裡還要摻合新鮮紅薯或乾紅薯絲、豆類。四時菜蔬,菜園自種自收,品種還算豐富,瓜果飄香。糧食不足時,南瓜等也充糧。葷腥是奢侈品。家家戶戶養豬,從豬仔到出欄,一年多時間。豬肉大多賣錢,留下一點醃製或煙燻成臘肉,是一年的肉食。窮人家一年難吃幾次肉。雞、鴨、鵝的養殖較普遍,都是散養,吃殘菜或糠秕。雞蛋用來換油鹽錢,貴客稀客來才宰雞殺鴨。村前有池塘,養些青、草、鰱、鱅等家魚,年底乾塘,各家分點。也有到門前小河或後山溪溝裡撈魚的,收穫些野生的黃鱔、泥鰍、小鯽魚、田螺、蝦蟹等等。也有在稻田裡養鯉魚的習慣,魚吃禾花長大,口味純正,煎好或曬乾,也用以待客或過年食用。調味品只有鹽、辣椒灰、豆豉以及姜、蔥、蒜、芹等。鹽很珍貴,是從廣東樂昌那邊翻山越嶺挑回來的,無論貧富,吃得很淡。油,是自家熬的豬板油或打榨的茶油、菜籽油。燒的是後山砍來的柴火。依依墟里煙,農家標配風景。

炊具,煮飯用鼎罐,蒸飯用木甑,煮菜是小鐵鍋,配有木鍋蓋和長柄鍋鏟。另有一隻大鐵鍋,用來燒水,蒸木甑飯、燜紅薯芋頭、做豆腐等。炆豬潲另用大湯鼎。

村民沒養成喝茶的習慣,也許因為窮,解渴喝米湯或涼水。富裕人家有開水瓶,客氣點的,放勺白糖。多數人家直接用瓢舀冷水喝。

村民穿的多是家織布。只有鄉紳才有綾羅綢緞穿。不過,也只有大時大節或重大喜慶時才穿。農家兒女多是粗厚短褐夾襖長褲,都是補丁加補丁。夏天,多是光著膀子下地做田做士。幹活穿草鞋,冬天才穿布鞋。少數有棉襖棉鞋。

盛放東西用大小不一的粗陶瓦甕。還有板箱、谷籮、米籮以及各種高櫃矮櫃。家家有倉廒,用來裝穀物。倉廒的虧盈,牽動著一家的溫飽和憂樂。

常用的農具有犁耙鋤鐮各種刀,還有蓑衣、斗篷、簸箕、米篩、雞鴨籠、潲桶、水桶、竹籃、米篩、扁擔、桌椅板凳等生產生活用具。耕牛是貴重資產。通常幾戶人家共養一頭。只有大戶人家才有幾頭牛,僱人放養。

農民的勞作也分忙閒季。春耕開始,農民就進入忙季。育秧插秧,中耕除草,施肥殺蟲撒石灰,忙得不亦樂乎。到雙搶進入最高潮。搶種搶收,全家出動,家無閒人。老人在家看孩子還要煮飯甚至送飯送水到田間,翻曬收倉,全是重活苦活。冬日長閒,有手藝的出門做木工,修補水車風車,為婚慶人家打傢俱。石匠則打礱,塹磨,篾匠編蓑衣斗笠織籮織篷。冬至節,則釀酒曬冬粉,抖餈粑等。即使閒季,也無閒人。

村子裡,有多條青石板巷,縱橫交錯,連線每個角落。早上,挑水的,餵豬的,上茅廁的,出門幹農活的,以及雞鴨貓狗,腳步雜沓,在巷子裡來往穿梭。巷子髒了,一場大雨後又光潔如新。夏日,巷子裡輕風吹拂,涼爽宜人。小孩在此玩耍,下棋、跳繩、踢雞毛毽子等,笑語聲喧。入夜,家家戶戶把竹椅板凳搬到巷子,或吃飯,或歇涼,或搖著蒲扇談古論今。

祠堂前,是塊禾堂坪。初夏,曬麥子,麥稈堆成山。接著又曬黃豆、高粱、莜麥、花生……割早晚稻後,禾堂坪最忙碌。稻穀將禾堂坪曬滿,全是金燦燦沉甸甸的收穫。

禾堂坪大多數時候是空閒的。這就成了孩子們遊戲的好地方。老鷹抓小雞、打陀螺、跳繩滾鐵環等,都在這。偶爾也在這放露天電影,寬大的銀幕掛在農屋的牆上,禾堂上擺滿了長凳短凳,四里八鄉人趕來觀看,或坐或站,喜氣盈盈,像過大節。

一條水圳,從上游陂壩引水而來,從村前緩緩流過,清澈見底。一條石板路從這向外延伸,穿過田垌直到河邊。過了橋接上驛道,可達司背街。再遠,通州達府。

沙洲村,這個湘南山區的普通村莊,興衰輪替,是中國鄉村變遷的一個縮影。這裡,深藏著一幅幅古老民族民俗風情畫面,也沉澱了歷代村民的苦難及歡愉。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沙洲:曾經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