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由 韓海英兒童心理醫生 發表于 音樂2023-01-16
簡介最後,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家長平復好情緒,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已經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家長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才有可能幫助孩子走出來,幫助不願意學習或拒絕去上學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增進溝通,改善親子關

爸爸去哪兒天天圖片

//////////

前段時間,有家長找我諮詢,她家孩子今年上高二,明明學習成績也不錯,情緒也沒有任何問題,突然就說不想上學了,想在家學習。在家感覺也很正常,自己安排學習,但只要一提學校相關內容,就會很反感!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與小學階段的孩子相比有兩點不同,

一方面是孩子自我的成長,另一方面,孩子可能考慮的事情會增多

比如未來要做什麼工作?考什麼大學?曾經就諮詢過一個這樣的孩子,他已經是大學生了,學習很優秀,典型的學霸,但是父母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和他探討過將來要做什麼,只是覺得孩子學習挺好的,就一直沒管,最終孩子雖然考到了一個985的名校,但去了之後,孩子發現自己選專業就選錯了,選了一個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專業,自此,這個孩子的學習心態、心理就發生了“質”的變化。到最後不得不退學,重新參加高考!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其實,青春期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更容易讓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尤其厭學的情況卻比小學階段更加明顯、嚴重得多。

有的孩子只是單純抱怨作業太多、太煩、對學習有牴觸情緒;有的孩子上課睡覺,放學不寫作業;有的課業落下太多,跟不上,導致對自己自暴自棄;有的從偶爾不上學,直到堅決不上學。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往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控制感,解決他們的厭學情緒成為親子之間的主要矛盾,家長們從督促孩子好好學習,逐漸地被孩子的厭學情緒打敗,只要孩子能上學,學習成績即使落後也沒關係。有的家長逐漸把標準降低,只要孩子能進到學校校門,坐在課堂裡就可以了。

青春期其實是家庭教育的一個轉折點,不少孩子會面臨著叛逆、社交變廣、課業壓力等問題,這時候,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處處管著他們,想知道更多的秘密,容易遭到孩子的排斥和情感上的疏遠,並有所抱怨。其實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孩子相處保持一定的距離,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所以,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你的教育方式該改改了

。面對中學生,家長的養育方式要和以前不一樣了,必須把限制的範圍縮小一些,和孩子愉快相處。

1

關於青春期厭學

你真的瞭解嗎?

青春期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是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抗壓能力較弱。現在孩子們面臨著對學校和家長的壓力,這將導致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發生變化,孩子常常需要很多時間學習,這樣就很容易讓人討厭學習。如果學習方法沒讓自己達到所期望的效果,也容易無奈和沮喪。這種挫折感嚴重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通常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

:孩子的自我定位高,但是能力卻不匹配,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自己達不到期望,最終自暴自棄;青春期的困惑和壓力無處排解,一些孩子因為成長出現的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增強,導致對形象、人際關係等因素過度在意而出現了強烈的恐懼和厭惡;此外注意力不足、自控力比較差的孩子,在初中階段容易產生枯燥感,進而沉浸到遊戲等學習外的事物上,喪失學習興趣;最後有些家長不夠理性,對孩子過度施壓,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最終因為與父母的激烈對抗導致了更強烈的厭學情緒。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青春期孩子的厭學行為有一定的潛伏期,家長們在早期應該注意識別,及時地情緒疏導可防患於未然。如果孩子出現抑鬱的症狀,要及時就醫。同時也建議家長將親子關係放在首位,和諧的家庭關係利於緩和孩子焦躁的情緒。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

家長平復好情緒,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是非常重要

,尤其是對於已經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家長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才有可能幫助孩子走出來,幫助不願意學習或拒絕去上學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增進溝通,改善親子關係,尤其是不要用強制性的語氣命令孩子。

2

青春期厭學的

幾大行為表現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性、自我意識比較強。

小七今年上當地重點高中上高一,前幾天回家與家長反饋說,學校整個感覺都讓他很不舒服,學校裡的一切要求都很嚴格,上廁所、吃飯、打水都有具體的時間限制,小七說他好幾天都沒有正常上過廁所,也不敢說出來,讓他喘不上氣。

其實,小七不排斥學習,就是極度排斥學校的各種規則。

面臨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換一個環境或者讓孩子暫時放鬆一下,都是很有必要的。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塊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也許孩子不太明確自己具體想要什麼,只是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讓他有點不知所措!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性、自我意識、思考能力都比較強,對於外界的過度束縛、限制、約束等會有所不適應。面對這種環境的不適應,並不是代表著孩子的能力不行,而是在提醒家長,要適當對孩子進行調整與溝通。同時,新的學期,新的轉折點,家長需要給孩子做好心理疏導,提升孩子對環境適應的能力。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不願意聽取任何建議。

前不久,就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她目前上初二,休學在家。從小性格開朗且比較有個性,有想法!青春期時,人際交往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沒有進行一個恰當的干預,現在處於一個不願意聽取別人建議的階段。

確實,青春期的孩子,有不願意聽取建議的表現。這個“建議”,往往可能來自於家長的建議,我們在直播、輔導的過程中,也時常遇到這些問題,可能家長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或者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也提了很多建議,孩子就是不願意聽。這個時候,家長就覺得孩子的問題挺大的,會覺得孩子不夠虛心,不聽別人意見,不知道家長做的這些都是為了他好等等。

這些,都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誤會!

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其中一項便是希望自己能夠像大人一樣被看待,所以,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家長就需要改變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方式,當家長給孩子提了一些建議之後,千萬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得這樣做,也不要有“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正因為你的錯誤的做法,才導致了別人那麼對待你”的表述,這不是建議而是指責!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對於父母的看法,會出現很敏感的心理狀態。所以家長越是給孩子提建議,越是否定孩子的一些處理方式或者想法,孩子就越不願意與父母交流,甚至可能會跟父母吵起來。除此之外,他們也很容易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對待父母的態度,比如,我這麼說,這麼做,爸爸媽媽肯定會批評我,不讓我這麼幹的,我不跟他們說了,更有甚者,乾脆就自我封閉上了!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

給孩子提建議的時候,可以用一種商量的語氣,

比如說我覺得,我認為,這樣可能會好一些,不知道你怎麼看等等。

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問孩子的想法,家長的建議只是家長的建議,孩子的想法是孩子的想法,他們是不同的,如果家長可以不斷地去調整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與交流方式的話,孩子便更願意與家長傾訴了。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家長平復好情緒,耐心地和孩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已經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家長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才有可能幫助孩子走出來,幫助不願意學習或拒絕去上學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增進溝通,改善親子關係,尤其是不要用強制性的語氣命令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該改一改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