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由 藝境 發表于 音樂2023-01-27
簡介以書畫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和文化含量的多少作為審美情趣和價值的取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縱觀歷史,藝術水平之高低才是決定藝術家名氣大小的核心因素,在歷史上留得下去的藝術作品,是要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歷史的檢驗,只有一代又一代對該藝術作品的認可和

經常和自己說話正常嗎

書畫藝術的審美當然是審藝術作品本身之美,審藝術作品的文化含量和創作者自身融入作品的精神含量。以書畫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和文化含量的多少作為審美情趣和價值的取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縱觀歷史,藝術水平之高低才是決定藝術家名氣大小的核心因素,在歷史上留得下去的藝術作品,是要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歷史的檢驗,只有一代又一代對該藝術作品的認可和推崇,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真正的藝術精品絕不是藝術家本人說了算,也不是幾個媒體大肆吹捧說了算,更不是你戴了幾頂官帽子,獲了幾個大獎,拉了幾個名流捧場,搞了幾次展覽,虛弄了幾十次高價拍賣,便自我標榜為精品那麼簡單。社會廣泛的認可和時間的洗禮,歷史的遴選才會沉積出真正的精品。我以為藝術家本人在世時多半是看不見的,儘管我們有的藝術家很自戀,認為自己是五百年來第一人,認為自己是大家巨匠……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細細想來,這些皆滑稽可笑。這種現象可能是中國藝術作品的價值和價格體系的專利。在歐美等西方的國家是絕對找不到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藝術官員,也沒有什麼官方的藝術組織來領導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家是獨立的藝術家。這種把權力的大小納入藝術作品價格的評判體系,只會給藝術的本身帶來災難。藝術家著名,我以為沒有什麼不妥,關鍵是以什麼方法去獲得這個名,以自己作品的文化含量和水平去揚名?以自己的品德,學識、修養、胸懷去揚名?以展覽、宣傳、炒作去揚名?以官位權力的大小去爭名?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獲取名聲的手段,然而在這些手段中,我以為還是應該以學問而名,以品德而名,不要以權力、獵奇、炒作去獲名。

中國有句俗話叫“來得快也去得快,來得容易也丟得容易”。權利固然能讓藝術家快速獲名,但這個名,多少是虛、多少是實?能保留多久?挨不挨人罵?在歷史上留不留的住?沉不沉的下去?這就很難說了。我看有的在臺上是讚美聲一片,一下臺便罵聲一片,因為你可以一段時間掌握話語權,但你不能一輩子掌握話語權,這種靠政治權力獲名的藝術家是逃不過“來的快也去的快”的定律。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更為可怕的是權力同藝術結合後,這些官員的藝術觀念和審美取向,便會透過權力的威力成為大眾的審美取向,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些藝術官員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那些藝技平平,濫竽充數的藝術官員,常常會透過自己的權力把自己那些平淡無味,劣質醜陋的藝術作品標榜為精品。我稱之為權利的“強姦試”審美。很多書畫者為了參加展覽,為了入會,為了獲取名聲不得不去拜碼頭,入門派,不得不昧著良心去阿諛奉承,這種透過權力去傳播劣質藝術品的行為是相當可怕的,它會讓國人的審美觀發生扭曲,它會使人們的心理變得陰暗,它會讓一些奇奇怪怪毫無美感,甚至醜陋庸俗的作品,汙染人們的視線。藝術家創作是獨立的,你創作什麼沒有人管得了你。創作的個性自由,我們應該提倡,但只要作品進入社會,藝術家就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我想沒有一個藝術家不想自己的作品得到社會認同,故而藝術的創作也是社會的。

藝術需要美而不是需要醜,以醜為美的觀念從來都是被歷史否定。藝術家一定不要走邪路,只重自己的個性不重審美的共性,你的作品大家都說好,行家也稱讚,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千萬不要孤芳自賞、自視清高、怪異獵奇,搞些奇奇怪怪、庸俗醜陋的作品,這類作品定會成為歷史的笑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需要真正的具有文化含量和反應藝術家健康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需要給社會帶去美,給人們帶去啟迪和精神享受的雅俗共賞的好作品。藝術的審美應該是陽光而富有生氣的,應該是積極而健康向上的,應該能夠陶冶人們的心靈,淨化人們思想的。

藝術審美的決定因素應該是藝術作品的本身,權力不應當作為藝術審美的因素,權力所帶來的名氣對藝術作品的知名度肯定有所提升,但他最終是不能改變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含量,故而我們應當消除藝術作品審美中權力的影響。

近年來,我欣喜的看到我們的70後、80後、90後,他們有鮮明的個性和較為獨立的審美觀,在購買和欣賞藝術作品時,更多的是會在乎自己心裡的感受,他們用自己的審美觀去評判藝術作品的優劣,他們對藝術家的官銜不那麼迷信,甚至有些反感。他們所喜好的作品,是能觸動自己情感的作品,這是一個好現象。隨著他們這一代人個性和審美情趣的獨立,必將引導我們更多的藝術家,創作出符合他們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他的情緒才是藝術品,審美取向的方向標,或許這些作品在某些階段會很通俗,但沒有通俗就不可能有雅緻,大浪淘沙,精品定會在大眾審美中產生。中國書畫傳統的審美情緒已紮根群眾,標新立異、獵奇乖張、庸俗媚外、以醜為美的當代所謂流行的審美觀,定會進入歷史的垃圾箱。相信未來幾十年,中國藝術審美的取向,絕不是幾個藝術家和那些藝術家官員就能左右的,藝術家必須用符合大眾審美情趣的優秀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趙之謙作品欣賞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藝術家必須用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話!

宣告:本平臺是用於

欣賞與

學術交流,

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