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寵物2022-12-05
簡介【撰文】郭雨歡 藍天明 李平【攝影】楊堅 黃贊福【策劃統籌】蔣才虎 姚文鳳【作者】【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葡萄什麼時候施複合肥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正是收穫時節,東源縣大部分稻田呈現一派忙碌景象。一串串飽滿充實的金黃稻穗,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收割壓痕,共同在田野上繪出一幅秋收畫卷。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收割機在稻田裡收割成熟稻穀。

2022年,東源縣水稻種植髮展碩果累累。2月,河源首個無人智慧農場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業示範園建立;6月,東源縣絲苗米產業園成功獲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業園”;7月,華南農業大學東源縣水稻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作為廣東省40個產糧大縣之一,近年來,東源縣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錨定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戰略定位,農業產業發展走上提質增效的快車道,不但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加快了農業產業叢集建設步伐,還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帶動東源農業高質量發展

東源縣絲苗米種植面積35。09萬畝,年產量達14。69萬噸,絲苗米產業已成為東源帶動範圍最廣、帶動能力最強、帶動機制最完善的產業。建立絲苗米產業園,是東源高質量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全縣農業機械化水平,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推動東源絲苗米一、二、三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東源縣柳城鎮千畝連片絲苗米示範基地。

東源縣絲苗米產業園範圍覆蓋仙塘、順天、船塘、上莞、柳城5個鎮,種植面積14。72萬畝,年產量達6。5萬噸,園內絲苗米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14。5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為3。6億元、9。7億元、1。2億元。

結合園區產業特性,東源因地制宜,形成了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土地流轉+優先返聘”“企業帶動+訂單農業”三種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充分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據東源預測,到2023年,絲苗米產業園可帶動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4%以上。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旋耕機在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優質絲苗米種植基地平整水田。

目前,圍繞絲苗米產業,園區內已建立起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絲苗米加工轉化率達85%。以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為牽頭企業的7家實施主體,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千畝連片絲苗米示範基地建設專案、絲苗米智慧農機裝備中心專案、米粉加工專案等,絲苗米產業叢集建設如火如荼。

無人智慧農場樹立科技助農新典範

在萬綠智慧無人農場,一臺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中緩慢行駛,在轟鳴聲中極有規律地收割飽滿金黃的稻粒,稻粒收割滿倉,無人駕駛運糧車便會靠攏收割機,接收從收割機管道里傾瀉而出的稻穀,滿載而歸。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稻穀從收割到脫粒裝車,全程實現無人作業。

無人智慧農場是東源縣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新舉措。農場全環節採用的是目前全球頂尖技術,透過在無人機上安裝感測器,提前設定路線,再利用北斗衛星定位和網際網路資料傳輸,遠端實時獲取農機資料,實現水稻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程機械化、智慧化。

無人駕駛技術的完美運用,能夠保證每小時收割5畝到6畝稻穀,人工每人每天只能收割半畝稻穀,按照10小時計算,無人駕駛收割機收割效率是人工的100倍。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後續進一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保障糧食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農業裝備支撐。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無人駕駛收割機在柳城鎮下壩村智慧農業示範園內作業。

目前,智慧農場核心示範區前期面積150畝,東源縣計劃5年內打造一個面積達500畝的廣東最大水稻無人農場。

“太空種子”打造航天農業品牌

今年7月,萬綠智慧農場創下全國首例用無人駕駛直播機播種“太空稻”。

所謂“太空稻”,就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從而培育新品種併成功種植的水稻品種。“遨遊”太空後的“第一代”育種材料,經過實驗室分析篩選後,再在田間種植出航天育種的不同世代。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包含稻種在內的三個航天育種材料在河源交接。楊堅 攝。

去年7月,第二代“太空稻”——“航聚香絲苗”稻種在東源縣錫場鎮林禾村種植,這是河源首次種植審定的航天水稻品種。在12月收穫季,“太空稻”稻穗長約25釐米,每粒稻穀長約1釐米,20畝稻田產出稻穀近8000公斤,成績喜人。“航聚香絲苗”的成功種植將極大推動河源優質絲苗米品牌建設。

今年6月,神舟十三號飛船搭載的絲苗米航天育種材料正式移交至國家航天育種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所有育種科研、世代培育工作均在河源完成。

為做好航天育種工作,國家航天育種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安排了專門科研小組開展有關工作,並和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實驗室合作,利用先進的分析儀器,篩選出適合河源的優質水稻品種,更好地促進河源水稻產業發展。

河源大灣區“米袋子”探訪錄② 東源絲苗米種植面積逾35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資料分析。

糧安天下,良種先行。種業被稱為現代農業的“晶片”。東源有好山好水,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培育出優質的農副產品。持續發展航天育種工作,將進一步推動東源農業生產,建立優質航天農業品牌。此外,根據河源市農業農村局釋出的《關於釋出2022年河源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今年,河源已推出了金農絲苗、華航48號、泰豐優208、粵彩糯2號等市農業主導品種87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進一步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

【撰文】

郭雨歡 藍天明 李平

【攝影】

楊堅 黃贊福

【策劃/統籌】

蔣才虎 姚文鳳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