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認識曹操、曹丕、曹植

由 懷霖濟物 發表于 攝影2023-01-17
簡介也許曹彰很小就體會到兄弟情結的問題,小時候的曹彰就發現自己的文采不如哥哥曹丕,更不如天才弟弟曹植,讀起書來,一定是充滿了挫折感,所以,他很早就放棄了當讀書人的念頭,曹彰成了一員衝鋒陷陣的勇將,遠征西北的烏桓、也降服了鮮卑的部落,曹彰得勝歸來

歷史照進現實什麼意思

曹操

我喜歡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曹操

因為曹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在中國的史書裡,有兩個成語的起源,就是用來形容曹操的。一個是登高必賦,一個是橫槊賦詩

這兩個成語很鮮明的形容出曹操翩翩儒將的風範。我們今天讀孫子兵法,有一個很有名的版本,就是曹操所評註的孫子兵法。

橫槊賦詩的場景十分的感人。在戰雲密佈的赤壁大戰前夕,曹操滿懷著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在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陣仗之前,橫拄著長槊,高唱著他那首著名的四言詩

短歌行

短歌行的開始,是浪漫而豁達的生活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無多。

短歌行的結語,說的是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以及自我的歷史定位: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可以看得出來,曹操的自我歷史定位,是輔佐周成王的周公。曹操也的確保護了漢獻帝免於顛沛流離之苦。漢朝因為他,好歹還多活了二十五年。

曹操的短歌行,充分的顯示出了他的浪漫、雄才與霸氣

曹操的風采,如果與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做一個對比,實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一個是創業的英雄,一個是守成的忠臣

當然,後代的皇帝們都喜歡大家當忠臣,所以每個皇帝都喜歡捧諸葛亮。諸葛亮的民間聲望,經過幾千年來皇帝們的厚愛,反而比曹操高得多了。

從我個人來看,曹操的很多方面,其實都比諸葛亮要強。

當然我所說的曹操,是歷史上真實記載的曹操,而不是小說裡的曹操

歷史上真正的曹操,是以西晉陳壽所寫的三國志,為主要的依據。陳壽是在公元

290年左右完成了三國志

而小說裡的曹操,是以三國演義為基礎

小說家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在公元

1300年之後的事了

小說裡的曹操,離正史裡的曹操,其實是隔了漫長的一千多年。

很不幸的是,今天呈現在一般人眼前的的曹操,主要是小說裡的曹操,而不是正史的曹操

正史裡的曹操,對一般人而言,反而是被擱置在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了。

真正的曹操,其實是蠻可愛的一個人,非常的人性化

曹操多權謀,善機變,而且情感豐富、很有幽默感。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十足的亂世英雄。曹操聰明、大膽、應變力強、感性、有趣

很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很有品味的詩人

從中國文學史的立場來看,魏晉文學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還是曹操

尤其是說到中國的四言詩,曹操是第一號人物,沒有人超越得了曹操。他的短歌行,就是四言詩的壓卷之作。

曹操為人自由奔放,不喜歡自我設限。所以他找的太太卞夫人,原來是個歌

。卞夫人能歌善舞,就是類似今天的演藝圈人士

因為曹操本人和他的太太都有藝術才情,所以他的兒子,也都是天才高妙,包括了曹丕、曹植、曹衝等

這個家庭的成員,似乎都有很高的智商。

曹丕與曹植

小兒子曹衝過世的早

,但是也留下了一個用浮力原理測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曹丕與曹植兩個兄弟,在中國歷史上來說,我看是最有趣的兩兄弟了。他們倆,都有很高的文學成就。兄弟倆,一路走來,恩怨情仇,糾纏不清。從對親情的依戀,政治權位的鬥爭、文學成就的角力、以至於愛情的追逐,兩兄弟實在是有很濃厚的愛恨情結。當然,兄弟倆抗爭的最高潮,就是才子弟弟曹植的那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了:

七步詩的原文,在

世說新語

裡有記載:

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三國演義把這首詩簡化了,變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七步詩應該是中國最有名的一首寓言詩了

可以想象的是,同樣在釜中泣的還有兄弟倆的母親,藝術家卞夫人

卞夫人看到自己的兩個富於才情的兒子,曹丕與曹植,彼此相燃相煎,恐怕是雙倍的感傷與難過吧。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講的是兄弟之間的愛恨情結。很多的兄弟是天生的競爭者。

從呱呱墮地開始,兄弟之間就註定了要有一輩子的競爭與矛盾,一輩子的愛恨交織。

在今天,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兄弟之間潛意識裡的競爭情結。弟弟想要超越哥哥,哥哥想要壓制弟弟。

曹操還有一個很生猛而傑出的兒子,是長著黃鬍鬚的猛將曹彰。也許曹彰很小就體會到兄弟情結的問題

小時候的曹彰就發現自己的文采不如哥哥曹丕,更不如天才弟弟曹植,讀起書來,一定是充滿了挫折感

所以,他很早就放棄了當讀書人的念頭

曹彰成了一員衝鋒陷陣的勇將,遠征西北的烏桓、也降服了鮮卑的部落

曹彰得勝歸來,見到了父親曹操

曹操一面幫兒子數弄它的黃鬍鬚,一面稱讚他的驍勇善戰

史書對曹操的描寫,還蠻有人情味的。

唐朝的名詩人王維寫了一首詩

老將行

前四句: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

其中所謂的

肯數鄴下黃鬚兒,說的就是曹操在幫這位黃鬍鬚的猛將曹彰數鬍鬚的故事。

憤而成篇

曹操的晚年得了嚴重的偏頭疼

我在想,有兩件事的確是讓曹操頭疼的

第一件事,就是曹操到底要不要篡漢、自己當皇帝

就連他的大對頭,獨立王國的東吳孫權,也上書給曹操,請他稱帝

曹操自己稱帝吧,一定招來很多討伐之聲,挺煩人的

自己不稱帝吧,明明就是自己做決定的事,還要裝模做樣,用漢獻帝的名義來處理問題

這種虛矯偽飾的調調,又實在不是曹操的行事風格。

我們也可以想象,朝中的大臣也必然是分為兩派

勸進派與保守派,吵來吵去、鬧個不休。孫權故意上書給曹操,請他稱帝,顯然是有製造混亂的政治陰謀。曹操給孫權的回答也很幽默

曹操說

你這小傢伙是不是想害我在火爐上烤火?

第二件頭疼的事,就是接班人的問題

曹植才高八斗,深得曹操的喜愛

不過天才詩人能治國嗎?曹丕

工於心計

,實在不討人喜歡

可是似乎更適合治國

但是如果曹丕當了皇帝,自己所疼愛的曹植、曹彰又會有什麼樣的下場?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曹操的偏頭疼,就越發的嚴重了。

最後,曹操還是選擇了讓曹丕做接班人

我相信曹操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經歷了一番內心的掙扎

為了治國的考慮,曹操最終還是選擇了心機複雜的曹丕,而放棄了自己鍾愛的詩人兒子曹植

曹丕一上臺,沒幾個月,就終結了大漢王朝,很快的自己當了皇帝

所以,真正篡漢的是曹丕,不是曹操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曹操延續了漢家王朝二十五年,沒有對不起它。

曹丕當皇帝的第四年,把他的弟弟們,包括曹植、曹彰等都請到了京都

曹彰吃完了餉宴,忽然就死了。曹植似乎靠了他的七步詩,加上媽媽卞夫人的干預,救了自己一命

之後,曹植與他另外的一個弟弟,白馬王曹彪,很悲傷的離開了京城

曹丕還下令,一路上,曹植與曹彪兄弟倆必須隔離,不可交談

曹植非常的悲憤,在與弟弟白馬王曹彪分手的前夕,寫下了一篇

贈白馬王彪詩

在這首詩的前言,曹植很露骨寫下了這樣的話:

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曹植的用詞非常強烈。他用的字是

意毒恨之

…憤而成篇。很明顯,親兄弟之間的仇恨情結,已經沒什麼好再隱瞞了。

從這些事情的處理來看,曹丕作為一個政治家,實在是遠遠不如他的老父曹操

譬如以七步詩來說,曹植贏得了千古的同情與讚賞

曹丕得到了什麼呢?這步棋,曹丕其實輸得很慘。

兄弟情結與未了心願

曹丕當了皇帝

,但是他也是著名的文人

曹丕著有典論,其中的一篇論文很有名。

典論

論文

中,有這樣一段很經典的話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

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意思是說,人世間真正不朽的是文章大業

就算人過世了,好的文采一樣可以留名千古

而且文學家不需要靠寫歷史的人來吹捧你、幫你說好話

所以皇帝哥哥曹丕,蠻想當作家的。

弟弟曹植是著名的天才文人

他有個好朋友,叫楊修。曹植寫了一封信給楊修,與楊德祖書談自己的心願。其中提到:

詞賦小道,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吾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

意思是說,寫文章作論述實在是不足道的小事

大丈夫就應該為國家建立功勳、為人民謀求福利、開創事業、歷史留名

所以才子曹植不以文采為意,念念不忘建立事功。

換句話說,曹丕當了皇帝,就羨慕弟弟曹植的文采,可以名垂千古。

曹植雖然是文名蓋世,卻是十分羨慕皇帝哥哥可以掌握行政大權,建立事功、

施惠於民。

你我既不是大詩人、又不是掌權者,那又該如何自我定位才好呢?

認識曹操、曹丕、曹植

認識曹操、曹丕、曹植

認識曹操、曹丕、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