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攝影2023-02-06
簡介滿血級測試平臺CPU:i9-13900K主機板:華碩ROG MAXIMUS Z790 HERO顯示卡: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記憶體:芝奇DDR5 6400 16G*2SSD:WD_BLACK SN850X 2

搭配問題怎麼解決

作者:Tiger5G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01/ 13代酷睿提升了多少?

首先13代酷睿帶來哪些變化?

相較11代酷睿升級到12代酷睿,這次13代酷睿嚴格來說沒有那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是在12代酷睿基礎上做調整和最佳化,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是比較直觀的,大部分12代平臺主機板,可以無縫升級到13代酷睿處理器。

當然如果只是普通最佳化的話,是帶來不了意外的提升。實際上13代酷睿還是有不少調整。

首先是不同處理器,規格的重新調整和定位。E-Core和P-Core的數量組合跟12代有些不同,而i9的規格會更加的“i9”

L2快取近乎翻倍,而且採用更智慧的動態預讀取方法

改進版 Intel 7製程工藝,實現更高的頻率

頻率、快取規格和核心數量,綜合帶來更高的能耗比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反饋到結果,13代酷睿有著超過上一代更高規格處理器的效能表現。而發燒友最為關注的i9-13900K,因為還加上暴力堆規格,所以效能再次重新整理了“i9”的標準定義,下面部分測試,我就會用i9-13900K跟i9-12900K進行對比。

對比上一代i9帶來多大提升

結論實際就是“i9”更“i9”了。

一方面因為13代本身的效能提升,另外i9還進一步提升了規格,所以這次i9-13900K的效能增幅實際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期。

滿血級測試平臺

CPU:i9-13900K

主機板:華碩ROG MAXIMUS Z790 HERO

顯示卡: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

記憶體:芝奇DDR5 6400 16G*2

SSD:WD_BLACK SN850X 2T

電源:美商海盜船 HX1500i

散熱:九州風神冰魔方360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基準效能

首先是一系列的基準效能測試,目前測試的時候產品已經開售了一段時間,所以成績表現算是比較穩定的。為了方便跟之前i9-12900K的資料對比,所以測試專案儘量選一些有之前資料的專案來測試。

基準測試專案主要選用了幾個經典的CPU效能評估測試軟體,而CINEBench雖然是渲染測試軟體(屬於模擬生產力測試),但其對於CPU處理器效能測試的穩定性和資料量都是很有參考性的,所以也納入其中,保留R15和R20這兩款較老的測試專案,也是為了方便大家用於跟以前的處理器來對比,方便了解這兩年處理器效能的提升幅度。

綜合來看,基準測試專案,i9-13900K對比上一代單執行緒效能就提升了10-15%左右,而規格增加之後多執行緒效能提升幅度就更加驚人。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模擬生產力測試

模擬生產力測試主要是為了表現CPU基準效能提升,對於實際應用(高效能需求)影響有多大,這其中模擬的應用環境包含渲染器渲染測試和生產力應用的基準效能,基本都是一些3D渲染,多媒體編輯應用,目前i9-13900K一大部分消費主力也是這些使用者。

測試結果,i9-13900K的效能增幅基本跟基準測試表現一致,特別是偏好多執行緒效能的專案,增幅最為明顯,也是因為這樣的表現,目前找我做裝機諮詢的使用者,13代i9反倒是主力。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渲染器渲染測試這邊測試了Corona和Blender兩個CPU渲染器專案(測試渲染時間,越少越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遊戲測試

除了生產力型使用者,另外一部分鎖定13代酷睿的主力就是遊戲使用者了。

首先還是基準測試,這邊用3DMARK專案測試為例,然後同樣是對比上一代的i9-12900K。這其中還有搭配的記憶體頻率因素要包含在內,上一代測試的時候DDR5頻率還是4800,時隔一年現在測試頻率已經提升到6400了,目前市面D5記憶體普遍頻率已經提升了不少,主流甜品頻率基本達到了5600左右,如果你願意折騰的話,甚至有不少人測試超到了8000左右的頻率,對比D4已經明顯拉開了差距。

3DMARK針對CPU的效能測試部分,i9-13900K提升幅度依舊巨大,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13代酷睿登場之前,i9-12900K霸佔遊戲之王已經許久。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RTX4090的1080P遊戲體驗

為了方便小白新手瞭解,這邊解釋下為什麼都用了RTX4090不跑個4K,卻還跑1080P。這主要是因為在這種測試環境下,顯示卡已經不成為瓶頸,幀數表現主要在CPU及記憶體的組合上,效能越高幀數會越誇張。

測試結果雖然沒有對比i9-12900K(因為手上目前沒有),不過從幀數表現上來看還是可以感受這一組合有多誇張,100甚至200幀都不算什麼,全最高設定情況下,3A遊戲都是200-300幀,而CSGO 、彩虹六這類FPS直接爆到800左右的幀數,甚至之前的硬體殺手絕地求生和賽博朋克2077都分別跑到了400+和200+的幀數。13代i9+高頻D5對遊戲的增益會很明顯的。所以最近找我諮詢的使用者,有一半都是這樣的配置組合。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索泰RTX4090 AMP EXTREME AIRO

這一代RTX4090首發,索泰直接引入了之前海外版AMP的設計,在一眾首發型號中外觀設計識別度算挺高的,設計相比以往也足夠簡潔,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這樣的風格。效能部分RTX4090跟i9 13900K一樣,幾乎是無法置疑的存在,各家拼的就是外觀設計了,而索泰RTX4090 AMP 上的SPECTRA 2。0燈效系統無疑非常醒目。

顯示卡採用了誇張的24+4相供電設計,然後散熱器是IceStorm 3。0散熱系統(3個11cm風扇+VC均熱板+9熱管),所以整卡造型也非常誇張,長度達到了355mm範圍。

目前RTX4090唯一的問題,就是有無現貨,相較而言RTX4090AMP還是比較好原價買到的,而且價格也比較合理。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13代酷睿加持下的RTX4090相較上代RTX3080Ti組合效能提升幅度讓人咂舌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相比於各種測試成績,個人感覺市場反饋才是最為客觀的。以個人目前收到後臺諮詢案例,i9 13900K真實的引爆了一波需求,在下一代處理器到來之前,i9 13900K的效能地位可以算毋庸置疑,而且今年它還疊了一層buff,就是受益於跟上一代的無縫相容,所以在部分情況下升級成本較低(支援上一代主機板和D4記憶體)。

02/ 13代的最佳坐騎是Z690還是Z790?

既然無縫相容上一代平臺(主機板/記憶體),那麼我換Z790的動力是什麼?

Z690和Z790區別

IO的PCIe匯流排,PCIe 4。0從12條增加到了20條,而PCIe 3。0則對應減少,畢竟目前PCIe 4。0已經成為主流,價格也沒高多少, x8 DMI Gen 4。0匯流排則是依舊;

另外就是主機板的USB介面,USB 3。2 Gen2*2(20Gbps)增加了一個;

不過真正重要的是隱藏賣點DDR5記憶體的超頻效能,畢竟是第二代支援D5記憶體的晶片版本,Z790目前反饋是普遍超頻效能更好。

就主機板最重要的IO功能來看,Z790對比Z690算是常規升級,畢竟上一代Z690算是翻天覆地+點滿技能,Z790更多是在這基礎上調整跟擴充套件,不過~目前實際測試的反饋是Z790對於D5記憶體的超頻表現更好了,可以算是針對D5記憶體支援的修正,單就這點就足以吸引不少使用者的選擇,也是Z790的價值所在。另外對於D4記憶體的支援依舊保留,不過個人建議選擇Z790就沒必要選D4了,D5才是王道。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ROG MAXIMUS Z790 HERO

曾經我也懷疑上“ROG”的必要性,直到上一代“HERO”直接配置了雙雷電口,所以個人反倒開始推薦一些專業使用者可以直接考慮 ROG MAXIMUS HERO系列了,畢竟這級別的主機板只要加上雷電口和“針對創作者”之後,定價其實不會便宜多少,而ROG MAXIMUS HERO系列還足夠堆料。

誇張的功能已經是ROG MAXIMUS Z790 HERO必備條件了,而每一年華碩針對旗艦主機板增加的功能才是亮點,比如ROG MAXIMUS Z790 HERO這次居然支援前置USB-C 60W QC 4+快充,頻寬速度也達到20Gbps,算是跑分最快的“快充”了吧。之前誇張的Polymo動態燈效依舊保留,PCIE 5。0 M。2擴充套件卡也是標配;主機板本身最多支援5個M。2插槽(其中一個是PCIe 5。0),包含2條PCIe 5。0 x16插槽,方便組合或者擴充套件。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雙雷電口讓這塊主機板有了更高的推薦指數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供電規格和擴充套件空間依舊誇張,包含了你所有的可能需求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針對超頻部分,其實最近這一兩代超頻的玩法已經從傳統CPU頻率,增加了CPU能耗比調教,而D5記憶體更帶來了記憶體超頻的火爆~ 超頻這塊ASUS無論功能性,還是易用性可以說做得最好的,目前依舊配置了AI智慧超頻,主機板可以直接評估CPU體制,並且提供超頻建議或者自動設定),針對全預設設定使用者也預設開啟解鎖功耗牆,基本到手不設定就可以獲得完整效能表現;針對D5超頻部分,也有AEMP Ⅱ技術,可以自動檢測記憶體體制,最佳化對應的頻率、時序和電壓。整體來說就是超頻上手這一塊,阿蘇西依舊是最走心的。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附華碩+13代酷睿的日常BIOS最佳化方案建議:以i9-13900K為例,預設情況下功耗是較高的,而且效能上限已經足夠強大,所以個人建議玩法以最佳化功耗為主。因為一味的超頻能帶來的增益已經不大,i9-13900K適當調低電壓,功耗可以降低幾十W,溫度也會低許多,這樣可以保證大部分情況下不會觸及溫度牆而降頻,實際效能反倒更高。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DDR4還是DDR5?

DDR5:狂熱遊戲使用者、戰未來使用者,含i5K及以上級別處理器使用者

DDR4:i3和普通i5,不考慮未來升級空間,比較在意儲存容量價效比的使用者

芝奇DDR5 6400 幻鋒戟 新一代採用了有別以往的設計,有點類似跑車般的速度感設計,同時也支援Intel XMP 3。0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我這邊用芝奇DDR5 6400 幻鋒戟來測試,6400頻率下讀取頻寬就已經很誇張了~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13代酷睿主機板的選擇:除了入門級和價格敏感性配置,中高配如果你選了Z790,個人建議直接選D5版,甚至主機板晶片是上一代都儘量選D5版,目前市面D5記憶體無論頻率和價格都超過了選購建議的臨界點。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03/ i9 13900K的裝機方案建議

之前個人基於12代酷睿裝的這一套機子,算是一個比較典型方便抄作業的案例。

目前會選擇i9-13900K基本兩類使用者,一類生產力需求,一類遊戲使用者,而且目前嚐鮮基本價格比較不敏感,更趨於一步到位,所以這類使用者基本同時搭配的顯示卡也都是頂級卡,這些組合放在以前甚至是去年都還好,不過到了今年就有不一樣的要求了。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散熱要求

預算內直接上到頂!這一代平臺功耗/發熱提升甚至讓廠商轉型,之前只專注風冷散熱的廠商也開始推出水冷散熱器。i9-13900K實際測試,無最佳化情況下,預設功耗基本就直接超過了300W,而360冷排目前的技術水平散熱上限就在300W左右,所以你選了i9,基本就順帶打包一顆360水冷。

我這次測試使用的就是九州風神的冰魔方360,算是價效比超高型號。採用了第四代高效能水泵和FDB軸風扇,整體噪音更低,保留洩壓閥設計更安全,還新增磁吸支架設計安裝更方便,最重要的就是冷頭的設計,可以算是目前市面最好看及特別的方案之一。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WD_BLACK SN850X 2T

這次用於評測搭配的就是WD_BLACK效能之王SN850X 2T

NVMe PCIe Gen4 SSD,高達73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

西數自家主控(20-82-20035-B2)+112層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BiCS5)

更新GAME MODE 2。0功能+可選RGB散熱器版本(1TB和2TB)

5年有限質保

新增4TB儲存版本(目前包含1TB、2TB、4TB三種容量版本)

600-2400TBW(具體看容量版本)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電源要求

處理器300W,平臺留個100W,顯示卡再來個500W左右,然後還要冗餘空間,所以這級別的機子最少1000W型號起步。

這次用於測試的就是美商海盜船 HX1500i

80Plus白金認證,轉化效率可達92%;

數字化設計LLC諧振拓撲電路和DC to DC轉化保證穩定的電力輸出,而且可以避免電源嘯叫噪音;

支援iCUE智慧控制,可透過資料線連線主機板,來實現電源設定;

日產電源+10年質保,一顆電源可以用好幾代。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機箱要求

其實這邊就主要是滿足上面散熱、電源、還有顯示卡的安裝要求,綜合之後就是最好支援360冷排及34cm以上長度顯示卡,電源部分至少14cm長度,但最好16-17cm長度。 之前因為ITX的流行,導致MATX甚至ATX規格的機箱也流行緊湊設計,但這一結果就是導致新平臺配件相容可能有問題,需要注意。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i9-13900K實測資料怎麼樣,怎麼搭配主機板和散熱比較好?

選13代還是12代?

13代確實帶來了很大的效能提升,甚至無縫對接上一代平臺配件,不過也要注意,就是目前價格跟12代有點錯開,而且處理器規格兩代也略有不同,這其中的典型就是i5-13600和i7-12700系列,後者依靠更多的P核數量,依舊是不少專業使用者的指定選擇。目前來看12跟13兩代很長一段時間會互補錯位銷售,而不是完全替代,目前選購基本還是一分錢一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