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北交資金池再湧新源!多家券商佈局兩融業務

由 犀牛之星ipo3 發表于 攝影2023-02-06
簡介另外,再考慮到現階段北交所的結構性特點和流動性水平,北交所還將採取四點風險控制舉措:一是執行“兩步走”策略,初期僅推出兩融基礎業務,執行平穩後再推出轉融通,確保兩融業務落地後初期將以融資業務為主,市場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體槓桿水平較低,降低

mt4平臺如何區分真假

新年伊始,北交所的融資融券業務進度神速,市場上有訊息稱預計2023年一季度將投入執行,對於交投低迷的北交所來說,這無疑是個激勵人心的訊息。

一直以來北交所由於資金體量小、型別少,導致流動性問題被廣為詬病,新的一年在板塊高質高速擴容和資金池多渠道拓寬的背景下,這個問題能緩和解決嗎?

沿著板塊內的最主線問題,今天我們討論的是2023年北交所的最新動態,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的展開情況,並延伸設想這部分業務落實後對板塊內的影響。

北交資金池再湧新源!多家券商佈局兩融業務

融資融券歷經兩個半月推進落實,一季度有望開放交易

從時線上看

,兩融業務在9月2日釋出細則並徵求公眾意見到12月19日技術系統上線,許可權開通業務。

上線一週後,截至12月27日,北交所就受理了72家券商融資融券業務許可權開通申請,稽核透過64家,開通兩融交易單元24家;中國結算共受理73家券商結算路徑和兩融專戶開通申請。

業務進度推進迅速,市場相關參與主體也比較積極。

目前就有多家券商表示,將持續透過分支機構動員、加大投教力度等方式進一步做好北交所兩融業務適當性管理、推進業務普及和推廣,根據北交所最新安排和要求,佈局做好兩融業務正式上線的各項準備工作。

從整體的模式上看,

兩融業務和滬深市場相比,在券商資格管理、投資者准入、賬戶體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證金證券範圍及折算率、權益處理、資訊披露等方面均與滬深市場兩融業務基本保持一致。

但考慮北交所的市場特點,存有兩個方面的特殊差異點

:一是轉板銜接。轉板機制是北交所特色制度安排,為做好北交所融資融券制度與轉板制度的銜接,《細則》明確了標的股票轉板的將被調整出標的股票範圍。

二是暫不實施轉融通制度。轉融通是融資融券制度的補充,為穩步推進兩融業務,北交所將根據業務實施情況和市場發展需要,在下一階段適時推出轉融通制度。

另外,再考慮到現階段北交所的結構性特點和流動性水平,北交所還將採取四點風險控制舉措:

一是執行“兩步走”策略,初期僅推出兩融基礎業務,執行平穩後再推出轉融通,確保兩融業務落地後初期將以融資業務為主,市場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體槓桿水平較低,降低市場整體波動風險;二是審慎篩選兩融標的,把好標的股票准入關;三是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把好投資者准入關,儘量避免單邊行情下投資者追漲殺跌加劇市場波動;四是持續監控市場,透過控制兩融餘額的集中度、監控擔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對業務集中度進行總量控制和持續監測,提前研判和應對市場流動性和波動性風險。

推出影響

本質上看,融資融券作為一種信用交易工具,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對沖市場風險,還能夠向市場注入額外的流動性,它的引入對於各主體而言無疑都是一種利好。

但針對現階段的北交所而言,這種利好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卻難有定論。

在此

犀牛之星研究院

結合A股市場引入融資融券業務後的情況作為參照對比,兩融交易業務在國內的起步時間不算長,從2010年至今不過十餘年,並且在A股市場中屬於分批次進行,起步期存在較多限制。

就犀牛之星統計的關於兩融業務施行以來,融資融券餘額佔A股市值比(簡稱市值比)以及佔成交金額比(簡稱金額比)的情況如下:

北交資金池再湧新源!多家券商佈局兩融業務

先看市值比,

可以看到市值比近十年來的波動微乎其微,最高在15年達到峰值,佔比4。74%,峰值之後基本上都在2%之間徘徊,相當的穩定。

市值比穩定且佔比不高,意味著板塊內受兩融業務影響的企業還是少數。

總的來看,市值大、流動性佳、更具備成長性的企業關注度更高,也才有融資融券的必要和需求,並且從這個保持了十餘年的穩定低佔比來看,融資融券的標的門檻不低,開通基本只對頭部企業起影響,中後段的企業們沾不到太大光,對板塊整體標的影響比較有限。

融資餘額的動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上風格相對進取的一類投資者的態度,在2015年兩融餘額規模一度超過2萬億元,當時是A股市場的大牛市,可以明顯的看到行情指數和融資餘額在那個節點下共登頂峰,在那一輪牛市行情中,兩融的槓桿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2015年股災後證監會對兩融槓桿的調整,兩融餘額很快跌破2萬億元,並且再沒越過2萬億。

融資融券餘額及市場行情概況:

北交資金池再湧新源!多家券商佈局兩融業務

總的來看,目前兩融規模開始接近上一輪牛市平均水平,兩融餘額中代表多方力量的融資餘額變化趨勢與兩融餘額變化趨勢大體相似。

融資與融券發展不平衡。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即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以來,融券規模長期都比較低,在2019年7月之前,絕大多數時間都低於100億元。

融券餘額規模出現變化的背後,是科創板首日即可融券以及創業板落地註冊制後首日即可融券,有力地推動了券源的擴張,使得2019年7月科創板開始交易、以及2020年8月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上市,都成兩市融券餘額進一步大幅增長的關鍵節點。

目前整體融資、融券發展比較還是不均衡,融資和融券的比例大概是9:1左右,在海外的成熟市場比例是6:4或者7:3。

未來隨著資本市場基礎交易制度的不斷改革完善,融券業務還有很大的的發空間,有望逐步補短板,深刻變革兩融業務不均衡發展的格局。

結合北交所現目前的發展階段和過去兩融業務在A股市場內的執行概況,可以簡單的猜想幾點:

1、首先是兩融業務引入後很大機率在短時間內不存在太大作用,就過去兩融業務在A股市場中的發展情況,在標的可選範圍已經比較充足的階段,都存在一個比較長的爬坡過程,北交所現階段的優質標的佔比仍處在比較低的水平,規模總體而言還是較小,很難快速的發揮出作用。

2、度過爬坡期後,很大機率對板塊內的流動性也不會有質的變化影響。從A股市場內的融資餘額佔市值比的情況看,長期穩定維持在2%+的低點,就證明加槓桿的標的門檻還是相當高的,只有少量優質的標的才有需求和必要進行融資融券,所以引入後對部分關注度和成長性更高如貝特瑞、吉林碳谷、矽烷科技、康普化學的這類企業,大機率會有明顯利好,但對板塊內整體的標的流動性不會產生太多的變化。

3、雖然可預見由於融資融券規模比較小,中短期內對整個市場並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不否認其仍是一個利好。比如對完善交易機制、提升二級市場定價功能具有積極意義;對投資者而言,融資融券業務提供了風險對沖工具,有利於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完善;對整個交投市場而言,融資融券具有放大成交量的槓桿效應,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水平。

結語

新的一年北交所內低迷的交易情況能緩解嗎?

在股票數量得到穩定擴充,指數基金和兩融業務的投入後,可以大概確定得是板塊的整體市值和成交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但流動效能不能得到提升?

很難確定,畢竟當時首批基金入市後也沒激起太大水花,問題的重點還是買方力量的壯大,未來降低准入門檻、交易手續費才是解決流動性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