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由 小明心夥伴 發表于 明星2022-12-26
簡介研究從網際網路滿足兒童基本心理需要的潛在特性出發,探索了兒童上網時的心理需要滿足對其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逃跑吧少年密碼和賬號是什麼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上網已經成為我國兒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休閒活動之一。要促進兒童健康適度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深入瞭解兒童的網路行為和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採用追蹤設

計,對三

~

六年級的兒童進行為期一年的追蹤調查。透過問卷調查,探索兒童網路行為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進行

橫向研究,考察上網時的心理需要滿足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要滿足對兒童網路行為和情感體驗的影響

,考察父母教養行為對兒童網路行為和情感體驗的即時影響和長期影響。

研究從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出發,以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為切入點,從網際網路的潛在特性和兒童的個體背景因素兩個方面,探討了兒童的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試圖探索兩個問題:

兒童為什麼喜歡上網?

有哪些保護性因素可以促進兒童對網際網路的健康、適度、合理的使用?下面對本研究的結果進行綜合討論。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兒童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特點和發展

本研究以

3~6

年級小學生為物件,對兒童的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各年級所期望的每週上網時間均顯著高於實際的每週上網時間,上網時的積極情感較多,消極情感較少,這說明,上網對兒童來說,是由內部動機激發的具有趣味性的活動。

在具體網路行為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網際網路上從事最多的是網路資訊行為,其次是網路娛樂行為,網路社交行為相對較少。

這與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

CNNIC

2012b

)釋出的調查結果並不完全一致。

CNNIC(2012b)

釋出的《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在小學生群體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網路娛樂,其中網路遊戲和網路音樂的使用率分別達到了

86。3%

66。6%

;網路資訊的使用率低於網路娛樂,搜尋引擎和網路新聞的使用率分別為

76。0%

31。8%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這種不一致可能是由於取樣的不同導致的。本研究的樣本來自北京的兩所普通小學。北京的經濟基礎、文化氛圍和教育設施條件要優於全國大多數的省市,北京兒童的網路行為與全國的總體水平相比,可能會有所不同。本研究中,北京兒童的網路資訊行為要多於網路娛樂行為,這也許與學校和家庭對兒童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的引導有關。

小學生的網路行

為與中學生也有所不同。許多關於中學生網路行為的研究都發現,網路社交是中學生上網的一項重要活動。對於小學生而言,網路資訊行為和網路娛樂行為是其主要的網路活動,到了青少年期,網路社交行為才開始變得多起來。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上網時的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體在從事一項活動時,活動過程中的自主、勝任和關係需要的滿足是內部動機的決定因素。研究從網際網路滿足兒童基本心理需要的潛在特性出發,探索了兒童上網時的心理需要滿足對其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結果表明,那些在上網時心理需要滿足水平較高的兒童,實際的上網時間更長、期望的上網時間也更長、上網時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

Zhao

等人檢驗了上網時的心理需滿足與上網的情感體驗之間的關係,發現上網時的自主、勝任和關係需要的滿足程度越高,其愉悅感和好奇心也會更強。兒童上網時的心理需要滿足程度越高,體驗到的積極情感也越多。

對上網時的心

理需要滿足與兒童具體網路行為的關係的檢驗結果表明,兒童在上網時自主、勝任和關係需要的滿足程度越高,其網路資訊行為、網路娛樂行為和網路社交行為都更多。這也表明,網際網路的這三類應用都可以滿足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對兒童而言,那些能夠更好地滿足其基本心理需要的網際網路應用是更具吸引力的。以網路遊戲為例,設計精良的網路遊戲能夠很好的滿足兒童對自主、勝任和關係的需要。對自主需要的滿足主要體現在當前流行的網路遊戲大多支援遊戲者透過不同的路徑到達最後的目標,並透過各種遊戲元素為遊戲者提供各種各樣的選擇。

這些選擇可以滿足兒童對自主的需要。對勝任需要的滿足主要體現在逐步提高任務挑戰的難度,令兒童在遊戲晉級的過程持續地體驗到不斷增強的勝任感。一些流行的網路遊戲還會根據遊戲者的歷史成績來匹配與他們技能相當的對手,從而為遊戲者提供最適宜的挑戰,以增強他們在遊戲過程中的勝任感。

對關係需要的滿足主要體現在一些網路遊戲允許遊戲者之間進行互動,允許遊戲者之間建立合作性的或競爭性的聯盟。遊戲者可以在完成遊戲任務的過程中形成一個短期的同盟,也可以透過網站上某個遊戲的論壇形成更長期的同盟。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這些都可以讓兒童建立社會聯結,從而滿足其對關係的需要。網路遊戲的這些元素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它是兒童最青睞的網路活動之一。

日常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研究不僅從網際網路的潛在特性的角度探討了兒童對網際網路的使用,還從個體的心理背景因素的角度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要滿足會影響其網路行為和情感體驗,並且這些影響是長期的。

關於日常心理需要滿

足對兒童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關係,橫向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心理需要滿足水平越高,其實際上網時間越短,期望上網時間也越短,上網時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和更少的消極情感。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那些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較低的兒童,有著更長的上網時間、更多的上網期待,但上網時卻伴隨著更少的積極情感和更多的消極情感,這說明他們的網路行為在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相比之下,那些在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較高的兒童,則傾向於以更健康的方式使用網際網路,包括適度的上網時間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網路活動型別方面,日常心理需要滿足可以負向預測網路資訊行為,正向預測網路娛樂行為。

蹤研究進一步

檢驗了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與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之間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現,在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與期望上網時間、上網積極情感和上網消極情感之間的關係中,日常心理需要滿足確實起到了原因的作用。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能夠促進兒童更加健康、適度地使用網際網路,並且這一影響是長期的。自我決定理論提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其自主、勝任和關係的需要得到較多滿足的個體能夠更好地將所從事的活動與自我進行整合,傾向於以健康的方式將所從事的活動整合到他的日常生活中。

父母教養行為對兒童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本研究在探討了兒童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與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之間的關係後,進一步探索了父母教養對兒童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及日常心理需要滿足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

透過橫向研

究和追蹤研究分別檢驗了父母教養行為對兒童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橫向研究的結果表明,父母的教養行為越積極,兒童的實際上網時間越短,期望上網時間也越短,上網時的網路資訊行為越多,網路娛樂行為越少,上網時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和更少的消極情感。兒童的日常心理需要滿足起到了中介作用,支援了自我決定理論關於社會情境支援的觀點。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追蹤研

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父母教養行為能夠對兒童的日常心理需要滿足和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產生長期的影響。

在控制了前測的相關變數後,積極的父母教養行為能夠以兒童的日常心理需要滿足為中介,正向預測兒童一年後的網路資訊行為,負向預測兒童一年後的上網消極情感。對期望上網時間和上網積極情感等網路行為和情感變數的延時預測作用可能要經過更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本研究能夠

對引導兒童健康、適度、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提供一些啟示。當前許多的教育者和家庭對兒童的上網活動存在一些擔憂,擔心兒童會沉迷其中。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較多情感溫暖和較少拒絕的父母教養行為對兒童健康、適度、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具有積極作用。

自我決定理論:兒童心理需要滿足對網路行為及情感體驗的影響

那些在父母教養行為比較消極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兒童,其日常的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水平較低,更容易產生補償性和刻板性的上網行為,對上網有更熱切的期待,上網時的網路資訊行為更少,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消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