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為什麼說少年得志是人生大悲?老子來告訴你答案

由 讀經論道 發表于 旅遊2021-06-04
簡介這句話是後世很多人拿來詬病老子的證據,因為按照人們普遍的價值觀念來講,人生在世就應當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更高成就以及更好的生活

大悲指什麼

為什麼說少年得志是人生大悲?老子來告訴你答案

老子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這段話字面理解便是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安於現有一味追求,那麼最終必定會得不償失。

這句話是後世很多人拿來詬病老子的證據,因為按照人們普遍的價值觀念來講,人生在世就應當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更高成就以及更好的生活。

為此哪怕失敗,也至少爭取過,這是一種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

所以相比之下,老子這種要求人們保持已有成就,不能有過多欲望和追求的態度就被定性為消極心態。

當然,針對這種質疑,也有人在嘗試為老子辯解,他們認為人年輕的時候應當學儒,要努力奮鬥,積極進取去做事業。

等老了之後,世間百態都嚐到了,再回歸老子的道家,寡慾清心去安度晚年。

這種論調沒錯,也很值得提倡,只不過老子所揹負的誤會依然沒有解開。

其實老子所言並不是說我們要安於現狀,而是提醒我們要有洞察自我處境的智慧,要學會站在“道”的高度去自我審視,伺機而動。

《周易》講我們人的處境包括“時”與“位”兩大因素。

“時”就是時間、時機、年齡等等。而“位”代表地位、處境,或是地理位置。

一“時”一“位”包含了人生的全部變數,人如果能夠看透自己的“時位”,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老子的“消極”其實並不消極了。

老一輩常說“大器晚成”,因為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很深厚的積累,例如人生閱歷、心性的磨礪、知識的儲備、人脈的積累等等。

年輕的時候做事,其實主要就是積累,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機到來人自然就成功了。

人只有擁有了這些深厚的積累,其成功才可能是真的成功,是能夠長久的成功。

那些年紀輕輕,不小心踩到了點上,二十幾歲便收穫很多的財富和名利的人,其結果往往都不會太好。

我曾經認識一個朋友,二十幾歲依靠自己的聰明和相貌,拍復古風的寫真賣衣服,結果形成了一股風潮,很快賺到了很多錢,甚至有月入二十萬的經歷。

但沒過多久大家都開始搞復古風的生意,她便一下掉入低谷,不光掙不到錢,自己還得了抑鬱症。

所以老祖宗又有“少年得志是人生大悲”的說法,人太早品嚐到成功的味道其實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之後往往附帶著更大苦果。

當然,並不是說年輕人就絕對不能夠成功,只不過人的能力是與持有的名利財富相匹配的,如果人過早擁有了超出自己能力的名利和財富,那麼最終往往是要還回來的。

這個原理就是“道”。

正如我的那個朋友一樣,靠著時運年紀輕輕便賺了大錢,但其實她的能力和心性還比較稚嫩,不足以駕馭這樣的成功。

結果迅速的成功帶來的成就感膨脹了她的慾望,迷惑了她的智慧,促生了她的投機心理,最終把她帶向了失敗。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謗隨名高,人的財富地位越高,自己的處境就越危險。

正所謂“一家富貴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富貴、名利是最容易遭到嫉妒的東西,聰明人得到之後唯恐別人知道。

但大部分人們得到之後卻偏偏害怕別人不知道,結果到處炫耀,殊不知這都是在自我戕害。

很多家庭的破裂、朋友的反目、事業的失敗等等其實都是來自人們對富貴的嫉妒之心。

所以老子這裡絕非“消極”,而是在提醒我們,要站在“道”的視角看待名利、富貴,仔細監管自己的慾望,不符合自己時、位萬不可貪。

洞察清楚自己的本位,安心處於自己的本位之中,順勢而動,如此不僅能避開不必要的災禍,借勢“功遂”,更能安然守成,最終“身退”自保。

如此便可謂“功遂身退,天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