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由 記攝人間 發表于 旅遊2021-07-06
簡介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演出劇目有:《七箭術》《誅仙陣》《碧遊宮》《金橋陣》《過玄關》《回荊州》《對玉環》《三進士》《牧羊卷》《紅雲山》《大雪山》《白逼宮》《綵樓配》《大登殿》《打鎮臺》《三孃教子》《三人賢》《剪紅燈》《洪羊峪》《大拜壽》《財神圖

洛門到溫泉浴莊怎麼走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西和縣長道鎮青龍村屬於西漢水的支流大柳河流域,與當地名山鳳凰山相鄰,村子裡有個延續時間很久的劇團叫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戲班約成立於清朝年間,當時屬於民間傳統劇種的興盛時期。喬家班也是在地方有很大影響的戲班子,當時的喬家班主喬落汗,為後任班主喬接班的曾祖父,帶領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轉折往返於當地的春秋季兩地廟會神戲演出。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改革開放給地方文化帶來了生機,當時的班主代理人喬田補,就是喬接班的父親,帶領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活躍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到上世紀了九十年代,喬接班接任班主,添置了些行頭家當,招請民間藝人,並且帶領了很多徒弟,成為喬家木偶劇團的最為活躍興盛時期。如今,已由其子喬會國代領班主,為喬家班的第五代傳人。每年春、秋兩季活躍在西和,禮縣,成縣,天水,甘谷,武山等地的神壇廟會上。近幾年秋臺一直在天水市武山縣的洛門鎮郭臺村、觀兒村,城關鎮史家莊、周柱灣、杜家莊,溫泉鄉王家河、高家山、魏家窯,四門鎮三衙村、四衙村、下灣、上灣,咀頭鄉庫洞村,馬力鎮等鄉、鎮、村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演出,一個村莊或兩天兩夜,三天三夜,四天四夜的不等。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從明代開始成立,發展到清朝至民國是木腦殼燈影戲的興盛時期。改革開放後漸漸復甦,並發展到現在,在同行業中,不論在技巧唱腔、道具等各方在都屬領先水平。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現有演職人員有班主喬會國,喬接班(父),喬花蘭(母),張亞亞(妻),喬三娃(三姨),喬七蘭(七姨)。以及喬建軍,喬成娃,趙文斌,呂小勇,周偉軍等本地藝人。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從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祖輩們開始,引進了陝西秦腔的演唱,白天演出以木偶(當地人叫木腦殼)為主,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到了晚上演出以牛皮做的影子為主,是因為演出時要靠燈光照影子,所以民間稱這一戲種為牛皮燈影。木腦殼與牛皮燈影不同點就是在操作上,木腦殼一人只能耍一個人物,而燈影所有出場的人物只要一人操作,對耍影子的人技術水準要求非常高,一般這個專案只能靠團裡手藝很高的演員完成。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從古到今,演出都與民間的宗教活動有關,多為村民祭祀、祈禱和還願,祈求十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健康。演出時間主要分春臺和秋臺,春臺主要是從正月初四到三月底結束,秋臺演唱主要到七月七日到九月九,一年演出時間最長的大概有五六個月,村莊以村為單位每年唱一臺,人少的村幾個村聯合起來每年唱一次,唱戲的戲價主要以本和折為單位計算,平常一天一晚上只能唱二本,最多唱二本五折。演出主要圍繞賜福,還願,交願,說明唱戲的緣由,主要有:天官賜福,劉海撒金錢,王靈官,趙靈官跑臺,福祿壽三星,攔路封官。在每一場廟會結束之後最後一晚有姜子牙封神,演出之後也就預示著整場廟會圓滿結束。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喬家班木偶皮影戲班演出劇目有:《七箭術》《誅仙陣》《碧遊宮》《金橋陣》《過玄關》《回荊州》《對玉環》《三進士》《牧羊卷》《紅雲山》《大雪山》《白逼宮》《綵樓配》《大登殿》《打鎮臺》《三孃教子》《三人賢》《剪紅燈》《洪羊峪》《大拜壽》《財神圖》《下河東》《遊金湖》《麒麟山》《興漢圖》《李淵下江南》《斬秦英》《遊龜山》《遊白塔》《清官冊》《大升官》《採石磯》《破寧國》《金華關》《武當山還願》《竹子山》《興國圖》《忠孝圖》《四賢冊》《萬梓山》《青崗劍》《四進士》《五名駒》《綿竹關》《包公三下陰》《火焰駒》《金頂山還願》《劈華山》《雪山祭子》《南陽關》《曹夫走雪》《天仙配》《萬壽圖》《五福堂》等多部劇目。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現任班主喬國會現年25歲,小時候就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接收民間戲曲的影響,經常跟隨祖父父母到各地去演出。高中畢業後就參與到戲班的演出中來,他勤奮好學,鑽研戲曲知識,把傳統的戲劇與對現代的理解結合起來,漸漸地從一名普通演員鍛鍊成一名掌握多種技巧和戲曲內容的劇團核心人物,結婚之後接替父親成為班主,打理戲班的一切事務,漸漸地使劇團發展壯大,雖則沒有祖輩唱戲的範圍大,但也在多地演出,演出的劇目也精彩豐富。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近年來,隨著打工工價的一再上漲,劇團裡的人都想在外打工闖社會掙多錢,在好長時間內劇團演職人員缺乏,在這一階段是他最艱難的時期,他也曾和父輩們商量解散劇團,但為了繼承祖業,也為了給同行們爭一口氣,為了將祖先留下的文化發揚傳承好,別在他這輩子手中斷了代,他想盡各種辦法,一方面協商客戶漲戲價,另一方面一人多用,與同輩們相比,生活過得清苦,他帶領一班人,勤學苦練,不斷更新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從而增加了演出的臺次,從起初100餘臺演出,增加到現在的120多臺演出,算是艱難地維持著戲班的發展。

甘肅西和縣喬家班,用皮影和木偶戲,演唱歷史與傳奇

在隴南,還有西和縣石堡鄉許氏燈影劇團、許商子木腦殼劇團,稍峪鄉的付得歲木偶劇團,禮縣崖城鄉韓山皮影劇團,徽縣銀杏鄉馬山木偶劇團等不多的團體活躍在各地,其餘的都不盡人如意,有的甚至已經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