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由 鸚鵡西飛隴山去 發表于 旅遊2021-08-25
簡介表演時,表演者快速地用兩手把若干個丸球連續拋接,一個在手中,而另外幾個在空中

角抵百戲怎麼讀

兩千多年前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長安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綠樹婆娑,人聲鼎沸。眾多外國使節雲集在這裡,方圓三百里的群眾也趕來相聚。主人漢武帝在華美的儀仗中一聲令下,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型演出就開始了。“魚龍曼衍”、“東海黃公”等本土雜技戲劇輪番上演,令觀眾們讚不絕口。安息國魔術家表演的吞刀、吐火、屠人等節目,也獲得觀眾熱烈的歡呼。這次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果,漢武帝於是決定以後每年都在上林苑舉辦一次“角抵戲”。“角抵戲”,又稱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戲劇表演的總稱,包括歌舞演奏、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戲劇、吞刀吐火等雜技幻術、摔跤角力等。角抵在秦漢時期很流行,無論是帝王還是民眾都非常喜愛。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你可以想象當大型角抵表演舉行時,國都長安那萬人空巷的景象。角抵百戲中最令人驚歎、引人入勝的是雜技。漢代的雜技,有跳丸、旋盤、衝狹、旋球、吐火等小型節目,也有緣撞、屢索、魚龍曼衍、馬術等大型節目。漢代的角抵百戲是如今很多雜技表演的維形。有一種對人的節奏感和靈活性要求極高的雜技叫“跳丸”。表演時,表演者快速地用兩手把若干個丸球連續拋接,一個在手中,而另外幾個在空中。屬於這種表演形式的,還有拋接劍的,叫做“跳劍”。這類雜技流傳至今,就現在情況講,表演者能夠拋三四個丸不很難,但五個以上每增加一個,非得練上幾年的功夫不可。如今世界上能拋接九個丸的人都寥寥無幾。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但是,漢代的時候,已經有雜技家能夠拋九個丸,這在山東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上可以看到。更匪夷所思的是,在山東安丘漢墓的一幅畫像石中,一個雜技表演者居然可以同時跳十一丸、拋三劍。那位表演者的右足、左膝、左臀部位及雙手各有一球,有六球騰空,另有三把劍同時在空中飛舞。圓形的丸球和扁長的刀劍同時拋擲,本來就不易做到,何況同時拋接十四件!旋盤節目也很考驗手上功夫。表演者手持長杆,旋轉杆頂的盤碟,並表演舞蹈動作。旋盤可以單手旋轉,也可以雙手旋轉。盤碟的旋轉角度可以變化,表演者的舞姿也千變萬化。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旋球則是表演者倒立在圓球上並旋轉圓球。這項表演看似簡單,實際上極難。因為表演者既是圓球轉動的發出者,又是圓球轉動的承受者。疊案既考驗人的平衡性,又要求有強健的臂力。表演者在桌案上倒立,並且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桌案可以疊放多張,至多達十二張。衝狹,就是在圓圈上插上尖刀,表演者在跳躍鑽過圓圈的一瞬間突然擦過刀鋒而不受傷,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見的飛鑽火圈之類的表演。好看的大型雜技節目首推緣撞,就是高竿表演。一般的緣撞表演是將竹竿立在地面上,表演者在竿上表演。後來有人用額頭頂竿,多個表演者在竿上做飛鳥、倒懸等驚險動作。再到後來,又有人在賓士的馬車上作緣撞表演,叫做“車撞”,難度很大。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還有一種高難度的大型雜技叫履索,很像現在的走鋼絲。不過漢代表演者走的不是鋼絲,而是絲繩。繩索之上,表演者不僅能倒立,而且還能兩人對舞。繩索下面有時還立著鋒利的刀劍,具演員表演失敗,掉下來會有生命危險,這就更增加了表演的刺激性。還有一種表演將車撞與履索結合起來,極端驚險,絕非一般人能夠表演。河南新野一幅漢。代畫像磚上就展現了這種高超的技藝。畫面上的表演者一共九人。兩輛馬車正在飛馳,後面的馬車上坐著兩個表演者,另一個表演者蹲在竿頂的一個小托盤上。前面烏車上有一個馭手專心駕車,另一個表演者朝後站部。蹲在後車竿頂托盤上的表演者與前車向後:站立的表演者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後高雜要俑的繩索。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在這條傾斜的繩索上,一個女性表演者口中銜一個棍狀物,修長的雙臂舞動著,左腳腳尖踩在繩索上,右腳優雅地抬起、彎曲,彷彿邊跳舞邊向繩索上端攀登。這位表演者能夠在纖細而柔軟的繩索上控制重心、保持平衡,並且表演優美的舞蹈,真令人歎為觀止。後車托盤上的表演者也不簡單,他既要蹲在小小的托盤上保持平衡,又要用巨大的臂力拉直繩索,多麼困難啊!在前車的竿頂有一截橫木,一個表演者雙腳鉤木,倒懸在橫木上。她雙臂展開,左右手掌上各託一個圓球,左手圓球上蹲著一個演奏樂器的表演者,右手圓球上的一個表演者正翩翩起舞。很難想象一個倒掛的女性需要多大的臂力來托住兩個活動的成人。所有表演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進行的,表演者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來,被車輪和馬蹄碾踏,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原來古代人的業餘生活這麼豐富,看看漢代人是怎麼玩雜技的

漢代雜技中還有一種頗具特色的“魚龍曼衍”之戲。魚龍,就是人扮演成魚和龍的模樣;曼衍,就是變化的意思。魚龍曼衍就是表演時,人扮演的巨獸在揚起的水花中化作魚,魚又噴水為霧,蜿蜓曲折變成龍,龍長二十多米,騰雲駕霧,邀遊嬉戲。表演者們舞動於閃亮的水光中,上下騰躍,變幻倏忽,令人應接不暇。這個節目對每個表演者的要求都非常高,因為如果一人失誤,整體的舞蹈動作就被破壞了。後來,這項表演慢慢演變為如今的舞龍。漢代雜技猶如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這些後世人,不禁要向遙遠的歷史舞臺上那些身姿優美的表演藝術家們投去充滿敬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