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由 綺珊樂談 發表于 旅遊2021-08-28
簡介筆者從交毛山附近路過多次(還曾探訪過當地的奇石“老虎頭”),忘了什麼時候在哪個村莊,有一位老人曾告訴說:“從遠處看,交毛山的形狀很像古代的官帽

艾山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從煙臺棲霞市的城區出發,沿著白洋河畔的迎賓路向北行駛,過了太虛宮之後不要轉上立交橋的大道,而是順著橋下的小路直行,數里之後,在前行方向的左側,就會看到一座很壯觀的大橋,即瀋海高速郝家樓大橋。

自郝家樓大橋下穿過,繼續向前走,就會陸續經過郝家樓、東戰家和棗林莊等幾個村莊,而本文要介紹的“交毛山”,就在這幾個村莊附近。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1、“交毛”之名稱

就規模來說,在地圖上海拔標高319米的交毛山,只能算是一座小山,難以與艾山、牙山等(均超過800米)相比。但與其規模不相稱的是,交毛山在棲霞歷史上很有名氣,史志資料當中多有提及。

與因盛產靈艾而得名的艾山,以及因形似鋸齒而得名的牙山不同,交毛山的“交毛”是很令人費解的一個名字。如果不查詢縣誌,僅從字面上看,很難猜出它的含義。而根據縣誌的記載,“交毛”是從一則有吉祥寓意的典故而來。

清代《棲霞縣誌》載:“交毛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傳古有鳳凰來棲,百鳥羽毛交集(故名)。”按此說法,“交毛”一詞,其實就是“百鳥朝鳳”的代稱。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從現代的視角來看,鳳凰來棲多半是出自古人的想象。但交毛山在民間有吉祥寓意,倒確有其事。

筆者從交毛山附近路過多次(還曾探訪過當地的奇石“老虎頭”),忘了什麼時候在哪個村莊,有一位老人曾告訴說:“從遠處看,交毛山的形狀很像古代的官帽。”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初看沒有感覺,別人說像什麼之後再看,就覺得很像。”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心理經歷,筆者亦然。聽到這個說法之後,每次再路過交毛山,越看越覺得像“官帽”。

感覺形狀像“官帽”,可能只是一種心理作用。然而交毛山周邊的村莊,在歷史上的確湧現出不少人物,通俗來說,就是“出官”。

比較有代表性的兩位人物,一位是元代的衣琇(棗林莊),一位是明末清初的郝晉(郝家樓)。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2、“衣郝”兩顯宦

衣姓,是一個很有棲霞特色的姓氏。根據族譜記載,棲霞衣姓原籍蓬萊(衣家欄),後遷至棲霞定居。其家族在棲霞之祖居地,即艾山之陽、交毛之陰的棗林莊。

古人信奉堪輿之說,宅居必選吉地。衣姓人選擇“艾山之陽、交毛之陰”而定居,顯然是認為這裡是一處吉地。而不知是否巧合,來到棗林莊之後,衣氏家族很快走出一位人物,即元代的衣琇。

衣琇的事蹟,在《大元國奉訓大夫般陽路總管府判衣公孝思之碑》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他天資秀邁、過目不忘,年甫及冠,登於公門(入仕)。曾任御史臺令史、中書椽等職,後官至奉訓大夫、般陽府路判官。

按照元代區劃,登萊屬般陽府路管轄,因此碑文稱衣琇“官於故鄉,錦衣榮華,光生里閈,慶及姻親”,為衣氏發展成為棲霞望族奠定了基礎。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與衣姓相似,郝氏也是過去棲霞之名門。明清時期,棲霞有“牟郝林李”之稱謂,即指此四姓科舉人才較多。而明末清初的郝晉,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根據縣誌記載,郝晉字康仲,號昆嶽,崇禎戊辰科(1628)進士,此後歷任知縣、御史、順天府丞、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入清朝之後,他一度擔任過保定巡撫,不過旋即卸任回鄉。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禎十七年京師失陷之前,他曾以兵部侍郎的本官署理過兵部尚書之事,因此民間也有“郝尚書”的說法。不過,因為尚書一職並非正式任命,且崇禎皇帝自縊之後,郝晉曾一度陷於李自成營中,故清代官方史料對此並不認可,只稱“侍郎”。但即便按照侍郎的官銜來看,郝晉也算是明清棲霞士人之首了。

郝晉入仕顯貴之後,曾在交毛山附近建小樓作為居所,“郝家樓”的村莊名稱就是因此而來。關於這段歷史,《棲霞市地名圖集》載:明天啟元年,高姓由棲霞城西北的黃夼高家徙此,初名高家莊。崇禎年間,棲霞城郝晉在此建了兩座樓,易名“郝家樓”。

細心的朋友從郝晉的仕途經歷不難看出,他在氣節方面多少有虧(在明、順、清三方都曾做過官),因此其官職雖然顯赫,但修史者對他的態度較為冷淡。不過,他晚年卸任回鄉之後,捐資助學、散財行善,也做了不少有益於地方的事情。

3、登山之嘗試

特殊的形狀,悠久的歷史,這兩個因素相疊加,使得筆者對交毛山的興趣愈加強烈,常有攀登之想法。正好眼下已過防火期,前幾天路過這裡時,就做了一次嘗試。

前面提到的三個村莊當中,東戰家村距離交毛山最近(西邊還有南北交毛寨兩個村莊)。我們在嘗試登山時,就以此為起點。

攀登之前,我們向當地老人請教了一番,得知上山確有小路,過去攀登大概二十分鐘就能到頂。只是現在登者漸少,加上夏天有草木遮擋,道路可能已難以辨認。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棲霞有座“交毛山”,形似官帽,周邊村莊在歷史上也的確出官

我們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進行嘗試,就從東戰家村河邊小橋出發,向西前行。起初道路尚寬,但上坡之後就只有小徑,等到了半山腰,小徑也消失在了一片松林當中。在沒有找到路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放棄了這次登頂的想法,半途而歸。

雖然沒有登上交毛山之巔,但僅在半山之上遠眺,視野已相當開闊。東戰家、郝家樓、高速大橋、長春湖一字排開,青山碧水相依,紅瓦綠樹相間,誠然勝景之地。(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