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由 文菱說聊室 發表于 旅遊2021-09-14
簡介長城和大運河綿延千萬裡,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集體工程,又是集體力量的最佳展示,同時串聯東西和南北,是中國重要的國家象徵,將其作為國家文化公園,最能揭示國民性格和文化傳統形成的原因

成都人民公園幾點關門

提起國家公園,很多人知道這項制度起源於美國,1872年,美國成立了黃石國家公園,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掀起了全球範圍內的新浪潮。通常在人們的理解中,建立國家公園的目的是保護自然奇觀和生態環境,但實際上,美國建立國家公園的行動一開始就包含著強烈的“文化動機”。

美國國家公園的雙重意義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作為新大陸,美國獨立後一方面接續舊大陸的文化,另一方面和舊大陸相互鄙視。在歐洲人眼裡,美國是一片荒蠻之地,粗野簡陋,文化沙漠,歐洲人為其數千年的文明積澱、宏偉的城堡、莊嚴的教堂和精美優雅藝術而驕傲。但在美國的清教徒移民們看來,宏偉城堡、大教堂是封建領主和神權壓迫的象徵,精美藝術是腐朽貴族的奢侈趣味。美國的文化精英們尋求建立自己的文化符號,和舊歐洲區別開來,並以此凝聚新大陸人民形成“國家共識”。

荒野是新大陸上顯著有別於歐洲的特色,美國的荒野廣袤無邊,象徵著遼闊和自由,沒有壓迫、充滿機遇。謳歌荒野、敬畏荒野,成為美國的文學傳統,如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懸掛於美國國會大廈的著名油畫《黃石大峽谷》。當時美國地廣人稀,地價低至10美元64公頃,吸引大批移民拓荒,形成一大批以家庭為單位的中小農場主。據統計,高峰時間美國中小農場家庭佔總人口比例約80%。由於政府力量薄弱,這批農場主自己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自己組織生產,自己持槍保衛自己,萬事不求政府,也不需向聯邦政府繳稅。由此,美國人形成了獨立、開拓和自信的民族性格。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美國黃石大峽谷?

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例如美國對私有財產權的絕對尊重,源於拓荒時代個人或家庭財富全靠自己打拼,政府或其他人沒有提供任何幫助,無權染指;美國人對持槍自由的迷之堅持,源於當時地廣人稀、治安力量薄弱,槍是公民自我保護的最大仰賴,進而帶來自信和權利感;美國人的弱中央、強地方的自治模式,也是拓荒時期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不受聯邦政府管轄,聯邦政府大可關門停擺,公民自己選舉的社群委員會、縣政府、州政府管理絕大部分事務。

崇尚自由、個人主義和基層自治,是荒野和拓荒直接塑造了美國人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性格。美國的精英們深知這一點,早在19世紀中葉,就有討論荒野對美國文化、道德和國家自豪感的本質性影響。隨著美國的西進運動,荒野急劇縮減,1872年美國政府頒佈《黃石國家公園法》,開始著手保護荒野。當時尚沒有現代旅遊業,也沒有環保主義思潮,美國保護荒野的動機絕大部分出於文化和審美的自覺。此後保護荒野的意識和行動進一步增強,時至今日,美國國家公園80%的土地實際上是荒野,並頒佈有《荒野法》,全國有760處國家荒野區,不少荒野都保留了拓荒時期的歷史遺蹟。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穿越荒野的美國66號公路

因此,美國的國家公園具有雙重意義,既是保護自然生態,又是保護國家文化符號。相比之下,中國當前的國家公園,如三江源、東北虎豹保護基地、祁連山、大熊貓保護基地、神農架等,主要意義是保護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多樣性,並不具備多少文化上的意義,也不能解釋中華民族國家共識和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

所以,我們需要在國家公園之外,另行建設一套國家文化公園。首批國家文化公園選擇長城、大運河和長征,也有著深刻的原因。中國建立國家的過程和美國完全不同,也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性格。美國人獨立、自由、不信任政府,而中國人崇尚秩序、強調集體,並且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才能實現社會穩定發展。

中國的文化基因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形成這種差異,源於中華民族的性格誕生於集體勞動和公眾工程。中國的農業文明誕生之初,面臨兩大挑戰,戰爭和生產。當時農業文明脫胎於狩獵文明,但狩獵文明並非自然轉化為農業文明,而是雙方在同一片土地上激烈的競爭,農業文明透過修建城郭抵禦對手,並且集體開荒提高生產,儲存糧食,相比居無定所、無法儲存糧食的狩獵文明更穩定,因而更有優勢,逐漸將狩獵文明驅逐、消滅和同化。修建城郭、組織生產、興修水利,都需要集體勞動,需要高度的組織化和秩序。後續,農業文明不同團體之間彼此鬥爭,競爭壓力進一步升級,公共工程和集體勞作更加複雜,組織化和集體秩序進一步強化。《詩經》中大量膾炙人口的篇章,其實就是集體勞作和行軍的口號。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隨著統一大帝國的建立,這種大規模組織能力發揮到極致,修建宏偉的長城抵禦外族,大規模興修水利提高生產。古代的農業生產水平和水利設施高度相關,水利越發達,糧食產量產出越多,供養的人口越多,中國歷史上人口一直遠多於歐洲,正是由於中國發達的水利設施和農業技術水平。由於農業發達,導致人口增多,又進一步要求提高農業產量,因此中國人將農業精耕細作發揮到了極致,農業生產管理及其精細,例如費孝通《江村經濟》中描述,當地村民的水田,共享一套水利灌溉設施,構成了“灌溉共同體”,336畝土地為一“堇”,一“堇”有15架水車,每架水車有一個小隊,每隊有一個隊長,15隊有一個總管理者統籌安排,需要灌溉和排水的時候,總管理向15個隊長髮號施令,隊長再組織小組成員輪流勞動。小組之間親密無間、互幫互助。有時為了趕時節,不分田是你的我的,共同耕作。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費孝通《江村經濟》(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樣配合緊密、高度組織化的集體勞動方式不可能誕生出來個人主義的文化氛圍,也不可能出現懷疑集體、懷疑組織的國民性格,更不可能產生私有財產權絕對不容侵犯的觀念。唯有對集體力量的信任和對秩序的遵從。集體勞動不僅實實在在的提高了生產能力,還加深了成員彼此之間的感情連結,以及集體對各成員命運的關懷和義務,鄰里、親族、鄉黨互幫互助承擔了社會保險的功能。中國古代以儒家為根本價值觀,並不是源於皇帝和朝廷的大力推行,而是儒家強調的秩序和道德觀,和中國集體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最為契合。

可以說中國誕生於“集體”,這種“集體”的影響至今仍然強大,例如我們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目光長遠的發展計劃,惠及全民的各項公共設施,不放棄任何一個國民的全面脫貧計劃,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長城和大運河綿延千萬裡,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集體工程,又是集體力量的最佳展示,同時串聯東西和南北,是中國重要的國家象徵,將其作為國家文化公園,最能揭示國民性格和文化傳統形成的原因。長征作為另一個國家文化公園,清晰的展示共和國誕生的過程,也展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的堅韌和不屈不撓,這也是一個集體締造的奇蹟。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只有真正瞭解我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存在顯著不同,才能真正建立文化自信。當今,中國在經濟上取得巨大進步,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一些人急切的對比中國那些方面優於國外,總結了網購、高鐵、5G、手機支付、共享單車等多項世界領先的成就。但其實一個民族真正的自信,不是建立在眼前的成就上,也不需要對比,對比之後發現自己領先才相信也不叫自信。民族自信必須建立在對本民族歷史的高度認可至上,對傳統的自豪感之上,哪怕眼前有所落後,也高度信任自身的文化,這才是民族自信。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闡述我們國家和民族誕生的過程,瞭解我們的先民是怎樣的一群人,我們才會深刻的愛上這片土地和人民,愛上我們自己的文化。

我們為什麼要建國家文化公園?

貴州赤水河谷旅遊公路(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網)?

國家文化公園的建立,對於旅遊業的發展來說,具有轉折性的意義。過於,由於政府財政力量不足,各地將旅遊資源作為創收工具,將旅遊產業作為經濟產業。事實上,旅遊,尤其是遊覽國家名山大川、歷史古蹟的旅遊,具有培育愛國情懷、凝聚國家共識、激發民族自信的作用,應是國家提供給國民的福利,也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用國家財政將本國這類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養起來,以國家公園、歷史公園等方式開放給國民。

如今,中國也具備了這樣的經濟實力,也將貫徹這樣的方針。過去,中國的旅遊業是“買賣”,想看本國的神奇山水?交錢吧。想看老祖宗遺留的寶貝?交錢吧。想更深刻理解本國和本民族?交錢吧。今後,隨著這一批國家公園和國家文化公園的建立,旅遊業一大部分將變成公益事業:我們國家有令人自豪的壯麗山水的厚重文化,快出來看看吧。

(文:新旅界 王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