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由 好品薈 發表于 旅遊2021-10-04
簡介4樂luò疃康熙九年 (1670年) 《顏神鎮志》載村名為“樂灘莊”,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樂疃”

石山怎麼讀

下面這些地名你都會讀嗎?

說到淄博的獨特地名哪裡最多,

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博山,

比如“疃”這個字,比如掩的這個地方……

除了博山人,

估計90%的外地人都不知道怎麼讀。

今天盤點的就是博山這8個最難讀的地名

1

掩的 dí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清康熙九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掩的”。因村處孝婦河之側,當河水氾濫時,常被水淹,故名“淹地村”。明末清初,村民為了吉利,取把村莊掩護起來,防止被水再淹之意,遂改名為“掩地”。後因“地”與“的”系諧音字,亦稱村名為“掩的”。

2

郝 huō峪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上郝峪、中郝峪、下郝峪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續修世譜》載:“我白氏宣和七年(1125年)遼亡金興,干戈擾攘,避亂於青郡之右劉家塢。……立典祖康熙年間遷居霍峪。”在此之前,早有翟、張兩姓在此定居。現村南為古代“破村子”遺址。據傳,明代即有楊姓在此定居,後各姓相繼遷來,遂形成村落。據此,明末清初即已建村。因該村地處下、中郝峪兩村之上,故名為“上郝峪”。

3

窩疃 tuō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清乾隆《重修慈雲庵碑記》、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續修博山縣誌》,均有“窩疃”村名的記載。 據該村幹部趙增蘭講:因該村地勢低窪,故取名“窩疃”。

4

樂luò疃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康熙九年 (1670年) 《顏神鎮志》載村名為“樂灘莊”,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樂疃”。 據該村76歲老人範慎迎講:村址原在西峪深處,臨泉近水,澇窪較多,長滿青苔。後人丁日繁,逐漸移居峪口。村名為“樂灘莊”。後又因村址群山環抱,處寬廣窪地,漸改為“樂疃”。

5

昃zhei家莊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昃家”。據傳,昃氏對清朝懷有滅國深仇,故昃氏對其後代留有“居青山,廣謀田,務桑農,不取仕”的遺訓。事實證明,昃氏治理的田地不少,但在清朝卻沒有一個當官的。昃家莊是著名革命烈士閻瑜的故鄉。

6

岜pá山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淄川縣誌》載村名為“爬山莊”。 清乾隆八年(1743年)《續修淄川縣誌》載村名為“扒山莊”。清乾隆四十一年(1 7 7 6年)《淄川縣誌》載村名為“爬山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洪 濟橋》碑文載村名為“岜山”。 據該村84歲老人孫即奎講:從前村周圍有八座山,進村必須爬山,故名“爬 山莊”或“扒山莊”,後演變為“岜山”。(《辭源》:岜ba——石山)

7

大海眼 yín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載村名為“海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縣誌》載村名為“海眼莊”;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洪濟橋兼初修石路碑記》載村名為“大海眼”。 該村幹部孫迎昌講:早年有人在此開店,店旁有一旺泉,相傳大禹治水時留下一個海眼,故名“海眼店”。後逐漸形成大村,遂改名為“海眼莊”。為有別於鄰村“小海眼”,定村名為“大海眼”。

8

國 guī 家

一半淄博人都讀不對的8個地名,都在博山……

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縣誌》均有“國家莊”村名的記載。該村明朝時,原村名為“黃家莊”。清初國姓為該村望族,遂改村名為“國家莊”。

如果你知道更多

歡迎留言處補充

轉自:博山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