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由 白磚家 發表于 旅遊2021-10-23
簡介顧歡是老子學一大家,也是南朝釋道鬥爭中的著名人物

老子疏義怎麼樣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

——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

“王法王”

是誰?

“釋道之論”顧歡

顧歡為南朝齊著名道教學者。生卒年不詳。字景怡,一字玄平。吳郡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人。

顧歡是老子學一大家,也是南朝釋道鬥爭中的著名人物。他見釋、道二家互相非毀,欲辨其是與非,於宋末作《夷夏論》,以論釋、道二家的是非、優劣。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論中雖有調和二教之辭,但重點是強調二者之異,說道教是產生於華夏的聖教,佛教則是出於西戎的戎法。雖然二教皆可化俗,但只能各自適用於自己的國度,即道教適用於中國,佛教只適用於西戎。同時,他還進一步指出,產生於西戎的佛法,有些思想是與中國的禮教不相容的。他認為佛教對一切鳥獸蟲蟻,皆以慈悲為懷,不得傷害,而獨獨對父母不存孝敬之心,這怎能讓它在中夏傳播下去?因此他問:“舍華效夷,義將安取?若以道耶?道固符合矣。若以俗耶?俗則大乖矣。”此外,他又對佛道二教信仰及其它特點論述了二者的差異,目的都是論證華夏之邦只能施行道教,不能“述效”戎法,佛教應該回到它的本土去。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顧歡是站在道教立場上,用中國傳統的尊夏卑夷觀點來反對佛教的。所以此文一出。立即遭到佛徒及其信仰者的強烈反對,紛紛著文反駁,形成南朝齊初一場規模頗大的釋道鬥爭。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丹醫雙行”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為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家、煉丹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生於江東名門。祖陶隆,於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於齊永明十年(492),上表辭官,掛朝服於神武門,退隱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隱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諡貞白先生。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陶弘景十分重視道教養生學的研究,主張道士的修煉應從養神、煉形入手。在獲得豐富煉丹經驗的基礎上,他撰寫了《太清諸丹集要》《合丹藥諸法式節度》《服餌方》《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煉化雜術》《集金丹黃白方》等煉丹服餌著作。其煉丹成就,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後世本草學,推動原始化學的進展具有積極作用,是繼魏伯陽、葛洪之後又一著名煉丹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明重玄之道”

孟智周

孟智周為南朝齊梁著名道士。丹陽建業(今江蘇江寧縣境)人。在南朝宋(420~479)時於崇虛館講說《十方懺文》。智周“多所該通”,曾作《老子經通題目》雲:“千二百《老子》,此即其數千二百,《老子》自別有經也。”又云:“後學所成伯陽是也,故知伯陽尊號始乎隆周也,此號隱顯難可詳究矣!”可見,在南朝時對老子其人、其書已是“難可詳究”的課題。又作《老子義疏》五卷(或稱四卷)、《道德玄義》三十三卷,均佚。唐末杜光庭概括詮疏箋註《道德經》各家意向時,列梁朝道士孟智周為“明重玄之道”。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王法王”王遠知

王遠知(528—635),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為揚州人。又名遠智,字廣德。《唐國師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觀碑》、《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二五載:生於世宦之家。年十五,師事陶弘景,得上清派道法。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弱冠,又從宗道先生臧矜學,得諸秘訣。遂遊歷天下,後歸隱茅山。專習辟穀休糧、上清道法。陳王詔入重陽殿,在山宣揚法味,開度後學。隋開皇十二年(592),楊廣據揚州,厚禮敕見。大業七年(611),隋煬帝召見於涿州臨朔宮,親執弟子禮,問以仙道事。煬帝歸朝,扈駕洛都,奉敕於中嶽修齋儀,復詔移居洛陽玉清玄壇。唐太宗為秦王時,親授三洞法策於官邸。太宗即位,以疾固辭還山,時人稱為“王法主”。敕於茅山造太平觀居之,未畢,卒。史稱年一百二十六歲。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王法王”是誰?

高宗調露二年(680)追贈“太中大夫”,諡“升真先生”。則天武后嗣聖元年(684)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改諡“升玄先生”。著《易總》十五卷。事見《舊唐書·隱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