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由 衣魚之餘 發表于 旅遊2023-01-09
簡介建造者先以洞穴為室,後又利用山石,依山勢建成了觀音閣以及附屬的建築

越南海防靠近中國哪裡

每年的三月十六是大黑山觀音閣舉辦廟會的日子,廟會一般為三天,從三月十五一直持續到三月十七。大黑山周圍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會趕來熱鬧,他們在沿途的樹上掛滿了紅布條,以祈求神靈保佑,這些紅布條也成了大黑山的一道風景線。觀音閣廟會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是遼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廟會之一。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那麼,觀音閣廟會為什麼放在三月十六呢?這裡面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

相傳在明代洪武初年,有兩個和尚同時來到大黑山,一個是從千山來的陳德新,一個是從閭山來的方影山,二人都是修行多年的高僧。他們在雲遊了遼南的各處名山大川之後,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搭建寺院。

當他們在走到復州地界時,遠遠向南望去,但見大黑山一帶雲霧繚繞,紫氣氤氳,就不約而同地來到大黑山的東面。只見這裡山高林密,塘淺溪幽。二人都想在這裡建廟立佛,但一山不容二虎,究竟誰去誰留,相持不下,最後他倆商定當眾比法術,誰的本事大,誰就留在這裡當主持。附近的居民聽說這件事,都急忙趕來看熱鬧。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之後,兩個和尚竟然互相起了欽佩之意,於是約定兩人同時在此修行,後來他們一個出去化緣籌備資金,一個在山上負責修建廟宇,並把寺院建成前後兩院,一個住上院,另一個住下院。經過幾番寒暑,幾番辛勞,寺廟終於建成,這就是現在的觀音閣。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因為兩個和尚比武這天是農曆三月十六,所以人們就把這天定為觀音閣廟會日。

觀音閣又稱聖水寺,位於大黑山東麓,海拔450米,1985年被大連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閣始建於遼金時代,具體時間已不可考。據碑文記載,現存古剎為明洪武初重建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清兩代又陸續進行過修繕。“南閣飛雲”曾是古金州八景之一,“南閣”指的就是觀音閣。

觀音閣的山門建在山腳處,香客需要攀登長長的石階才能來到觀音閣。初到觀音閣的人,一定會對這幽長石階印象深刻。而對於那些常來的人來說,這長長的石階則是整理心情、做好拜謁準備的好機會。在不知不覺中,心境就會隨著攀登的腳步平靜下來。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觀音閣的選址結合了大黑山東麓陡崖以及其上的一處天然洞穴。建造者先以洞穴為室,後又利用山石,依山勢建成了觀音閣以及附屬的建築。左右對稱的建築空間形式與天然的洞穴相得益彰,一天成,一人造,二者結合得天衣無縫,非常奇妙。

觀音閣最大的特點在於結合了“穴居、野處”和“上棟下宇”。既反映了上古人類親近大自然的情結,又體現了人類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力的意願,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的哲學思想。

由於是建在石壁上,建造觀音閣多數建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建築的牆體、臺階、望柱、基座等,大多用的都是石料。砌法依照石料的天然形狀稍加整理,很好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訴求。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觀音閣建在一高約兩米的高臺上,體量不大,平面為一方形,進深為四米五左右,面積也就是二十平方米上下,左右各有一石階連通觀音閣與隱仙洞。磚構仿木結構,歇山頂,鋪設琉璃瓦與瓦當,脊獸也為琉璃制。磚牆整體被塗刷鐵鏽紅色塗料,與琉璃瓦交相輝映,看上去非常和諧。

觀音閣的牆面在簷口與挑磚線腳之間被分割為十二個方格,中間四個方格內書有“慈航普渡”字樣,兩邊剩餘方格內繪有各種吉祥圖案。觀音閣後面的隱仙洞為天然洞穴,洞內有三座大型佛造像,還建有一座百佛塔。這種佈局,也符合中國傳統佛教建築的基本特徵。

觀音閣所在的巖壁不僅陡峭壯觀,還有不少天然形成的石洞、石室,這些小石洞便成了香客們拜祭的天然崇拜物,形成了遼南獨具特色的祭拜文化。

大黑山觀音閣:“天人合一”的遼南古剎

觀音閣下院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在的建築都是近些年新修的。修復觀音閣下院建築更主要的意義在於,它使觀音閣的空間佈局重現了古代上院、下院的分佈格局,使今天的人們能夠重新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建築節奏,體會中國古代建築哲學的獨特魅力。

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觀音閣依然香火旺盛,觀音閣裡供奉的神祇們依然守護著這一方土地。雖然我們早已告別了農耕時代,但每年的觀音閣廟會依然辦得紅紅火火,不僅吸引了周圍的居民參加,即使在幾十公里外的繁華都市大連,也有不少人到了這一天專程去趕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