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由 追史探今 發表于 旅遊2023-01-10
簡介但在清朝末期,為了防止沙俄,清朝又取消了“禁關令”,鼓勵中原地區的人前往關東地區,允許在關東地區擁有自己的土地,比如張學良,就曾說過:“關東有射箭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拿把弓箭,你能射多遠就能得多大的土地

東北地區春關東是指什麼以東

說起

“闖關東”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清朝歷史上著名的人口遷移行動,闖關東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它不僅緩解了山東地區的人口壓力,也間接的帶動了關東地區的經濟繁榮,當然,它最大的功勞還是讓無數的山東人因此得以活命,沒有被活活餓死。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但奇怪的是,都是為了活命,山東人為什麼不去更富裕的南方,尋找活命的機會,而是要去寒冷的東北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一、闖關東的由來

關東地區作為清朝的“大本營”,清朝前期對關東地區,一直實行的都是封禁政策,既不準中原地區的人前往關東地區,也不許關東地區的人來中原地區,二者相互隔離。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但在清朝末期,列強侵略中國,清王朝不敵,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關東地區的大部分領土被沙俄佔據。

此時的關東地區,清政府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這一塊

“龍興之地”

,直到此時,清政府才意識到了危險,想加強自己在關東地區的統治。

但靠武力奪取,清政府又不是沙俄的對手,所以清政府想了一個辦法,遷移人口,將人口往關東地區遷移,透過充實人口,來加強關東地區的官府認同感,以此來穩固清政府在關東地區的統治。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再加上,關東地區的人多了,也能有效地抵禦沙俄的進攻,所以在雙重原因下,清政府取消了

禁關令

,允許中原地區的人進入到關東地區。

而當時山東、河北地區又因為人口增多,耕地減少,普通百姓難以養活自己,而高門大戶又過著奢華的生活,雙方矛盾頻繁,整個社會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衝突。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清政府為了緩解矛盾,便號召山東地區的人前往關東地區謀生,而山東地區的百姓為了能活下去,也是開始了向關東地區遷移。而這次人口大遷移行動,便被稱為

“闖關東”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不少人將

“闖關東”

中的關東認為是現在的東北地區,但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當時的關東地區主要是指山海關以東的廣闊地域,與東三省不可相提並論,因為那時的關東地區,還包括了現在內蒙古東部大部分地區,而現在的東三省是在光緒十三年由清政府劃出關東地區一部分的領土設定而來的。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關東地區不代表東北地區,但東北地區屬於關東地區,二者屬於包涵關係,只不過因為當時去往東北地區的人太多,才讓人誤以為東北地區就是關東地區。

二、為什麼是“闖關東”而不是“闖南方”呢?

相信大家都有這麼一個疑問,山東人為了活命,逼不得已離開山東,可為何會前往寒冷的關東,而不是溫暖的南方呢?

其實他們之所以去關東而不是南方,有以下幾個原因。

1、文化習俗相近。

其實在康熙頒佈“禁關令”之前,清朝在關東地區實行的是“招募令”,比如在1644年到1667年間,清朝規定:

“凡是能招募到100人來東北,‘文授知縣,武授守備”。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鼓勵官員在中原地區招募人口,充實關東地區,但後面為了保護清人的利益,才廢除了這條法令。

但在廢除法令之前,已經有不少中原人去了關東地區,而且在那裡生根發芽,給關東地區帶去了不少中原地區的習俗,可以說經過多年的同化,關東地區的文化乃至習俗已經靠近中原地區。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所以等到不少活不下去的中原人打算遷移到別處生活時,跟自己有相同文化,相近的生活習慣的關東,無疑比生活習慣大相捷徑的南方,要吸引人的多。

正是因為這種文化習慣上的相互吸引,使得當時不少逃難的人都往關東地區跑,形成了闖關東的熱潮。

2、自然資源豐富

在古代,因為北方氣候寒冷,不適合人口居住,人煙稀少,土地和自然資源利用率不高,有著廣袤的無人之地。

而且這些無人之地,還不是像中原地區那種貧瘠的土地,而是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黑土地,而且能開墾的面積達到了一億畝。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除了豐富的土地資源外,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就像電視劇《闖關東》裡的朱開山一樣,他憑著一股韌勁,不僅獲得了廣袤的土地,解決了一家人的生存問題,後面更是憑著一股狠勁兒,靠著淘金髮了大財,可見當時關東地區的資源有多豐富。

也正是因為它的資源豐富,不管張作霖還是日本,都將關東地區作為自己的大本營,而沙俄也才一直想侵略關東。

而與之相對的南方呢?南方的土地雖然不少,但各種地主、鄉紳也多,他們早已經把土地都收入囊中了,根本沒有多餘的土地給別人。

而它的自然資源也一樣,從明朝開始,官府便在南方設立了大量有關礦產資源的官職,負責挖掘各種礦產,比如銀監局,在南方有著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礦場,為國家挖掘銀礦,經過多年的挖掘,南方的礦產資源不是被挖走,便是深埋地下,難以挖掘。

二者比較,自然是關東地區更能養活人,也更有吸引力。

3、人的原因

如果看過《闖關東》的就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闖關東的都是一些農民,或者是一些活不下去的人,比如朱開山一家,而那些地主,官員沒有一個人離開中原地區。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而且他們往往都是拖家帶口的離開,而不是一兩個人,在這種拖家帶口的情況下,什麼最重要呢?吃得最重要,活下去最重要。

作為農民,最擅長的無疑是種地,也只有種地才能讓他們在那個亂世裡,不至於一下就餓死。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而關東地區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能種的地,只要肯幹,基本上在關東就餓不死,而南方雖然經濟發達,但根本沒有能滿足幾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的土地,但這些遷移的農民除了種地又不會其他手藝,去南方,不是讓一家人都餓死嗎?

4、逃避戰爭

清末的時候,列強入侵我國,清政府不能保護國民和領土,割讓了不少土地給列強,其中一個被多個國家爭奪的地方,便是山東,當時的山東被列強環繞,爭奪,裡面的普通百姓飽受戰爭的摧殘,他們每個人都想找到一片安穩的地方,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而關東地區則無疑能滿足他們的願望。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關東地區後面雖然被日本佔領了大半,但事實是,在當時,關東這片被清朝視為“龍興之地”的地方,是唯一沒有土匪造反等戰亂的清靜之地。

而當時的南方,則是列強爭奪的焦點,也是各種起義軍的大本營,可以說單純從動盪程度來說,南方比山東也不遑多讓。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而對於拖家帶口,追求安穩生活的山東老農民來說,關東無疑比南方要好得多,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前往了南方上海等地,但他們不是加入幫會便是客死他鄉,能安穩存活下來的十不存一,這種情況,顯然不適合普通民眾。

5、政策原因

我們前面說過清朝是從關東地區起家的,所以對於關東地區的保護也比較嚴格,是不準中原地區的普通百姓前往關東的。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禁關令

比如在康熙七年(1668年)的時候,為了保護滿清人在東北的利益,清王朝便頒佈“禁關令”嚴禁其它地區的人前往關東謀生,當時清王朝正值鼎盛時期,對國家有著絕對的統治力,它下令不準前往關東地區,自然沒有人敢前往關東。

但在清朝末期,為了防止沙俄,清朝又取消了“禁關令”,鼓勵中原地區的人前往關東地區,允許在關東地區擁有自己的土地,比如張學良,就曾說過:

“關東有射箭的”

,意思是說,一個人拿把弓箭,你能射多遠就能得多大的土地。

當年為何要“闖關東”?又為何不去溫暖的南方,而是寒冷的東北?

正是在這種政策支援下,不少山東人前往了關東地區,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土地。而南方呢?清政府一直沒有禁止過中原人前往南方,同樣對於前往南方的人也自然沒有獎勵,什麼都要自己去爭取,兩兩比較,大部分人自然會選擇有政策支援的關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