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古城析木悠久神秘

由 臨溟夜話 發表于 旅遊2021-05-18
簡介析木它是我市現存擁有最多不可移動文物的城址,是我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鎮,它是十二星次之一,又是古代分野之地析木地處海城東南25公里,歷史悠久,古蹟眾多,不僅有石棚、金塔、鐵塔,還有黃瓦窯等

析木鎮為什麼叫析木

古城析木  悠久神秘

析木

它是我市現存擁有最多不可移動文物的城址,是我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鎮,它是十二星次之一,又是古代分野之地

析木地處海城東南25公里,歷史悠久,古蹟眾多,不僅有石棚、金塔、鐵塔,還有黃瓦窯等。在我市進行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析木鎮被列為全市唯一的普查試點,共普查到不可移動文物24處,其中新發現18處、複查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各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析為何發(sī)音?析木為何意?作為地名,析木是否在遼以前就已出現?它與史書典籍分野中的析木是否有聯絡?市博物館副館長李剛為我們——撥開迷霧。

析木城鎮今猶在

析木城城址位於海城市析木城鎮內,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古城,四周環山,中間盆地,來自孤山、岔溝、接文三條河流在其境內匯成海城河上游。在古代軍事中,析木應該是兵家必爭之地。即便今天,析木也是去往岫巖、丹東、鳳城、本溪的交通樞紐。

古城析木的遺址就在析木鎮的鎮中心,漢代及遼金時期古城較為繁華,城址主要用於工、農業生產和居住場所。據文物普查資料記載,城池為土築方城,設有東、西兩門。南北長364米,東西寬322米,城基寬8米,城外有護城河。城內高,城外低。20世紀80年代,城牆仍可辨認。城內西北角原有遼金二代建的鐵塔寺,今寺已損毀,鐵塔尚存。20世紀90年代,析木城城牆已無存。1980年,在城內西南角曾發現窖藏一處,出土漢代“半兩”錢幣十餘公斤,共2800餘枚。從發掘出土的陶器及農業用具來看,古城應建於漢代,現存城址應屬遼金城址。

據史料記載,遼代於析木縣置銅州廣利軍,設銅州廣利軍刺史一員,屬澄州。金仍在這裡置析木縣,設縣令一員,縣丞一員,縣主將一員,錄澄州府。元大德元年(1297年),將澄州所屬的臨溟、析木二縣俱廢。1982年,海城市人民政府將析木城城址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析木城城址現存眾多歷史遺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析木石棚。此外,還有龍鳳峪山城、遼代金塔、鐵塔以及為清代關外“一宮三陵”等皇家建築燒製琉璃構件的黃瓦窯遺址。

從字面尋找“析木”的歷史

市博物館副館長李剛說,“析木”二字蘊藏著許多含義。為了研究其歷史,他翻閱了大量史料,並在《“析木”音義探究》論文中,理順了“析木”的來龍去脈。

“析”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在已發現的甲骨文中,人們已找到了“析”字的蹤影,有關“四方風”就記載 “東方曰析,南方曰夷。”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析字的注音為xī,並無sī音。在《康熙字典》中“析”字注音有二,一是“xī”音;二是“sī”音。

《類篇》是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書。此書明確註明“析,斯音”。《索隱》,又稱《史記索隱》,由唐代司馬貞撰,其書運用大量的文獻作校勘材料,為歷史考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古代北方人發“析”等音時,必先從舌尖出聲,發聲為sī。可見,海城當地人之所以讀“析”為sī音,就是因為這個讀音至少已經延用了千年,才使古音得以流傳至今。

“析木”本義為劈開木頭。明代方孝孺在《雙桂軒銘》中寫道:“扶桑可薪,析木可焚”,即為此意。而“木”,古時指樹,森林,按上文甲骨文“東方曰析”的敘述,“析木”也可以理解為“東方的大森林”,即指我國河北、遼寧等地的大片森林。

在天為星次 在地為分野

在我國古代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把黃道帶分成十二個部分,叫做“十二星次”,析木就是其中之一(陰曆11月9日—12月6日)。《左傳》、《國語》、《爾雅》等書都有關於星次的記載。按《漢書·律曆志》載,日至其初為立冬,至其中為小雪。

李剛說,我國古代先民很早就知道天文與農耕緊密相關,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析木次,自尾十度至鬥十一度,其間為漢津(銀河)。尾,東方木宿之末;鬥,北方水宿之初;次在其間,隔別水木,故曰“析木”。《漢書·律曆志下》載有:“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終於鬥十一度。”再如“孟冬者,日月會於析木之津”,這裡就是把星次和二十四節氣相聯絡,用來說明節氣的變換。

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代人的智慧,分野是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人依據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面說,稱作分野。

析木次為燕的分野,屬幽州。“尾十度至南鬥十一度”所對應的分野約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中西部。《國語·周語下》載有:“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呂氏春秋》也載有“禹東至析木地”。這裡的“析木”均為古代幽燕地域的代稱。

在中國歷史上,除析木與星次和分野有關外,大梁和析津也是如此。大梁,為十二星次之一,同時又為戰國魏後期的都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析津,即為析木之津(析木星次間的銀河),又指析津府,現在的北京全部及天津、山西、河北等地區。

重要考古價值尚待研究

析木在天為星次、在地為分野,為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天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是用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週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專案。科研人員根據《國語·周語下》的敘述,結合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歷史地理學等領域研究成果,確定武王克商的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

同時,析木為確定遼代鐵州所在地提供重要依據。遼代鐵州在營口還是在鞍山,曾有較大爭議。後來,人們注意到金代王寂在《鴨江行部志》中載有“戊戌(二月十九日),宿析木之法雲寺。析木,蓋先君之舊治。”“已亥(年二月二十日),宿湯池縣護國寺。湯池,本遼時鐵州”。據此,析木為確定鐵州在營口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與鎮寧寺一樣,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析木城城址也有尚未解開之謎。普查中,市文物普查隊在鞍山地區共發現巖刻五十餘處,析木就是巖刻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析木地區的巖刻分佈在析木石棚附近,而且是在龜形石上,狀如梅花、棋盤、北斗及日月等,其形成年代及成因尚未確定。

析木在史料中多次出現,它為研究遼南乃至東北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市博物館與本報希望有更多的歷史專家和學者共同關注析木歷史,解開巖刻等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