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由 新京報書評週刊 發表于 旅遊2023-01-20
簡介《季拉妲和食人怪》出版30年後,為表示對這本書的反抗,法國童書作者、同時也是開心學校出版社編輯的安娜依斯·維智樂創作了一本《小食人怪的午餐》(LE DEJEUNER DE LA PETITE OGRESSE),講述一個七歲的小女孩食人怪和她

新天和城堡怎麼畫

在過去很多期的主題書單中,我們致力於從不同方向串聯多本童書來完成對某一主題的闡釋。收錄在該主題下的書大多具有相似的創作意圖,雖然故事創意各不相同。其實,還有一些童書正好反過來,它們對故事的設計是相似的,但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卻大相徑庭。

就像編劇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模板,在童書創作中,後來者也多多少少會借鑑大師們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不僅如此,童書大師還會刻意用一個相似的故事去挑戰已成名的作品,只是因為他不同意那本書裡的觀點。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致敬與反叛就這樣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正是有這種交鋒,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源源不斷地出現。

今天我們來看三組情節類似、立意卻不同的繪本。其中就包括湯米·溫格爾對莫里斯·桑達克的反叛。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撰文 | 李茵豆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魔人做飯的季拉妲和食人怪小女孩:不一樣的兩性關係

湯米·溫格爾的《季拉妲和食人怪》,最早於1967年在紐約由哈珀兄弟出版社出版,講述一個金髮碧眼愛做飯的小女孩季拉妲和食人怪之間發生的故事,此後這本書一直在各國備受爭議。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季拉妲和食人怪》,湯米·溫格爾 著,簡體中文版2016年由魔法象引進。

孤獨的食人怪長相可怕,最喜歡拿小孩當早飯。鎮上人們都把小孩藏起來了,只有住在遙遠山谷的農夫和季拉妲不知道這件事。有一天,生病的農夫讓季拉妲替他去趕集。季拉妲遇見了正餓著肚子的食人怪。她沒有害怕,反而想“這個餓壞了的大男人真可憐”,把用來趕集的食物都拿了出來,做了一頓大餐,好吃到讓食人怪忘記了小孩的滋味。

食人怪請季拉妲到自己的城堡裡住,為自己和其他食人怪做飯,並且付給她金幣。季拉妲將父親也接了來。食人怪們吃飽喝足,跟著季拉妲開始學做飯,漸漸地,大家都忘記了吃小孩的事……

一直到這裡,都是一個非常湯米·溫格爾式的故事,正如他更廣為人知的《三個強盜》。強盜打劫了一個金髮小女孩芬妮,芬妮卻一點都不害怕他們,還想要一起玩耍。強盜們被芬妮的純真善心打動,最終大家一起快樂生活。湯米·溫格爾自己也認為,這是一個透過小女孩的恩典讓邪惡轉化為善良的故事。“世界上存在邪惡,但邪惡是可能轉變為善的。”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吃得正開心的食人怪和在做飯的季拉妲。

但《季拉妲和食人怪》故事的結尾,引起了諸多家長的不滿:過了一些年,季拉妲長成了美麗的姑娘,她和食人怪相愛後結婚,生下了好幾個孩子。繪本最後一頁是季拉妲和食人怪一家幸福生活的畫面。戴著紅色尖帽子的、看起來年紀最大的孩子背後偷偷握著叉子和一把尖刀,未改食人習性的模樣。

很多家長擔心這本書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糟糕的暗示,讓孩子降低對陌生人的警惕。但也有國外讀者提到,這本書是他/他孩子的最愛。“我的孩子們喜歡這本書,孫子們也喜歡這本書,我認為,事實上,他們尤其喜歡可怕的食人怪被小女孩馴服與改造的部分。孩子們喜歡看到這樣的書——在裡面,孩子獨立自主地行動,並且拯救自己。在現實世界裡,我會同意讓一個小女孩每天給爸爸做飯,還在爸爸生病時獨自去趕集嗎?當然不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喜歡虛構。”

儘管湯米·溫格爾自認為這是個“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故事,季拉妲的行為體現出了女孩的勇敢和主動性,但這顯然不足以說服讀者。《季拉妲和食人怪》出版30年後,為表示對這本書的反抗,法國童書作者、同時也是開心學校出版社編輯的安娜依斯·維智樂創作了一本《小食人怪的午餐》(LE DEJEUNER DE LA PETITE OGRESSE),講述一個七歲的小女孩食人怪和她的獵物的故事。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小食人怪的午餐》,安娜依斯·維智樂 著,這本書有繁體中文版,譯為《我和午餐戀愛了》。

小食人怪捕捉獵物的方法比較機智——畢竟和傳統男性食人怪相比,她沒什麼體力優勢。她製作籠子陷阱,裡面裝小蛋糕,放在森林裡。愚蠢的人類小孩兒被蛋糕吸引著走進籠子,被小食人怪帶走,哭著打電話給媽媽卻為時已晚。

這次的獵物是一個人類小男孩。他鑽進了籠子,但不是被蛋糕吸引。他不哭、不鬧,也不給媽媽打電話,而是對小食人怪說,我覺得你很可愛。你是食人怪嗎?我有讀過一本有關食人怪的書噢。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小食人怪的午餐》插圖。

小食人怪覺得這次的獵物格外蠢。她給他鹽和胡椒,他還多要了一些醋。小男孩自己打開了籠子,幫她打掃衛生、拖地、洗碗,甚至修好了籠子……小食人怪不知不覺開始剋制自己想吃掉他的慾望。然而這畢竟有悖食人怪的家族傳統,沒吃到小孩的小食人怪因此生病,只能躺在床上。男孩日日夜夜照料著她,握住她的手,陪在病床邊。

直到有一天夜裡,虛弱的小食人怪喊著“我要吃,我要吃”,張嘴咬住了他的手。男孩終於感覺到恐懼,選擇了離開……

這個故事從各個層面看,都是對《季拉妲與食人怪》的迴應。故事的最後,長大後的小男孩念念不忘食人怪,有一天還是回到了森林,而這時的食人怪也長成了年輕美麗的女子,他們結婚了,生了一堆孩子。最小的那個女孩獨自在森林裡撿樹枝,壞笑著練習製作籠子。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小食人怪的午餐》插圖。

《季拉妲和食人怪》的故事開始於力量極端不對等的情境,季拉妲看似主動,在讀者眼中依然顯得毫無選擇——食人怪隨時可以改變主意,將她吃掉,而她也沒有逃跑的可能。《小食人怪的午餐》中,顯然淡化了這一力量對比,當然這也是基於現實世界男性和女性天然存在的體力差異。小食人怪要把獵物運回家,甚至還得藉助推車。而她苦心製作的籠子,小男孩其實很容易就可以開啟。他隨時可以離開,留下只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改變季拉妲“被吃掉”命運的,是她做的美味食物(湯米·溫格爾用了極大的文字和圖畫描繪它們),食人怪則回報她以金錢和舒適的住所。而在《小食人怪的午餐》中,維繫著小食人怪和她獵物的,則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陪伴和情感。小食人怪並非因為滿足了饕餮之慾而放棄吃小孩,而是為了朋友努力隱忍自己的天性,這也顯得更加真實又努力。

如果說湯米·溫格爾是代入了“食人怪”的身份,試圖創造一個滿足自己童年幻想的故事,並建構了一種在當時頗為典型的傳統男女關係:男性強壯、邪惡、掌握金錢和力量,女性柔弱、善良、熱愛做飯與照顧人;安娜依斯則同樣從自己的生活和女性視角出發,在《小食人怪的午餐》中構建了一個力量更均衡、更溫柔的兩性關係。因而,同樣是以結婚和生一堆孩子作為結局,《小食人怪的午餐》收到的讀者評價則積極許多,亞馬遜讀者評論大都是“很受我三歲/五歲/七歲女兒的喜愛”。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給小熊的吻”和“不要媽媽吻的貓”:乖小孩變叛逆小孩

與其說是“致敬”,不如說是反叛或挑戰。雖然湯米·溫格爾自己原本在童書界也是以“反叛者”的姿態出現的。他的許多繪本作品如《克里克塔》《八爪魚英雄》《英雄禿鷹奧蘭多》主角都是令人討厭的動物,比如蛇、蝙蝠、章魚……在湯米·溫格爾以前,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還沒有人敢用蛇當一本兒童繪本的主角。

在《不要給媽媽吻》中,湯米·溫格爾點名挑釁的物件,是他的好友,和他並肩反抗那些“給乖小孩看的甜美故事”的莫里斯·桑達克。由桑達克繪製插圖的《給小熊的吻》(A KISS FOR LITTLE BEAR),最早由哈珀·柯林斯出版於1968年。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給小熊的吻》,中文版已由蒲公英童書館引進,收錄在《親愛的小熊》套裝中。

小熊畫了一張畫,拜託母雞送給外婆。外婆收到之後,託母雞回給小熊一個吻。母雞傳給了青蛙,青蛙傳給了貓,貓傳給了公臭鼬,公臭鼬遇見了母臭鼬,它們親來親去沒個完……故事的最後,母雞還是將吻帶給了小熊。臭鼬也舉行了他們的婚禮,所有小動物都出席了。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給小熊的吻》插圖。

《給小熊的吻》是莫里斯·桑達克和故事作者埃爾斯合作的《親愛的小熊》(Little Bear)系列之一。埃爾斯是紐約一名低年級小學老師。系列故事大都圍繞著小熊和媽媽的對話進行,小熊溫柔敏感,而熊媽媽總是陪伴在他的身邊,滿足他的小小需求。

湯米·溫格爾則畫了一隻氣鼓鼓的、瞪圓了眼的小貓託比,在標題即喊出了:不要給媽媽吻!(NO KISS FOR MOTHER)。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不要給媽媽吻》。湯米·溫格爾 著,1973年哈珀出版。

小貓託比的媽媽像小熊的媽媽一樣愛自己的孩子,給他準備喜歡的飯菜和暖和的衣服,隨時給他親親。但已經上小學的託比卻討厭這一切,他拒絕吃飯,不穿媽媽準備的衣服,不刷牙,甚至躲在廁所抽菸。媽媽無時無刻的愛讓他感到窒息甚至做噩夢。託比在學校用彈弓、臭氣彈、鞭炮做各種惡作劇,直到和朋友大打出手……來學校給託比送飯的媽媽看到這一幕,親他、安慰他,託比卻憤怒地對媽媽大吼出了心裡話:“親,就知道親,我不喜歡親親,我不想要親親,早安親親,舔著親親,溼乎乎的親親!!!”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不要給媽媽吻》插圖。擺在家庭餐桌上的威士忌酒瓶也引發爭議。

這本書1973年由哈珀在美國出版後也引起了爭議,包括家庭餐桌上的酒瓶、抽菸、爸爸揍託比、學校鬥毆等情節。湯米·溫格爾認為,這是他“最具自傳性”的作品之一,小貓託比就是童年時的他,過分溺愛的母親,隨時用拳頭解決問題的父親,充滿暴力與衝突的家庭和校園環境,亦來自他的童年經歷。整個故事的背景透過圖畫中的細節顯示是在20世紀30年代,即湯米·溫格爾的童年時代。

湯米·溫格爾原本還在封面上寫著“這本書是給孩子看的,不是給媽媽看的”。他也提到,《不要給媽媽吻》來自對《給小熊的吻》的模仿——或者說挑釁。“《給小熊的吻》是我最討厭的兒童文學的例子。我從來不喜歡這樣,我沒法忍受我媽親我或者撫摸我。”

有總想要和媽媽親吻,沒有吻甚至會哭的小孩,也有其實並不喜歡親吻和觸控的小孩。小熊和託比可能就是代表著“乖小孩”和“壞小孩”的心聲吧。託比父母的行為也引起無限溺愛、卻沒有真正體察孩子心情和需要的家長的反思。

另一方面,從年齡來看,託比顯然比小熊要大一些。最早出版於1957年的《親愛的小熊》是哈珀分級閱讀“我會讀(I CAN READ)”系列的第一本。哈珀將這系列分級難度都標註為“1”,適合3-5歲可以嘗試獨立閱讀的孩子。而《不要給媽媽吻》從託比已經上小學的年紀和行為,以及整本書的閱讀難度來看,都適合至少7歲以上已經完全可以獨立閱讀的孩子。

兒童發展心理學表明,7-9歲也是孩子從幼兒到少年的過渡期,孩子到了小學,有了更強烈的獨立意識,產生叛逆心理,想要脫離父母,覺得自己是“小大人”了。總想要媽媽親吻的小熊,過幾年也可能會成為叛逆淘氣的託比吧?當然,在《不要給媽媽吻》的最後,聰明的託比還是用自己的行為向媽媽認真表達了歉意,同時仍堅持了他的原則,沒有親親。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我不在乎”和“臭㞎㞎”:一次成功的致敬

當然,桑達克的內心並非《親愛的小熊》裡展現的“乖寶寶”。正如《給小熊的吻》故事中,乖小熊畫了送給外婆的畫,卻是一幅野獸——正是他的名作《野獸國》中的一位。

在莫里斯·桑達克獨立創作圖文的《皮埃爾》(PIERRE),則描繪了一個頑固的“壞小孩”。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皮埃爾》,莫里斯·桑達克 著,哈珀柯林斯於1962年出版。

皮埃爾的口頭禪是“我不在乎(I DON’T CARE!)”。不管發生什麼,他都只說這一句話。皮埃爾的爸爸和媽媽要一起出門,皮埃爾說,“我不在乎!”於是他們丟下皮埃爾獨自在家。一頭飢餓的獅子來到皮埃爾家,獅子說:“你想死嗎?”皮埃爾說“我不在乎”,獅子說“我可以吃了你”,皮埃爾也說“我不在乎”。皮埃爾就這樣被獅子吃掉了。

皮埃爾的爸爸媽媽回到家,獅子病懨懨地躺在床上。皮埃爾的爸爸媽媽怒問獅子:“皮埃爾在哪?”獅子說:“我不在乎。”皮埃爾的爸爸媽媽把獅子送到了醫院。“獅肚逃生”的皮埃爾這回終於乖乖地說“我在乎”,騎著獅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

美國讀者凱蒂·菲茨傑拉德(Katie Fitzgerald)曾提到,在自己小學一年級讀到這本書時,為“獅子把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吃掉了”的情節感到不安,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皮埃爾最終學會了說“我在乎”,成為一個大家心中的“好孩子”。就像小時候的她,以“好孩子”自居,因而讀到虛構作品中像皮埃爾這樣的“壞孩子”形象,給她帶來一些道德優越感。

如果說“我不在乎”並非多麼惡劣的口頭禪,那麼,“臭㞎㞎”呢?2002年,出生於美國、居住在巴黎的絲特凡妮·布萊克就畫了這樣一隻兔子。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臭㞎㞎》,絲特凡妮·布萊克 著,中文版已由蒲蒲蘭繪本館引進,收錄在《超人兔》套裝中。法語版書名是CACA BOUDIN,開心學校出版社2002年出版。

小兔子西蒙的口頭禪是“臭㞎㞎”。不管發生什麼,他都只會說“臭㞎㞎”。他對狼說“臭㞎㞎”,狼把他吃掉了。回到家,狼太太問他去哪兒了,狼說“臭㞎㞎”……

狼覺得不舒服,去看醫生,對醫生說“臭㞎㞎”,兔爸爸醫生大吼,“你吃了我的小兔子!”。兔爸爸抱著得救了的小兔子說“噢,我的小臭㞎㞎”,小兔子吃驚地說:“爸爸,你怎麼了,我的名字是西蒙啊。”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臭㞎㞎》插圖。

《臭㞎㞎》是絲特凡妮“超人兔”系列故事的第一本。在這之前,她已經和法國開心學校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幾本不成功的繪本,直到主編說,再給她最後一次機會,“如果這次的繪本還不行,可能就沒有下一本了”。

絲特凡妮知道主編最喜歡桑達克,於是回家研究桑達克的所有繪本,最終仿照《皮埃爾》的整個結構和故事核心,創作了《臭㞎㞎》。《臭㞎㞎》包括其後的整個“超人兔”系列在法國大受歡迎,而主編甚至沒有看出,《臭㞎㞎》的原型來自《皮埃爾》。從未學過繪畫的絲特凡妮在超人兔的畫面上,則更多借鑑了她的偶像湯米·溫格爾的粗線條、簡單色塊式風格。

在《臭㞎㞎》中,絲特凡妮·布萊克更改了《皮埃爾》的結尾——第二天,兔爸爸對小兔子說“該刷牙了”,小兔子回答說:“屎球球!”

這使得整本書比《皮埃爾》多了些趣味,或者說正是整本書最好笑的“底”,減少了《皮埃爾》中的說教感,但也引起了一些讀者擔憂。《臭㞎㞎》在2010年由蒲蒲蘭繪本館引進簡體中文版後,同為繪本創作者的麥克小奎曾在豆瓣評論:

故事沒有一個完全正確的導向。家長買這種書的時候大半兒都是正在受這方面的困擾……如果單就描寫孩子當前身心年齡的特點,的確是很鮮活、寫實,而且故事很有趣兒。但奔著“解決問題”去的爸媽,在這本書裡找不到答案。不考慮實際意義的話,是本好書。(有不同意見的童鞋歡迎pk我,或者將來我有孩子了,給ta講一次看,結果是他越發覺得這麼說很好玩兒也開始這麼說,還是,Ta認為這只是個故事,而已。)

《臭㞎㞎》包括整個“超人兔”系列之所以受歡迎,正是孩子們從這隻小兔子身上看見了自己。小兔子西蒙不要去幼兒園、不想睡覺、不想看牙、挑食……有些問題解決了,有些沒有。絲特凡妮·布萊克並非描繪現實,而是創造一個幽默可以化解一切困難的虛構繪本世界。或許我們可以先接受一個觀念:繪本並非用來給父母“解決問題”用的。而且即使孩子學著說“臭㞎㞎”,不是也很可愛嗎,我也想每天大喊“屎球球”!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新京報書評週刊

新京報書評週刊2003年創刊,每週五出版發行,口號是“閱讀需要主張”。書評週刊氣質是嚴肅而有趣,主要評價國內外出版的大眾類優秀圖書。

608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文化客廳

新京報文化客廳,用文字搬運想象,一起尋找新的可能。

103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新京報小童書

《新京報·書評週刊》童書分舵。

247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挑戰湯米·溫格爾和莫里斯·桑達克:繪本中的致敬與反叛

《新京報·書評週刊》11月25日專題《紅塵戀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