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典型引路”讓沿邊村寨展新貌——普洱市江城縣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示範點一瞥

由 民族時報 發表于 旅遊2023-01-24
簡介據介紹,立足乾田團墩村民小組周邊有萬畝生態茶園、萬畝沃柑基地,擁有原生態的民俗、服飾、語言、舞蹈、飲食等瑤族傳統文化的優勢,江城縣各級各部門根據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指標,打造了以傳統特色民居、農特產業發展、瑤族文化傳承基地、遊客服務中心為主

普洱市屬於邊境市嗎

“用3年時間將374個沿邊行政村(社群)初步建成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成為富邊的樣板、穩邊的示範、守邊的屏障。”2021年,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標,一直激勵著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這座邊境小城。

據悉,普洱市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專案覆蓋江城、瀾滄、孟連、西盟4個縣、16個鄉鎮、44個沿邊行政村(社群),素有“一城連三國”區位優勢的江城縣便涉及其中11個村。

“聚焦普洱市‘加快推進44個沿邊行政村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擬重點建設25個示範點’的任務,江城縣強化典型引路,突出抓‘點’成‘典’,積極上報6個示範點,目前整董鎮曼灘村曼灘村民小組、康平鎮瑤家山村乾田團墩村民小組、曲水鎮高山村土卡河村民小組3個示範點建設已初見成效。”江城縣委統戰部副部長謝興平介紹。

8月31日,“喜迎黨的二十大 推進邊境現代化——中央媒體民族團結採訪雲南行”採訪團走進江城縣2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示範點,特色鮮明的小康村呈現在眼前。

“典型引路”讓沿邊村寨展新貌——普洱市江城縣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示範點一瞥

載歌載舞的曼灘村民小組村民

傳統古村落裡的“現代化”

穿過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一棟棟古老的傣族傳統幹欄式建築映入眼簾。與相鄰村子的獨棟小樓房不同,這樣的古村落在綠水青山間更加生機勃勃。

這裡,便是曼灘村民小組。

“曼灘村與寮國毗鄰,是一個以傣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曼灘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張少文介紹,這裡的傣族傳統幹欄式建築群年代久遠,獨具韻味。

其中,117戶村民居住的曼灘村民小組保留了完整的建築群,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曼灘傣族傳統民居建築群入選普洱“十大歷史建築”。

2021年,曼灘村民小組被列為江城縣第一批現代化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6個示範點之一。目前,19項指標已經基本完成。

作為傳統古村落,該如何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曼灘村民小組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我們非常重視傳統村落保護與小康村建設協同推進,既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也實施整體傳統村落的保護。”整董鎮副鎮長白春怡介紹,以“改造提升基礎設施、農村垃圾治理、人居環境提升”為重點,整董鎮嚴格按“如舊建新、保留特色”的原則,對曼灘村民小組進行活動場地建設、串戶路硬化、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牢全村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透過“農旅融合+休閒體驗+文化傳承”模式,重點依託曼灘的傣族特色歌舞、飲食文化和資源優勢,將稻田文化、民俗文化與鄉村旅遊結合,轉變“魅力鄉村”為“美麗經濟”,打造“休閒旅遊+文化創意+康體養生”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推動建成小康鄉村。

在曼灘村民小組小廣場旁,“嚴格遵守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的宣傳欄格外顯眼。除了江城縣傳統村落保護條例,一幅清晰標註著“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的曼灘村保護區規劃圖似乎時刻提醒著這裡的傣族群眾——古村落保護是推進現代化程序中的重要課題。

“典型引路”讓沿邊村寨展新貌——普洱市江城縣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示範點一瞥

正在採茶的乾田團墩村民小組村民 供圖

搬遷村寨裡的“大融合”

獨具瑤族特色的小樓、平整的水泥路、生動的民族牆繪等引人注目,寬敞的主題廣場、健身廣場、籃球場等一應俱全……踱步於乾田團墩村民小組,當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來源更加具體形象。

乾田團墩村民小組是一個瑤族村寨,毗鄰國家一類口岸勐康口岸。2019年,由瑤家山村的王納碑、六家、老象腳和中平村的幹龍洞小組等2個村4個村民小組72戶307人易地搬遷建成。

“以前我們住茅草房、走泥巴路,孩子上學要走10多公里,生活十分艱苦;現在房子蓋好了、路也修好了,生活十分方便……”對比今昔,乾田團墩村民小組一組組長鄧慶文說。

據介紹,立足乾田團墩村民小組周邊有萬畝生態茶園、萬畝沃柑基地,擁有原生態的民俗、服飾、語言、舞蹈、飲食等瑤族傳統文化的優勢,江城縣各級各部門根據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指標,打造了以傳統特色民居、農特產業發展、瑤族文化傳承基地、遊客服務中心為主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還配套建設水、電、路和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奮力推進乾田團墩村民小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

這個邊境線上的搬遷村寨,藉著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契機,成為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而在乾田團墩村民小組二組組長李美春心中,還有更大的改變。

“以前我們瑤族居住在大山裡,互相之間離得很遠,交流很少。現在住在一起了,誰家飯菜好了,都會召喚一聲一起吃,交往也更加密切了。”對於李美春而言,現在居住在乾田團墩,真正有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感覺。

據悉,在加快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硬體設施建設的同時,乾田團墩村民小組還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透過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引導瑤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同時深入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交融,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最終達到思想觀念現代化與經濟發展現代化、社會事業現代化、基礎設施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齊頭並進。

如今,乾田團墩村民小組建設了民族團結主題廣場、瑤族文化新村展示館等,鄰近的村寨經常來到這裡,交流學習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的經驗做法;同時,乾田團墩還積極舉辦盤王節等傳統節日,大家齊心協力譜出了民族團結曲……(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胡嬌 文/圖)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