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由 馬首瞻 發表于 旅遊2023-02-01
簡介魯迅瞬間覺得“學醫有何用”,清朝人在精神上的木麻,要遠遠超越身體的生老病死,這種精神的頑疾只能由文學才能醫治

魯迅是什麼樣的人200字

魯迅,中國近代文壇的領軍者。對於魯迅,後人往往只用“先生”二字作為稱呼,很少會有人過多地作出評價,因為魯迅就是魯迅,魯迅兩個字已經包含有關先生的一切。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我瞭解的魯迅先生,拿得起放得下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曾說自己是在1902年遠赴東洋留學,他先到東京學習,後來轉到仙台醫學院學醫。

留學期間,他見到清朝留學生在海外,依然過著提籠架鳥醉生夢死的生活,內心失望至極。日本留學期間,魯迅曾數次轉學搬家,目的是躲避那些不學無術的留學同胞,不屑與他們為伍。然而,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痛沒有伴隨搬家而散去,那股“弱國子民”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他只好找到十分關心自己的藤野先生訴苦說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

,藤野先生默不作聲。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真正讓魯迅變得“拿得起放得下”,是來自一場有關日俄戰爭的電影。日俄戰爭中,清朝人遭遇無辜屠殺的畫面。魯迅沒有想到,那時的清朝人愚昧到不知道反抗。魯迅瞬間覺得“學醫有何用”,

清朝人在精神上的木麻,要遠遠超越身體的生老病死,

這種精神的頑疾只能由文學才能醫治

。1906年7月,魯迅主動退學,從事文學翻譯工作。這年,他25歲。

我瞭解的魯迅先生,敢於突破傳統束縛

即使魯迅先生沒有犀利的文筆,他依然能夠成為近現代文學的泰山北斗。中國白話文文學創作起於魯迅,也就是說魯迅開啟白話文創作的先河。胡適先生最早提出白話文寫作的構思,並在1916年嘗試著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但胡適沒有找到白話文寫作的思路。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次年6月,錢玄同邀請魯迅用白話文進行創作。就這樣,中國首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因此誕生。《狂人日記》是魯迅首次用白話文進行短篇小說創作,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出封建社會里,人文的淪喪和人性的扭曲。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魯迅作為文學新人,剛一登場就身手不凡,就能寫出一部中國近代文學的封神之作呢?

其實,與其說魯迅在寫《狂人日記》,不妨說魯迅是在寫自己。

他看到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到清朝時體現在清朝人身上是多麼的愚昧無知和冥頑不靈。再加上,他在日本留學的所見所聞,點燃他內心渴望撕去“弱國子民”的標籤。他把以前積攢已久的悲憤、感慨、憤怒、焦慮、希望等等各種情感全部宣洩到小說中。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所以,魯迅的《狂人日記》是先生首次嘗試著衝破封建牢籠的束縛,他終於做到自己想象中的模樣,縱使得到的迴應微乎其微,但於自己問心無愧。這年,他36歲。

我瞭解的魯迅先生,有情有義有遠見

魯迅一生都在奔走呼號,從未停止過腳步,從未放下過筆桿,從未低頭乞求。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魯迅”。很多人以為魯迅只會寫白話文小說,殊不知魯迅的古體詩歌寫得更好。假如說魯迅不是生活在那樣的年代,也必然會以詩歌造詣留名文史。

1931年,李求實、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五位文學烈士遇害。魯迅聽說後,內心極度悲憤不已,他連夜寫出一首小詩以此作為紀念。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首詩寫得實在太好了。不僅把目睹戰友犧牲的悲愴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更是在借用詩歌的形式向死去的戰友表示,雖然自己沒有能力救他們,但會接過大家的遺志,用自己最擅長的文學與敵人鬥爭到底。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或許有些年輕人不瞭解那個年代,以為不就是文學創作,至於說得那麼驚心動魄嗎。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在那樣的年代裡,

很多文學戰士沒有老死在妻兒相伴床榻,大多數人或是突然死於行走的路上,或是秘密地死於地牢裡。

特別是那句“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此時的魯迅已經把生死看淡,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自己作為人群中的“看客”,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又不能做無謂的犧牲,只能忍住滿腔的憤怒,轉身走向刀光劍影中,站在敵人佈滿尖刀的“叢林”裡繼續鬥爭。這年,他50歲。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1936年,魯迅病逝於上海。臨終之際留給家人七句囑託:

一是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不在此例;

二是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三是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是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是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是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是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我瞭解的魯迅,是這樣的人……不求人人都勇敢,但願同胞有骨氣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悲。魯迅先生臨終時,似乎沒有表現出繼續憂國憂民的“格局”,只是對家人做一些簡單的交代。因為

他這一生為天下人該做的事都做了,該說的話也都說了,已經對得起“問心無愧”四個字

筆者想,若是魯迅先生仍有遺願,或許是

不求人人都勇敢迅,惟願同胞有骨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