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由 嵐揚鑑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當時社會已經混亂,到處都是割據勢力,李世民無奈只能選用武力的方式征服少數民族勢力,才會被稱為“天”,而對於楊堅來說,他的皇位來自於上一任皇帝的友好禪讓,所以並沒有經歷天下大亂和戰爭四起

黃山奇石金龜什麼

中國過去的長久歷史之中,無論從文化孕育出現還是社會文明開化程度來看,都集中在兩河流域的中原內部地區,再加上當時的地形環境以及交通條件等諸多限制,經常導致與領土邊緣的遊牧少數民族交流和了解減少。

久而久之,這些相對落後的邊疆地區被中原人視為缺少王化的“蠻夷之地”,這些地區因為地處偏遠形成了多個民族部落,如匈奴,鮮卑等。

自秦朝開始,中原政權與邊疆地區戰爭不斷,比如秦朝大將蒙恬攻擊匈奴,漢朝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等。當然,這種衝突並沒有長久地持續下去。

到了隋唐時期,中原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達成了少有的和平局面,隋文帝和唐太宗先後接受了少數民族“聖人可汗”和“天可汗”的稱號,這兩者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呢?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一、稱號的由來與含義

1.少數民族的稱號

“可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61年,是來自於鮮卑族部落的相關史書,又稱大汗,合罕。隨著少數民族的遷移和發展到公元四百年,到了匈奴地區,也就是當時的蒙古族,只不過當時周邊少數民族的發展程度無法與中原地區相比。

當時的中原地區已經完成了統一,邊遠的草原地區還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彼此征戰不休,從某種程度來看,此時戰火不斷的邊疆地區像極了中原地區的原始社會,並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所以在部落之間透過戰爭的方式來掠奪地盤和資源。

在當時,

一個部落都會存在一個“可汗”作為“意見領袖”,也就是領導者,來引導他們生存和生活,所以所謂“汗”,就是“部落首領”的意思,不過很快就變成了狹義稱呼。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2.汗稱呼上字首的出現

對於當時蒙古的少數民族部落來說,有強有弱,自然是弱肉強食,一些勢力不夠強大的部落自然而然

被一些大部落吞併,“鐵木真”所在的部落其實就是一個相對比較強盛的部落,其祖輩父輩都是部落中的“大汗”。

當時少數民族的汗位繼承也是由家族中的下一輩傳承下去,只不過傳到鐵木真這裡的時候發生了變化,當時的中原正處於一個少數民族並立的時期,鐵木真不甘心只做一個“大汗”,便在父輩的勢力基礎上開始了對周邊勢力的統一。

隨著對扎木合和乃蠻族的征戰,蒙古草原上的部落被鐵木真統一,自己也從“大汗”變成了“成吉思汗”,這個新詞語在蒙古語中乃是“大海”的意思,也就是說鐵木真對“可汗”這個稱號賦予了新的含義,一般都是根據其功績或目標確定。

鐵木真並不是第一個給“可汗”稱號賦予新字首和含義之人,雖然此事的開創者是誰已經無可考究,但是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天可汗”和“聖人可汗”的稱號,並且都是用在皇帝身上,這兩者究竟有什麼深意呢?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二、漢人皇帝的兩大“可汗”

1.李世民的“天可汗”

李世民乃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無論是軍事方面的作為還是政治方面的建樹,放眼整個歷史都是屈指可數的,李世民本身就是靠龐大的軍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而這個天可汗的稱號,也是和戰爭有關。

早年之時,唐朝政權初步建立,當前面對的環境比較複雜,由於後期隋朝的叛亂,中原大地淪為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唐政權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個,在李淵的命令之下,李世民開始帶兵平定這些散亂的割據勢力,並且逐漸實現了統一。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和其他朝代一樣,第一時間就是針對少數民族,自李世民登基之後,開始對邊疆東突厥等少數民族發動戰爭,並於貞觀四年將東突厥打敗。

而後為了邊疆地區的長時間穩定,太宗李世民沒有將其趕盡殺絕,而是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示好,最後由當時東突厥投降的首領為李世民獻上“天可汗”的稱號,李世民對此也是表示接受。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2.楊堅的聖人可汗

其實在李世民之前,也有一位漢族皇帝有著可汗的稱號,那就是被李世民滅亡的隋朝的第一人皇帝,隋文帝楊堅,被東突厥稱為“聖人可汗”,其全稱其實為“聖人莫緣可汗”。

隋文帝本身就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因為自身才華出眾,所以官位是越坐越高,從功曹逐漸到縣令,再到大司馬,最後到了丞相的位置,隨著其勢力的逐漸龐大,北周的皇帝選擇了禪位給楊堅,就這樣隋朝建立。

新朝建立之後,楊堅除了穩定內政發展經濟之外同樣需要處理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但是楊堅的做法與李世民不同,相比於李世民的戰爭鎮壓,楊堅採用的是一種懷柔的收編和感化政策,主要以軍事防禦和安撫為主,對少數民族實施安撫。

甚至還著手化解少數民族分裂部落之間的矛盾,有效地減少了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到後來各個部落趨於穩定之後,楊堅被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莫緣可汗”。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三、兩者的異同

1.共同點

首先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稱號,共同點都比較少,比如都有首領的含義,都是在解決邊疆少數民族部落問題的時候獲得的,這些共同點,其實還要繼續回溯到少數民族的“可汗制度”上面去。

根據記載,“汗”這個稱呼其實除了用來表示首領之外,一般還會用來一個人的才華與特質,前面的字首大都與本人自身的性格有關,比如在此前曾經有一位“藹苦蓋可汗”這個字首在少數民族語言中的意思為“姿態美好”。

由此可以知道,這兩個稱號的最大共同點是,都用來表示對本人的一種讚美和尊敬,並非少數民族部落實際上的領導人,此外便再沒有什麼值得深究的共同點,畢竟朝代背景完全不同。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2.兩者的不同點

其實兩者的不同點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具體含義不同,這個不同點是來源於另外一個不同點,那就是二人對少數民族不同的處理方式,李世民直接採用戰爭這種相對極端的方式,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掛鉤的。

當時社會已經混亂,到處都是割據勢力,李世民無奈只能選用武力的方式征服少數民族勢力,才會被稱為“天”,而對於楊堅來說,他的皇位來自於上一任皇帝的友好禪讓,所以並沒有經歷天下大亂和戰爭四起。

對於楊堅來說,為了儘快穩定朝廷內外,最好就是採用和平的方式進行,才會對少數民族進行和平的引導和促進,並不帶有武力和戰爭,所以被稱為“聖人莫緣可汗”。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天,在少數民族中就是頂尖的象徵,幾乎無人能與之比肩,這表示少數民族對李世民是一種“懼怕”和屈服的態度,將其視為高不可攀的“上天”,才稱之為天可汗,儘管其促進了少數民族和中原的關係,但是依舊有上位者的威壓。

相比之下,楊堅的“聖人”稱號就比較平易近人,漢語中的聖人大都是一種“傳道受業解惑,引導”的作用,在問題講解上總是用一種一視同仁的態度來處理,所以才會給“楊堅”這個稱號,而李世民的稱號獲得有一定的“被迫性”,楊堅則不存在。

所以僅從稱號含義上,就可以看出許多的差異,來源,含義,甚至可以映射出倆人對少數民族迥然不同的態度。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第二個不同點,就是楊堅的稱號有一部分來自於少數民族語言,李世民則沒有,對於李世民的“天”,只是來自於漢語,並且意思簡單,就是頭領皇帝的意思。

楊堅則不同,“聖人莫緣可汗”,聖人二字來自於漢語,而莫緣二字則是出自少數民族語言。

根據研究,“莫緣”一詞在漢語之中並沒有準確的翻譯,它是來自於“突厥語”中的發音直譯,其具體的含義在當時並沒有詳細記錄,隨著其演變,類似的詞語卻使用至今,所以根據還原,“莫緣”在少數民族語言之中有“富有”的意思。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當然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楊堅的“聖人莫緣可汗”在少數民族的部落之中依然可以成為首領,也就是說,雖然不能統治少數民族,稱號卻是少數民族的稱號。

意義在於楊堅既是突厥可汗,也是中原皇帝,這一點是李世民的“天可汗”所不具備的。

總結

由此可見,李世民和楊堅雖然都從少數民族那裡有了“可汗”的稱號,但是含義存在明顯差異,楊堅的稱號明顯更具有意義和權威性,李世民的天可汗就像是攻打少數民族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