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由 墨染輕雲文史苑 發表于 綜藝2021-06-05
簡介而《西廂記》的原型則是來自,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深情又多情的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

西廂記中的愛情觀念是什麼?

《西廂記》作為元雜劇的壓軸之作,張生和崔鶯鶯這對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一波三折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西廂記》的原型則是來自,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深情又多情的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故事是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開始的。元稹出生於,河內縣清化鎮的趙後村,趙後村的鄰村是崔莊村。村裡有一名女子叫崔小迎。二人從小一起玩耍。

長大後崔小迎生得是出水芙蓉,美麗超群。元稹和小迎二人私定終身。

後來元稹進士極地,22歲時離開長安去河中府做事,期間與17歲的雙文姑娘熱戀。這段愛情非常熱烈,元稹寫了很多詩篇予以述說。其中還有偷情內容的露骨描寫。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元稹可謂是始亂終棄的代表。有句歌詞說得好“遙遠的溫柔,解不了近愁。”現實裡的愛情穿越不了時間和空間,更抵擋不了地位和財富,不似《西廂記》裡的長情,愛情是會過期的。一見傾心,兩小無猜,從來不是愛情的保鮮劑。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後來元稹從政,深受太子少保韋夏卿的賞識,於是他與韋夏卿之女韋叢婚配。從此一生再也沒有見過小迎一面。他也徹底拋棄了雙文。甚至還寫詩詆譭她。

根據這兩段素材,元稹創作了《鶯鶯傳》。故事中的張生對鶯鶯也是始亂終棄。而且作者還借張生之口,反汙鶯鶯為“尤物”、“妖孽”。宣傳男尊女卑的思想。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所謂好聚好散,分手時見人品。

如果愛情不能終成眷屬,無疾而終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單方的深情,單方的詬病,甚至雙方的仇恨,都辜負了初墜愛河時的賞心悅目。既然不能相濡以沫,何不相忘於江湖。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元稹的行為受到很多人的不齒。但是畢竟《鶯鶯傳》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流傳渡頗廣。併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

宋代一些文人以此進行再創作。這些作品對鶯鶯的命運給予同情。對張生的薄情行為進行批評。但是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流傳了四百年的時候。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人稱董西廂)問世了。董西廂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做了根本性的改造。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精神。戲曲以鶯鶯張生私奔做結。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不知道元稹在寫這段傳奇小說時究竟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是勝利者的炫耀,還是對曾經年少無知的不齒,或者僅僅是作為文人的創作素材……不管怎樣,後人對於這部傳奇竟如此較真。是元稹沒有料到的。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也同樣適用於愛情,有人說愛沒有原因,愛沒有對錯。但是事實卻是,元稹的愛情觀卻讓旁人糾正了幾百年。愛情裡的男女,在是情感的迷魂陣裡,薄情而不能自知。深情而不能自拔。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大約又過了一百年,王實甫的《西廂記》(人稱王西廂)誕生了。《西廂記》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但是在此基礎上,王實甫不僅寫了張生的痴情和風度,更寫了張生的才華,同時也寫了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才子的代表。

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劇中一再出現,取得了比鶯鶯更重要的地位。正因為這部戲,後來“紅娘”就成了媒人的代名詞。

劇情以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圓滿結局。唐代的元稹,也寫下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儘管越多情,越該死,但是所幸這位多情才子,最終找到了那個能讓他專情的女子。

從《西廂記》看現實裡的愛情

愛情裡所有的白頭偕老,都是勢均力敵。落魄才子一定要高中狀元才能取得大家閨秀。出生貧賤的小家碧玉等到永遠是薄情郞。作為旁觀者,是沒有權利去譴責誰,畢竟所有的心有靈犀,都要在同一高度。愛情裡的一成不變,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崔鶯鶯的原型崔小迎原地等待,註定了一別兩茫茫。畢竟,他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