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由 京畿有道 發表于 綜藝2021-07-14
簡介湯顯祖從這樣的時代思潮出發,借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一方面真切體現在封建理學的壓抑之下,杜寶夫婦、陳最良、石道姑等人人性的被扭曲狀況,另一方面又極為強烈地表現出人對自由美好愛情追求的難以泯滅,以及情可以生生死死的強大力量

戲劇欣賞是什麼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的古代文學發展也流派紛呈,群星璀璨。除去大家都熟悉的唐詩宋詞,戲曲在元朝及以後也進入到高度繁 榮的發展階段,《西廂記》和《牡丹亭》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西廂記》是元代四大愛情劇之一,產生於元代。作者王實甫為河北定興人,為元曲四大家中的一位。作品的故事來源自唐代文人元稹的文言小說《鶯鶯傳》,是講貧寒書生張生偶遇相國小姐崔鶯鶯,產生愛情,後來又將之拋棄的悲劇。王實甫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情節與細節描寫,尤其是改變原來“始亂終棄”的悲劇結局,而令崔、張二人最終團圓,以結百年之好,從而鮮明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極富時代意義的激進口號。

本劇塑造了較多性格鮮活生動的人物。崔鶯鶯作為一個大家閨秀,她美麗嫻靜,溫柔多情。一方面在封建家長的管教下,知書明理,舉止有節,另一方面又渴慕幸福與自由,對於愛情的甜蜜美滿有著非常高的期許。作者很好抓住如此的矛盾,細膩地將女主人公的情感萌動、內心衝突表現得

委曲

真切。如張生“跳牆”見鶯鶯,卻反受到訓斥、見到紅娘帶回張生的書簡後又翻臉責罵等。在如此猶猶豫豫、反反覆覆的舉動中,正生動顯示出那個時代的真實。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張生,名君瑞,是一個俊朗瀟灑、頗負才情的年輕書生。他雖然失意但不自棄,儘管落魄但不寒酸。本來是準備進京赴考,卻在普救寺見到崔鶯鶯,墜入情網。一方面,為了愛情,他不惜放棄功名,願長期與鶯鶯相互廝守,敢於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託人給自己朋友送信,趕走山賊,使鶯鶯一家免遭禍殃;另一方面,他又縱情任性,有著質拙軟弱的一面。因急於想接近鶯鶯,主動向紅娘自報家門,遭到搶白,在老婦人“賴婚”、鶯鶯“賴簡”之時,他束手無策,甚至欲尋短見,被紅娘嘲笑為“銀樣鑞槍頭”,顯得頗有些好笑。

紅娘、崔母雖為次要人物,但也均鮮活生動。身為丫鬟的紅娘,爽直樂觀,聰明乖巧,她遊刃於崔母和崔鶯鶯、張生之間,能夠敏銳體察他們各自

的心裡

波動與情感變化,是張生、崔鶯鶯獲得美好愛情與劇情發生根本轉變的關鍵人物。紅娘從最初的承賈母之命監視督責鶯鶯,改變為後來張生、鶯鶯間愛情的支持者,主要是出於對老夫人賴婚行為的不滿,體現出她鮮明的是非觀與正義感。崔母是舊時代封建家長的典型,她僵化保守、嚴苛自私,一心要守護“相國家譜”和門第榮耀,卻不考慮自己女兒的幸福與內心渴求,最終成為一個可憐的失敗者。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牡丹亭》是明代最優秀的劇作,作者為萬曆年間著名文人湯顯祖。此劇改自明代的話本《杜麗娘

慕色

還魂記》,敘述南安太守杜寶家教嚴格,為其女杜麗娘請來一位年老腐儒陳最良講授《詩經》。丫鬟春香不安於聽講,引領小姐發現府內花園。在美好景色的感召下,杜麗娘的生命意識被喚醒,欣然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存在與自我青春的美好。在夢中,她遇到一個持柳的書生在牡丹亭畔與自己相會,而夢醒之後,所有的美好都蕩然無存,她愁思難遣,很快鬱悶而逝。雖然生命終結,而對情的忠守和求索並未終止,杜麗娘的幽魂一直在苦苦飄遊,在上天入地地尋找那個持柳的書生。此書生名柳夢梅,他赴考路過杜麗娘家的故地。此時太守一家已經外遷,只留一個

姓石

的道姑陪伴在杜麗娘的孤墳旁。柳夢梅見到杜麗娘生前的畫像,深感似曾相識,就終日對此像燒香乞告,令杜麗娘的遊魂大為感動。冥界中的判官,被兩人生死不渝的摯情所打動,重放杜麗娘獲得新生。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受杜麗娘的委託,柳夢梅千里迢迢地去尋找杜寶一家。但是,杜寶見後,卻拒不相認,還說柳夢梅是盜墓之賊,將他吊起來鞭打,即使杜麗娘苦苦說情,也不相饒,最後直至皇帝出面,杜麗娘、柳夢梅二人才被父母收納。

王實甫的《西廂記》有著較複雜的矛盾衝突,一方是崔母與鶯鶯、張生、紅娘間的新舊兩種勢力的相互鬥爭,一方是在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因為身份、文化觀念的不同而產生的誤會性衝突。但是,《牡丹亭》卻沒有如此明顯的矛盾衝突,作為舊勢力代表的杜寶與杜夫人,在劇中出現的場次並不多;丫鬟春香僅是杜麗娘遊園的一個引領者,其它作用幾乎沒有。杜麗娘與柳夢梅的首次相遇,是在夢中的牡丹亭畔,那是獨立封閉的理想世界,只有杜、柳兩人及眾花神的庇護,其他人根本無法進入,更無法干擾破壞。杜麗娘的魂魄與柳夢梅的再次相遇,也沒有第三者出現,當時她的父母已遠在千里之外,他們只以為女兒已經死掉,根本不會知道她新的所作所為,也不會表示喜惡,或什麼反對的意見。至於,全劇末尾,與父母產生面對面地鬥爭,那已是杜、柳二人在對愛情牢固盟誓以後的事了。

因此,人們多以為綰束《牡丹亭》全劇的內在矛盾,是代表兩種截然不同價值觀的激烈衝突。一種是“情”,即人的真實情感,在劇中表現為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一種是 “理 ”,即指以程朱理學為基礎的封建道德觀念,在劇中表現為封建禮教和家長對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縛與壓抑。透過如此“情”與“理”矛盾衝突的描寫和揭示,充分歌頌了青春的美好、愛情的崇高與人個體價值的神聖意義。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我國古典戲劇雖然萌芽非常早,但最終的形成與興盛卻晚至元代。產生於元代的王實甫《西廂記》屬於雜劇。雜劇是在北方的樂曲體制基礎上形成的,伴奏以絃樂為主,如板胡、琵琶、箏等。劇本一般分四折,角色主要分旦、末、淨三類。王實甫《西廂記》在體例上,有很多突破,其由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故事,這在當時及以後都是沒有的。後來,在明後期曾有人將《西廂記》改編成崑曲演唱。

湯顯祖的《牡丹亭》在明時被稱作為“傳奇”,是與元雜劇完全不一樣的演出體制。傳奇發源於浙江溫州一帶,主要用南方曲調演唱、伴奏樂器以管樂為主,如笛、簫、笙等。劇本分出,一般會有四五十出,角色分生、旦、淨、末、醜。一般唱腔徐緩,多表演抒情類的愛情故事。傳奇這種體制在明代中期分成崑山、弋陽、餘姚、海鹽四大聲腔,在明後期還分出臨川和吳江兩個大派別。湯顯祖是臨川派的代表,他最優秀的劇作《牡丹亭》是明清傳奇中的代表作,長期以來一直以崑山腔來演唱。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在主題上,王實甫《西廂記》與湯顯祖的《牡丹亭》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兩劇都以表現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美好愛情為主題,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激進民主色彩。王實甫《西廂記》針對舊時代的封建門閥制度與婚姻觀念,舊的婚姻觀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關注家族利益的擴大,而忽略了人的情感欲求與幸福,因此,王實甫《西廂記》提出了把“情”放在第一位的婚姻觀。為了愛情,劇中的張生勇於放棄進京科考的機會,崔鶯鶯大膽喊出:“但得一個並蒂蓮,煞強如狀元及第”的心聲,都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與意義。

湯顯祖《牡丹亭》產生的時代,是程朱理學禁錮人心較重的時代。有如中世紀的虛偽神學,理學把外在於人的天理看得高於一切,無視人作為單獨個體的鮮活個性與內在欲求。因此,在明中後期,有一大批激進文人將“百姓日用”和“吃飯穿衣”這些最基本的欲求看作是天理人倫,強調恢復人純潔本真的品性,掙脫世俗觀念的約束。湯顯祖從這樣的時代思潮出發,借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一方面真切體現在封建理學的壓抑之下,杜寶夫婦、陳最良、石道姑等人人性的被扭曲狀況,另一方面又極為強烈地表現出人對自由美好愛情追求的難以泯滅,以及情可以生生死死的強大力量。在封建時代,青年女子被久鎖深閨,崔張愛情只能觸發在神聖的佛殿,而柳、杜的愛情又可憐地綻放在夢中。文學雖然是虛構,但也是社會和人生一面真實的鏡子。

在藝術上,除去人物生動、敘述生動、內心描寫細膩深入之外,就是詞采的華美豐富了。明代朱權稱王實甫的曲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湯顯祖以文采見長,清朱彝尊稱讚“義仍填詞,妙絕一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第二十三回寫到《西廂記》與《牡丹亭》,稱前者“詞句警人,餘香滿口”;而聽到後者的曲詞則動耳搖心,不能舉步。前者著名的曲詞如“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後者著名的曲詞如“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均妙絕千古,回味無窮。

許振東: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兼談古代戲曲的鑑賞

文化是一個民族傳延的氣脈與血液,也是一個人品格和氣質形成的內在基因。古典戲曲雖然因時代的轉徙而不易接受,但一旦走進與融入,必將使人沉酣其中,感受到不盡的魅力。

此兩劇現正在壹佰劇院上演,購票諮詢:0316-555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