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由 皮皮電影 發表于 綜藝2021-08-02
簡介作為《小偉》的“第四個人”,黃梓用影片實現了父親的遺願,也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對父親的懷念

這是誰那是我爸爸的英文

總有一種電影,讓人忍不住安利。

比如最近上映院線的《小偉》。

這是新人導演黃梓的處女作,沒有大明星參演,沒有正經的宣發,沒有大場面,甚至沒有什麼排片,購票APP滑到最後才能看到它。

但從FIRST青年電影展,到平遙國際電影展,到上海國際電影節,再到大銀幕,《小偉》一路走來,口碑極佳,備受誇讚。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電影原名是《慕伶、一鳴,偉明》,源自片中一家三口媽媽、兒子和爸爸的名字。

修改之後的名字很有意思,“小偉”是導演父親小韋的“音譯”,彷彿是黃梓在叫爸爸的小名,親切又悲傷。

導演的父親已經因癌症過世了。

作為《小偉》的“第四個人”,黃梓用影片實現了父親的遺願,也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對父親的懷念。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影片中的故事,大體上來自於黃梓的真實經歷。在私人影像與家庭史詩兩者中,他保持了一個很好的平衡,既有真實感,又宏大壯闊。

影片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媽媽,兒子和爸爸的視角來呈現了一家人在癌症面前的狀態。

三個不同的個體,三種影像風格,三種剪輯方式,三種聲音。

影片的起首,是母親。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小偉》裡的母親慕伶就是那種最常見的中年媽媽,囉嗦,控制慾強,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但在困難面前,又無比的勇敢與堅韌。

原本呢,丈夫偉明住院,慕伶以為就是類似肝硬化這種病。

但是醫生說,偉明已經是肝癌晚期了,只有半年的時間能活,回家去吧,治也治不好了。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面對家人的疾病,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是告訴他,二是瞞著他。

慕伶選擇了後者。

她會自己躲起來痛哭。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會在半夜提著吊瓶陪丈夫去衛生間時,把就要失控痛哭的表情用力擰巴成打哈欠的樣子。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會在小護士把診療單不小心遞到丈夫手裡時,故作鎮定地說是弄錯了,然後走出病房,竭力懇求護士重新打一份假的,好用“肝硬化”來繼續瞞著丈夫。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電影沒有交代慕伶的工作,但是我們光是想一想就夠嗆了。

一邊是患癌的丈夫,需要照顧他安慰他。

一邊是正處於青春期,整天衝自己擠眉弄眼沒個好臉色的兒子。

再加上各種瑣事和工作,簡直是忙得團團轉,人都要被榨乾。

看一看許鞍華《女人四十》裡阿娥,《萬箭穿心》裡的李寶莉就知道了。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面對這場災難,她需要擋在前面,讓丈夫放心,讓兒子安心。

但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疏離,讓她的心理經受著巨大的煎熬。

身體心理已經夠累了,結果情感上還得不到支援,慕伶處在崩潰的邊緣。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隔壁患有痴呆的老太太走丟四五天了,家人放棄了尋找。

終於,隱忍很久的慕伶在兒子緊閉的房門前大吼:“是不是我像她一樣你就開心了?”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送前來探望的親戚離開時,慕伶忍不住對人吐露了秘密。

兒子一鳴質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回答:“她不是說要幫我分擔困難嗎?”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她需要有人為她分擔,可是誰能替她分擔、誰會替她分擔呢?

離開了慕伶的歇斯底里和沉重,影片轉到了“一鳴”一章的講述。

一鳴這個角色很大程度上對應著導演黃梓本人。

不過影片中,一鳴是個苦逼高三生。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不過他在學習上倒真沒有什麼苦逼的。

課間操的時候不上操,和死黨在廁所抽菸聊球星。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如果被訓導主任發現,就會被抓到操場上做操。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不想寫作業了就抄旁邊漂亮小姑娘的。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時不時逃課去山裡玩耍吹牛。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這些少年身上,有一種旺盛磅礴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的衰退到你年紀上來了就會明顯感受到。

少年時,身體裡彷彿有一種使不完的勁,需要竭力的奔跑才能得以消耗。但漸漸地,那股勁就像捱了錘子一樣鬆懈下去。

這個過程就像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寫的那樣: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少年的目光朝向未來,想當保安,當小賣部老闆,想當校長,想改變世界。

但是父輩卻在一天天蒼老,逐漸走向死亡,餘下的只有受罪和時日無多的生命。

這種對比在影像之中表現得如此地殘忍與鮮明。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山裡的那場戲,濃重昂揚的綠色仿若一鳴的生命力一樣,快要溢位銀幕。

但是這種綠色,依舊掃不去一鳴心中那塊沉重的石頭。

他眼看著父親一天天衰弱下去,生命一天天地倒計時,這讓一鳴覺得痛苦。

他想要出國讀書,這原本水到渠成一直在計劃中的的事,如今卻因為父親的病,好像成了痴心妄想。

那天,他收到了加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只開心了幾秒鐘。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然後他上了陽臺,父親正在曬太陽,他讓一鳴大聲讀英語,一鳴就把通知書上的內容大聲讀了出來。

父親不懂英語,只是讓他更加大聲。

這種文化、年紀上的差異所造成的張力,顯得好笑、可悲又令人惋惜。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在母親的段落裡,一切都是現實的。一鳴的段落是現實與超現實相混雜。而到了父親的段落,則充滿了超現實主義色彩。

偉明是那種有些不著調的中年男人。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他會趁妻子不在,給自己加個餐,偷偷煮個土豆燉牛肉,而這是平時醫生嚴禁他吃的。

但偉明在菜還沒燒好就睡著了,結果鍋都燒糊了。要不是妻子回家發現,他就要把房子給點著了。

這個篇章裡,除了養病吃藥,偉明還進行了一次“尋根之旅”。

他帶著家人從廣州回到了浙江老家。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在超現實的段落裡,偉明在幻象中見到了他早已去世的母親。

他吃到了母親親手煮的熱粥,還找到了父親母親的墳墓,為母親獻上了那支父親生前為她雕的梭子。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時空不斷交錯變化,偉明和一鳴的身體逐漸合二為一,擁有同一個主觀視點,三代人之間的聯絡被打通。

父親的血脈,在家族歷史之中,在後輩的身體與情感之中接續永存。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死亡在這裡成為了生生不息和超越時空的存在。

如同《尋夢環遊記》一般,只要一鳴不遺忘,那麼父親就是永恆。

電影裡最動人的一幕,是火車上,父親像孩子般執意要一家三口擠在一張小床上,母親不願意,偉明和一鳴就擠來擠去鬧著玩。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這其實也是導演父親生前的一個小心願。

老父親想和兒子一起睡,當時黃梓覺得自己已經是二十幾歲的人,這麼做一點也不酷就拒絕了。

父親去世後,他只能用電影來實現這個小小的心願了。

《小偉》實際上是黃梓獻給父親的作品。

在這部電影裡,他還完成了父親的另一個心願——修復自己和母親的關係。(黃梓之前一直和母親關係不太好)。

於是,《小偉》影片後面,我們也能看到,慕伶和一鳴在窗臺一起抽了一根菸,在沉默中和好。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影片結尾,一個夏天的午後,一鳴看電視看到一個搞笑的畫面。

他像以前一樣轉過身去,看向父親常坐的位置,那裡卻空空如也。

原來父親已經去世了。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同樣講癌症,沒有劉浩存和易烊千璽這樣的明星坐陣,《小偉》不像《送你一朵小紅花》感情那樣濃烈,竭盡全力讓觀眾流淚,也不像《緝魂》那樣包裝上一個懸疑科幻的外殼。

它安安靜靜的,但情感卻最濃烈。

這部電影的起點是悲憫的,結局是柔緩的,敘述過程中不曾有一點煽情,看似平凡普通的鏡頭裡,又全是隱忍與渴望。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黃梓的家鄉廣州,他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對生活的理解都融入鏡頭裡。

嘈雜的馬路,熙攘的行人,老舊的街道,曬滿菜乾的天台,鑲嵌著大理石的木製桌椅,長長的天橋……

嶺南的市井生活氣息,被黃梓放置在電影中,真實、細膩又厚重。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小偉》是一部以悲劇為起點的電影,卻始終在逃避赤裸裸的悲傷,但那一個個鏡頭,無一不在訴說著不捨和懷念。

這種懷念已經超越了語言和淚水,融化在任一空間中,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全程哭著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離我而去的那些親人

癌症最明顯的傷害在於身體,留給親人的心靈痛苦在身體之中依舊在潛流。

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與《一個叫維歐的男人決定去死》一樣,在那些長久的痛苦中,有很多人選擇沉默。

有的人在沉默中生,有的人在沉默中死。

黃梓選擇了在沉默中生,用不老的數字電影留下和父親有關、和家有關的一切。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云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