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由 孤萍美食 發表于 綜藝2021-08-26
簡介如果孩子的“思維韌性”不高的話,孩子就很難做到持續性思考,大多數的情況是,問題只是簡單地在大腦中轉一圈,等到發現不會後,向父母求助成為他們最常用的“逃避”手段

思維中斷是什麼意思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2018年,世界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針對全球21個人國家和地區展開了調查,調查內容是孩子的能力測試。資料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機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創造力則是位列世界倒數第五。

創造力不足已經逐漸成為桎梏孩子未來發展的天花板。

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吉寧曾經說:清華大學中,大多數的學生都是“A”型學生,實際上,清華大學最需要的學生其實是“X”型學生。

“A”型學生指的就是那些傳統學生:學習成績好,總是能做到門門都是A。

“X”型學生指的是那些,學習成績可能並不會拔尖,但是願意創新,有較高創新能力,創造力的學生。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為孩子的創造力擔憂並不是清華大學的專屬,這一點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也能窺見一絲端倪。

“從來不會花時間去思考問題,感覺只是在大腦中簡單轉一轉,發現不會後就趕緊向身邊的人求救。”

孩子的這種表現幾乎已經成為所有父母的共同擔憂。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不願意主動思考呢?心理學家指出,這個問題或許能從孩子的“思維韌性”中尋找到答案。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什麼是“思維韌性”?“思維韌性”到底是怎麼影響寶寶的創造力的?

“思維韌性”其實是對大腦思考過程的一種形象化描述。簡單形容就是:從你思考問題開始一直到你思考問題結束的整個狀態。

這段不長不久的時間就是“思維韌性”。而思維韌性欠缺其實指的就是在對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孩子因為主動或者被動的原因中斷思考,沒有完成預期的思考目標,孩子思考能力沒有建立的狀態。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心理學上認為,“思維韌性”是影響孩子創造力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但可惜的是,很少有父母注意到這一點的重要性。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當孩子在學習用筷子的時候,心急的父母就會一把“奪”下筷子,選擇喂孩子吃;當孩子被詢問今天去哪裡玩了,孩子還沒來得及思考,媽媽就擅自做主替孩子回答了問題。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其實正說明了父母的“打擾”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孩子思考能力和思維韌性的發展。

如果孩子的“思維韌性”不高的話,孩子就很難做到持續性思考,大多數的情況是,問題只是簡單地在大腦中轉一圈,等到發現不會後,向父母求助成為他們最常用的“逃避”手段。久而久之,孩子的創造力自然很難養成。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孩子的“思維韌性”並不是生來低下,而是大腦在幫助下學會了偷懶

幾乎在每一個關於中國孩子創造力、想象力低下的文章中都會聽到一些家長祥林嫂般的抱怨:“現在教育制度毀了孩子的創造力。”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教育家羅賓森(Ken Robinson)經過長期的調研,提供了這樣一組資料:

孩子在3、4歲的時候創造力已經達到了天才級別,等到了小學階段,還能保持天才般創造力的只剩下1/3,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只有1/5的孩子還能保持天才般的創造力。

這樣看不難發現,將孩子創造力低下的原因全部歸咎於教育制度並不科學,畢竟教育制度完全不同的美國同樣出現了孩子創造力低下的情況。這說明,除了大腦發育的潛在影響,家庭在孩子創造力發育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一般來說,這兩種家庭常見行為對孩子“思維韌性”的傷害相當大。

●父母的參與幫助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蒙特梭利在這裡用了一個口吻非常強烈的詞彙:“打擾”,目的就是為了讓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培養孩子的“思維韌性”和思考能力,但可惜的是,總有一些父母會扯著為了孩子好的大旗,肆無忌憚地闖進孩子的思考空間。

在培養孩子“思維韌性”的過程中,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等待而不是參與。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喂孩子吃飯。當孩子剛剛學習吃飯的時候,有些父母看著磨磨蹭蹭的孩子,搶過孩子手裡的飯,選擇喂孩子吃。

但沒有想到的是,父母美其名曰為孩子好的行為其實會毀掉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行為能力。讓孩子學會吃飯遠比讓孩子吃飯更重要,畢竟父母不能喂孩子吃一輩子的飯。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長輩的寵愛

這裡指的其實就是常說的“隔輩親”。老一輩在跨越半個世紀後,看到這個年幼的孩子,自然而然會生出親近的情感。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會盡量的滿足:孩子做題不會做?拿手機查;孩子考試成績差?下次努力就好了。

孩子在大腦中思考問題的時間太短了,以至於思維韌性還沒養成就被“偷懶”給毀掉了。不習慣思考的孩子又怎麼能有創造力呢?

想讓孩子變成“X”型人才,父母首先需要學會培養孩子的“思維韌性”

1)引導孩子多問為什麼

寶寶出生後的一段時間正處於大腦的探索時期,這時候的寶寶對周圍的事物存在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是父母培養孩子“思維韌性”的一個很好的開端。父母要學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在生活中父母不妨多抓住孩子問為什麼的時間,給孩子適當的引導。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一股腦的將自己的回答當成“標準答案”灌輸到孩子頭腦中,而是要鼓勵孩子多思考,多得出不同的答案。逐漸增加思考的時間,構建思維韌性。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2)教會孩子真正的思考

什麼才是真正的思考?思考並不是簡單的獲得問題的答案,而是讓孩子充分享受獲得答案的過程。教育學家曼奇尼·威爾遜建議父母在生活中可以鼓勵孩子進行描述性交流。

意思是讓父母和孩子針對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進行交流,每次交流進行三個回合。描述性話題有兩個要求:

對描述的內容要儘量的詳細,避免不詳細的話題讓孩子懶於思考。

在孩子回答或者丟擲一個問題後,父母有意識地從另一個方面,引導孩子做出新回答。

中國孩子創造力世界倒數創造力不足背後可能是“思維韌性”欠缺

可別小看這個交流的過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對同一個話題進行兩到三次的思考後,思維韌性和思考能力就會不斷被鞏固,在這個環境的孩子長大後更願意獨立去思考,而不是遇到問題就會向媽媽求助。

思維韌性是孩子擁有創造力,成為“X”型孩子的關鍵,父母想要讓孩子成為多元化人才,首先要從思維韌性這一點入手。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