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由 寫作教練Peter 發表于 綜藝2021-08-31
簡介(3)目標、阻礙、行動、結果、意外、轉折、結局臺灣小說家許榮哲在《小說課》中講過一個經典的故事結構:目標、阻礙、行動、結果、意外、轉折、結局

寓言故事怎麼寫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作者/陽光微笑

現代社會,人們的時間碎片化,注意力也特別稀缺。什麼東西能讓人專注,又讓人記住呢?答案是故事,好的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小時候,我們喜歡聽故事。《烏鴉喝水》、《狼和小羊》、《醜小鴨》、《一千零一夜》等經典童話故事,用耳熟能詳的形式,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道理。

上學後,我們愛看故事。從《故事會》、言情武俠小說到各類名著,故事以它容易記憶、便於傳播、更有溫度的特點,將世界的規則詮釋給我們,構建了我們對外在世界的初步認知。

寫文章不能光講大道理,還需要有故事來支撐。一篇文章是否精彩,很大程度是由故事是否精彩決定的。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01 講故事的優勢

(1)用故事介紹自己,增加信任度

我們在介紹自己時,把自己主要經歷、成就等裝進成長故事中,讓對方判斷“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這比簡單的貼標籤更有吸引力。

2014年中秋節,文案高手小馬宋,透過買羅輯思維的月餅,獲得了與羅振宇見面的機會。他是怎麼吸引了羅振宇的注意,贏得了與之合作的機會呢?

小馬宋在介紹自己時,講了自己最牛的經歷:做過奧美創意副總監、藍標策劃總監、獲得過戛納廣告節獲獎,並重點講了自己賣書的故事:經營一個3萬訂閱的公眾號,賣了1萬本書等。

3萬粉絲賣1萬本書,是個驚人的成績。當時羅輯思維也在賣書,這引起了羅振宇的注意,他看到了小馬宋的文案和營銷能力,才有了後面更深入的合作。

(2)用故事連結他人,增強說服力

小孩子都很單純善良,為了教孩子分清善惡,不輕信他人,學會保護自己,大人通常會給孩子講《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等故事。讓孩子在體驗故事情景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這比干巴巴地講道理強多了。

去年,有人來我們單位進行消防知識宣傳,講了許多人因不懂消防知識,不會自救,在火災中喪生,並教我們正確的逃生方式。

看著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太震撼人心了。後來他宣傳消防用品,雖然單位領導私下透露是推銷,大家還是爭先恐後地購買。

讓故事會說話,與人產生共鳴,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也能更好地增強說服力。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02 寫故事的要點

故事是撬開讀者心門的一把鑰匙。那麼寫故事要注意什麼呢?

(1)圍繞一個主題

講故事是有目的的,無論是透過軟文故事來向用戶推廣產品,透過成功案例來說服使用者,還是透過故事來表現人物,都要圍繞一個主題。故事能被提煉成一個詞或者一個金句,主題就是非常明確的。

堅持星球的球長龍兄,他的座右銘是: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為了傳遞觀點,龍兄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包裝它:

當時他去一家德國公司面試,最後一輪失敗了。他主動問人力資源經理他失敗的原因,原來有位面試官不同意給Offer。

後來他主動跟面試官、崗位負責人溝通,都無效。他又給CEO發了一封長長的郵件,講了他這段時間,從瞭解公司到四輪面試、到一直堅持不放棄的故事,最終他成功拿到了Offer。

最後他說:“失敗和成功之間的距離,往往只有10個字: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故事講完了,每個人都對“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這個金句銘記於心。

(2)有懸念和意外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故事一定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充滿了懸念和衝突,有反轉和意外。

比如莫泊桑的《項鍊》,講了漂亮的女主人公在出席一次盛大晚宴時,遺失了向朋友借的鑽石項鍊,只能舉債還項鍊。十年後,她還清了債務,變得不再漂亮,在遇見朋友時,卻驚訝地得知她借的那串項鍊是假的。

《項鍊》不斷設定懸念,用對比製造衝突,用細節描繪女主人公豐富的內心,結尾的戲劇性留給人無窮的想象與思考。

一個好看的故事,一定要有懸念和意外。 一般是開頭設定懸念,讓人好奇,推動讀者繼續往下看。然後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有轉折有驚喜,才能調動讀者的情緒,讓讀者產生滿足感。

(3)細節描繪畫面

“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直到趙氏明白他的意思,“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這是《儒林外史》中描繪嚴監生臨死前的場景,嚴監生怕兩莖燈草費油,伸著兩根指頭就是不肯斷氣,這個經典的畫面,透過細節描寫以小見大,達到細節勝千言的效果。

細節描寫一般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和感覺,來描繪場景,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推動情節發展,同時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好的故事通常有懸念和意外,有細節刻畫,並且圍繞一個主題,表達一個觀點。

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03 寫故事的框架

寫故事的框架很多,常用的是以下三種:

(1)衝突、行動、結局

美國作家傑裡·克里弗認為,形式最純粹的故事僅僅包括三個要素:衝突、行動、結局。

比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有個人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但禾苗依舊沒有快點長,他特別著急,這是衝突。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把自己田裡的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這是行動。最後禾苗都枯死了,這是結局。

衝突、行動、結局,一般的故事都是由這三個最基本的要素組成,它類似於我們經常說的起因、經過、結果。

(2)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唐代詩人作詩慣用的手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也是我國傳統文學寫故事的經典結構。

“起”是起因,是事件的開端;“承”是展開,是事件的發展;“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轉變,是故事的高潮;“合”是結局,點明中心。

比如《西遊記》,“起”是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下,唐三藏為普度眾生,要去西天拜佛取經;“承”是唐三藏收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為徒弟,他們經歷內部摩擦,開始變得團結;“轉”是西遊記最主體的部分,四人同心協力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後抵達靈山修成正果,這是“合”,是結局。

(3)目標、阻礙、行動、結果、意外、轉折、結局

臺灣小說家許榮哲在《小說課》中講過一個經典的故事結構:目標、阻礙、行動、結果、意外、轉折、結局。

按照許榮哲的說法,只需要回答7個問題,大家就能說出一個“有開頭、有衝突、有轉折、有結尾”的完整故事。

這7個問題是:1、主人公的目標是什麼?2、實現目標的阻礙是什麼?3、他如何去努力?4、結果如何?(通常不好)5、發生了什麼意外?6、意外發生後,情節如何轉折?7、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比如《西遊記》取經路上的小故事,大多是這個結構:1、目的:唐僧師徒來到一處,想要順利透過;2、阻礙:此處的妖怪抓走了師父;3、行動:三兄弟努力戰妖;4、結果:妖怪厲害,悟空敗走;5、意外:查明妖怪來歷;6、轉折:悟空喜出望外,尋求幫助;7、結局:降妖除魔,順利過關。

經典故事大多是英雄打敗壞蛋的過程。寫故事的一般結構就是主人公遇到了困境,為了擺脫困境,他不斷去行動,最後得到了一個結局。

故事,人人都喜歡看,寫故事是寫作必備的技能。在平時閱讀中,發現有吸引力的故事,我們要有意識地去拆解它,拆解得多,故事框架就爛熟於心。

在日常寫作中,我們要不停地去模仿、套用經典故事框架,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就能寫出吸引人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