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由 心海一隅 發表于 綜藝2021-09-02
簡介”達·芬奇的創作能力,即使放在現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而這一切離不開他在好奇心驅使下激發的想象力,由此才會讓他的創造力驚人無比

黑暗球怎麼畫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你知道啄木鳥的舌頭長什麼樣嗎?你有想過去搞清楚嗎?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跟我一樣懵,為啥要知道啄木鳥的舌頭結構呢?跟我也沒有多大關係啊!

而這卻是一位行將就木的67歲的老人,寫在筆記本里待辦清單上的一句提示。

這位老人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是那個小學課本上畫雞蛋的小男孩,更是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最後的晚餐》的創作者。

按理說作為大畫家,他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繪畫上才對,而他想要了解啄木鳥的舌頭結構,完全是因為他的好奇心,純粹的好奇心。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達·芬奇有一個隱藏的技能,就是他一生中寫下了7200多頁的筆記,是個十足的“筆記俠”。

即興的想法、不完整的構思、未經打磨的草圖,還有尚未完善的論文草稿,達·芬奇好奇的內容可謂包羅永珍,看上去漫不經心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就連傑出的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都評價他說:

“史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1】

從小就是“好奇寶寶”。

1452年4月15日,大約晚上10點鐘,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小鎮芬奇,一 個世代以公證員為職業的家族。

然而,達·芬奇的父親皮耶羅和母親卡泰麗娜當時並沒有結婚,也就是說達·芬奇是一個私生子,而且當時卡泰麗娜才16歲。

私生子的身份,讓達·芬奇不需要接受當時的正統教育,更不需要承襲公證員的工作,讓他在繪畫和各學科領域如魚得水般自由探索。

而公證員家族遺傳的記筆記的才能,讓達·芬奇天馬行空的好奇心得以記錄儲存下來,留給後世更多寶貴的研究資料。

請炮兵軍士吉尼安講解費拉拉塔牆壁的構造;

找法國人喬瓦尼講解太陽的測量方式;

詢問本尼德託·波蒂納裡在佛蘭德斯冰上行走是怎麼回事?

觀察鵝掌,如果它總是張開或併攏,是否就無法遊弋了?

為什麼水裡的魚兒比空中的鳥兒動作更加敏捷,難道不應該相反嗎?水可是比空氣要重、要粘稠啊!

這些是其中一頁筆記上,達·芬奇提出來的問題,囊括了建築學、天文學、物理學、水利學、鳥類學等領域的知識。

而且,每一頁筆記都被他寫得滿滿當當,有文字還有插圖,看似隨心所欲的記錄,彰顯的卻是無拘無束的好奇心。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就連三百多年後出生的愛因斯坦都說,如果這些筆記能在當年就公開發布的話,整個世界的科技水平可以往前提50年。

這份評價絕對名副其實,其中最出名的《哈默手稿》中,達·芬奇好奇地發現,月亮的陰晴圓缺有固定的特徵,提出了地球並非星系中心且固定不動的概念。

直到40多年後,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才正式提出太陽中心說,由此可見達·芬奇的好奇心,促使他對科學技術的研究有多前沿。

而這份珍貴的《哈默手稿》目前的主人是比爾·蓋茨,他在1994年用三千多萬美金拍得,現在放在美國的博物館裡展出。

正是因為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讓達·芬奇對各學科的知識始終抱有研究的熱情,同時把研究心得滲透到繪畫中去。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說,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好奇心是驅使我們不斷求知的動力,更是達·芬奇終其一生始終沒有放棄科學研究的不竭源頭。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2】

好奇心激發想象力,是那麼無拘無束。

達·芬奇曾回憶過一次在佛羅倫薩的徒步旅行,他站在一個黑黢黢的山洞口,糾結要不要進去。

“我突然冒出兩種互相矛盾的情緒——恐懼和渴望,擔心黑暗的山洞裡有危險,同時又渴望 看清裡面有沒有奇觀。”

當然,最後渴望戰勝了恐懼,好奇心驅使達·芬奇走進山洞,看到了洞壁上的鯨魚骨化石。

由鯨魚骨化石想象到世界末日大洪水,再聯想到大自然的破壞力,他在筆記上寫道:

“河流日漸乾涸,大地草木不生,田地不見麥浪,動物因無草料而死。於是肥沃多產的大地被火毀滅,一切化為灰燼,地上生靈就此終結。 ”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達·芬奇的大腦時常處於興奮狀態,而這又更加激發他在想象的世界裡自由馳騁。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30歲時的達·芬奇來到了米蘭,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他寫信給當時的米蘭公爵盧多維科。

他說會設計極為輕便和堅固的橋樑,知道如何排出壕溝裡的水,如何摧毀堤防過高的堡壘,還能挖掘蜿蜒曲折的秘密通道等。

達·芬奇把自己塑造成工程師,把想象中設計的武器都寫在信中,雖然這些武器都沒有實際製造出來,但是我們能夠從中窺見他不一般的想象力。

而且,達·芬奇真的設計過一款刀輪戰車,車輪上突出的旋轉利刃,還有四個刀刃的轉軸裝置,看上去就非常讓人害怕。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杜威說,

想象力是結合藝術品裡一切因素的能力,它把不同的因素塑造成一個整體。

無拘無束的想象力,讓達·芬奇的好奇心在想象的世界中馳騁,沉浸其中卻又不斷地提醒他,想象的世界無限自由。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3】

想象力激發創作力,是那麼無與倫比。

達·芬奇曾在筆記中寫:“還記得聖母百花大教堂的銅球是如何焊接的嗎?”

當年做學徒時,他要製作了一個兩噸重的銅球放在大教堂建造的穹頂上,需要先在石頭外面覆蓋上八層銅板然後再鍍金。

因為當時沒有焊接裝置,對光學和光線幾何學頗有研究的達·芬奇,採用的方法是將直徑為三英尺的凹面鏡匯聚陽光,透過光線焦點的高溫將三角形的銅板焊接在一起。

那一年達·芬奇才19歲,因為好奇心激發出來的無窮的想象力,又讓他渴望把想象中的場景變成現實,因此他的創作慾望一直非常高漲。

達·芬奇認為,

優秀的畫家必須畫出兩個主要的元素:人和他的心理動機。

人很好畫,心理動機怎麼畫呢?這當然難不倒達·芬奇,他覺得可以透過動作和姿勢表達出人物的真實內心。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動作和姿勢可以多種多樣,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達·芬奇的由想象力延伸出來的創作能力了。

最有代表的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站在畫作前,你會覺得蒙娜麗莎正在盯著自己,從一邊移動到另一邊時,蒙娜麗莎的視線仍然跟隨著你。

而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僅迷人而且神秘,達·芬奇分析過臉部各處所有可能的運動方式,確認控制臉部每塊肌肉的神經元。

他還從光學研究中認識到光線並非匯聚在眼內的一點,而是照射在整個視網膜區域,利用這些知識,才創造出這種難以捕捉的微笑。

就如1893年文藝批評家沃爾特·佩特評價這幅畫說:

“世界的萬千氣象匯聚於她,一個永恆的生命,席捲起上萬種感受。”

達·芬奇的創作能力,即使放在現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而這一切離不開他在好奇心驅使下激發的想象力,由此才會讓他的創造力驚人無比。

“筆記俠”達·芬奇:好奇心見證奇蹟

【4】

繪畫是達·芬奇一生的主業,旺盛的好奇心對他的繪畫創作裨益良多,這一點毋庸置疑。

《博士來拜》中表達耶穌顯現時的場景,達·芬奇需要考慮如何平衡人物之間的反光,如何在這麼大範圍內控制無數的光線、陰影和情緒變化。

而在《荒野中的聖傑羅姆》中,如何呈現聖傑羅姆的頸部肌肉,讓達·芬奇在30年時間內一直沒有放棄解剖學的研究。

愛因斯坦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你我從來都好像好奇的孩子一樣,站在我們生於其中的 巨大奧秘前。”

也正是這份始終葆有的孩童般的好奇心,讓達·芬奇在群星璀璨的十五世紀依然熠熠生輝,成為被後人研究和學習的榜樣。

不過,達·芬奇如果能不那麼拖延的話,或許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經典作品,更多的奇思妙想。

但是人無完人,即使他是個左撇子,即使他經常拖延症發作,並不影響他在世界文藝史上的地位。

這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一個聽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