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交易所祭出多款殺器治大宗商品“瘋牛”,頻頻提高手續費引發質疑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綜藝2022-12-11
簡介4月16日,將動力煤期貨2105合約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8%,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10元手

芝麻交易所為什麼手續費很高

修改漲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證金標準以及手續費等,是多年以來交易所面對期貨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下最常用的方法。近日,國內商品期貨大漲之際,多家期貨交易所出臺降溫政策,其中提高手續費這一規則引發投資者質疑。

提高手續費這一舉措被疑有“搭車收費”、“懶政”的嫌疑。需要注意到,在這個“零和市場”中,提高手續費意味著增加投資成本,這部分資金流向交易所併成為其業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期貨交易所最基本的職能是提供交易場所、設施、服務,有投資者認為,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之下,交易所將提高手續費成為最常用手段之一,並非是負責任的表現。

根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23日,大商所、鄭商所、上期所今年分別出臺8條、24條、7條調整通知,其中涉及調整交易手續費的通知分別有4條、21條、5條,提高手續費這一手段的應用比例分別佔到50%、87%、70%。

需要注意到,國內的交易所繫非盈利機構,具備一定的監管職能,基於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增加手續費這一規則,任由交易所抉擇,且投資者無力辯駁,“瘦”了投資者,“肥”了交易所,有失公允。

市場各方爭論不休。類比之下,國外成熟期貨市場則較少採取修改前述交易規則的辦法以穩定市場,多以熔斷機制為主,交易所較少干預市場,但這一背景系在於機構投資者為主散戶較少的情況下。如今,國內大宗商品瘋牛,交易所出臺多項規則維護期貨市場穩定,是否應該找到更優替代提高手續費這一“霸王條款”,值得進一步探討。

交易所祭出殺器治瘋牛

近期,我國農產品、能化、黑色等大宗商品價格呈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本輪大漲行情始於去年,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12日期間,52個品種漲幅超過10%,30個品種漲幅超過50%。

黑色、玻璃、有色金屬等期貨品種的漲勢最為強勢,其中鐵礦石、玻璃、苯乙烯、熱卷漲幅超過100%,分別達到133。33%、122。12%、121。55%、116。28%,成為期貨屆“網紅”產品。

受此影響,鄭商所、大商所等紛紛出臺政策擠壓投機泡沫。《華夏時報》記者根據交易所官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大商所共釋出8份調整通知。

其中包括,1月11日,將玉米期貨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由9%調整至11%;1月13日,將苯乙烯期貨2102合約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至6元/手;2月26日,對苯乙烯等5個期貨品種非159合約的手續費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後是調整前的10-15倍;3月8日,將苯乙烯期貨2105合約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至6元/手;4月9日,調整苯乙烯等5個品種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證金水平。除此之外,還有兩份關於春節、勞動節調整相關品種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證金水平的通知;5月14日,調整焦煤和焦炭品種相關合約手續費標準。

除此之外,根據不完全統計,鄭商所共釋出24份調整通知。其中超八成為調整手續費通知。

包括1月5日,調整動力煤期貨部分合約交易保證金,並將2102合約、2103合約手續費標準調整至15元/手;1月15日,將動力煤期貨2102合約、2103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20元/手、矽鐵期貨2105合約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6元/手;1月22日,將矽鐵期貨2105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9元/手;1月25日,將花生期貨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調整為4元/手;2月26日,將PTA期貨2105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3元/手;3月3日,將純鹼期貨2105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9元/手; 3月11日,將玻璃期貨2105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9元/手;4月16日,將動力煤期貨2105合約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8%,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10元/手;4月29日,將動力煤期貨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10元/手;5月10日,將動力煤期貨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30元/手;5月11日,將玻璃期貨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6元/手,其中2109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10元/手;5月13日,將純鹼期貨2109合約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10元/手;5月14日,分別調整甲醇期貨、矽鐵期貨的2109合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為8元/手、9元/手;5月21日,調整玻璃期貨2109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為15元/手,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為15元/手;純鹼期貨2109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為6元/手,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為12元/手。

3月5日,調整玻璃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和漲跌停板幅度;3月12日,調整純鹼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和漲跌停板幅度;除此之外,還有兩份關於春節、勞動節調整相關品種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證金水平的通知;5月13日,調整甲醇等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漲跌停板幅度;5月17日,調整純鹼期貨合約等交易保證金標準以及漲跌停板幅度;5月21日,調整玻璃期貨合約等交易保證金標準、漲跌停板幅度。

另外,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上期所釋出7條調整通知。2月26日,調整銅、錫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及相關合約交易手續費;3月4日,調整錫期貨相關合約交易手續費;4月12日,調整低硫燃料油和20號膠期貨、鎳期貨交易手續費;5月10日,調整螺紋鋼、熱軋卷板期貨相關合約交易手續費;5月14日,調整螺紋鋼期貨等品種相關合約交易手續費,除此之外,還調整螺紋鋼、熱軋卷板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

被疑“搭車收費”“懶政”

熱錢效應之下,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向“網紅”期貨產品,為擠壓投機泡沫,調整政策開始向此類期貨產品傾斜。為了維護期貨產品價格發現的屬性,讓市場迴歸理性,監管層頻繁調整交易規則,其中包括頻繁使用調高交易費這一手段,對高頻交易進行打擊。

接近交易所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於頻繁的交易有可能使得期貨合約與現貨的價格出現嚴重偏差。調整手續費通常與交易活躍度有關,基於某個期貨產品交易過於活躍或將產生風險之際,期貨交易屬於保證金交易,自帶槓桿,如果交易過於火爆,容易引發投資者爆倉,進一步導致連鎖反應。

以維護市場穩定的名義,交易所在期貨商品火熱之際調高交易手續費,引發投資者的質疑。提高手續費是否是最優的解決辦法?又是否應該成為最常規的手段被頻繁使用?

提高手續費這一舉措被疑有“搭車收費”、“懶政”等嫌疑。值得注意的是,期貨交易產生的絕大部分手續費流向交易所,交易所每年營收可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再按照一定規則返給期貨公司。這意味著,提高手續費而產生的“盈利”,從投資者流向交易所或期貨公司。

但事實上,交易風險全部壓在投資者身上,還要面對臨時調整手續費等各種壓力,從一定程度上講,交易規則任由交易所調整,且投資者無力辯駁,“瘦”了投資者,“肥”了交易所,有失公允。

“遏制炒作可以直接透過限倉或者其他辦法,比如提高保證金和漲跌停板限制等方法。提高手續費這一做法,其結果是增加投資成本,盈利從投資者口袋進入了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的手中。因為投資成本的急劇增加,對程式化的高頻交易形成打擊,但對中小投資者而言並不公平,也不是‘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大方針下的最優辦法。”一位期貨投資者對記者稱。

市場各方對此多番爭論。需要注意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基於tick毫米級的程式化高頻交易。在極端行情下,此類程式化高頻交易會讓行情變的更加極端,甚至程式和程式之間會引發多米諾效應,對交易系統的穩定性也可能會產生衝擊。

基於此,有投資者認為,國內大宗商品瘋牛,交易所出臺多項規則維護期貨市場穩定,是值得肯定的。提高手續費對高頻交易有一定震懾力,但同時也損害了普通投資者利益,有“懶政”之嫌;頻繁使用提高手續費這一手段,或存在“搭車收費”提高交易所營收的可能性。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加速,應該摒棄提高手續費這一“霸王條款”。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交易規則中對交易費用的設定涉及公平性問題。期貨市場在計算手續費的時候,需要讓投資者等市場主體都受益,市場天平達到平衡,市場整體才可持續發展。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