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由 鹿羽情感 發表于 綜藝2023-02-05
簡介而情感溫暖理解的父母教養方式能夠使孩子獲得被尊重感,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良好的適應社會和處理人際關係,更遊刃有餘的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將會降低中學生攻擊行為

領導說你來的早怎麼回答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不斷髮生,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社交網路的廣泛使用,校園暴力事件被不斷曝光,從這些曝光的影片來看,施暴的手段越來越惡劣,而且施暴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

在他們臉上看不到中學生該有的稚嫩和純真,對自己的同伴拳打腳踢,惡語相向,還滿臉的得意和幸災樂禍。

這樣的畫面實在是不忍直視,承擔著家庭和社會期望的中學生並沒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普遍存在的校園暴力引起了人們對其內在心理機制的關注和反思。

其嚴重危害和諧校園的構建,有礙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影響著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攻擊行為與校園暴力密切相關,查閱文獻後發現,攻擊行為針對少數民族中學生開展的研究還較少,很少有針對攻擊行為的專著,研究規模也不大。

因此我們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進一步的梳理這一課題,擴大研究規模。

現在各大媒體頻頻爆出中學生的一些不道德行為

霸凌、欺辱、孤立、打架等頻頻成為熱搜詞彙,很多學生因為校園暴力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無法正常的人際交往

更有學生因此輟學改變了人生軌跡,作為承載著家庭與社會夢想的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讓社會與家庭感到非常的擔憂。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稚嫩的中學生對同伴下此毒手,其內在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這些不絕於耳的暴力事件讓大眾重新關注到中學生的道德教育,而作為承載著學生德育教育的家庭和學校具有重要的責任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發展情境論倡導人們的成長是透過成長中的人和他所在的環境之間連續的互動作用實現的,人的成長變化過程在本質上是或然漸成性的,一些重要的行為結果可能是發展中的個體因素與具體的環境因素(如父母教養方式)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因此本研究對中學生攻擊行為從道德的角度進行探討;把父母教養方式和道德推脫相結合來探討它們對攻擊行為的影響,為中學生攻擊行為的預防與控制給出新的視角。

邊疆少數民族中學生校園文化的特殊性

與非多民族地區中學生相比,,多民族地區中學生在心理適應性問題上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具體為:一、少數民族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意識,希望得到周圍人對本民族的尊重和理解,一旦出現不尊重、不理解的情況,就會產生衝突。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二、

少數民族中學生的生活環境具有濃厚宗教氛圍,宗教對其成長的影響僅次於家庭,牴觸對挑戰自己宗教習俗不尊重的行為。

三、

文化適應。雲南邊疆為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接受不同文化薰陶的中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習生活時,難免文化衝擊,常常會出現出現焦慮、無助、動搖等心理狀態

當這些心理狀態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臨界值時,就會產生心理問題,在行為上表現為憤怒、敵意、言語攻擊、身體攻擊等行為。所以關注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有利於減少和預防暴力事件的發生,促進民族學生間的團結。

本研究擬從父母教養方式和個體道德推脫兩方面考察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

以期為學校、家庭等制定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讓中學生能在和諧的校園內度過青春時光。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攻擊行為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雲南邊疆少數民族中學生的攻擊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父親拒絕、母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存在顯著正相關,父親情感溫暖與言語攻擊存在顯著負相關

母親情感溫暖與憤怒存在顯著負相關,父親拒絕、父親過度保護與攻擊行為各維度及總分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拒絕與身體攻擊、敵意存在顯著正相關,母親過度保護與身體攻擊存在顯著正相關。

父親過度保護對身體攻擊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言語攻擊能夠被父親情感溫暖負向預測,能被父親過度保護正向預測;母親情感溫暖對憤怒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父親過度保護對憤怒具有顯著地正向預測作用;敵意能夠被父親拒絕正向預測。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研究表明,父母積極溫暖的教養方式能夠降低攻擊行為的發生,消極拒絕的父母教養方式增加了攻擊行為的發生,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中學生攻擊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重要的養育者,父母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及人際交往方式上起著榜樣示範的作用,如果父母常常以消極、拒絕、冷漠的方式對待子女,很易讓子女形成低價值感,無法形成穩定的情緒,使其難以應對生活遇到的問題

父親過度保護對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而能被父母情感溫暖顯著負向預測表明,父親無論出於什麼理由對子女過度保護,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父親的過度保護可能在孩子看來是一種束縛,是自我成長的阻礙,引起孩子的不滿而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而有的孩子會因為父親的過度保護而變得膽小,情緒敏感,事事小心翼翼看人眼色,常常因小事而大發雷霆,這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的適應

而情感溫暖理解的父母教養方式能夠使孩子獲得被尊重感,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良好的適應社會和處理人際關係,更遊刃有餘的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將會降低中學生攻擊行為。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中學生道德推脫與攻擊行為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雲南邊疆少數民族中學生的道德推脫總分與攻擊行為各維度及總分存在顯著正相關;道德保護與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攻擊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委婉標籤與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及攻擊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因此降低道德推脫水平對減少攻擊行為是至關重要的,具有高道德推脫水平的人,善於重構自己的道德認知和判斷,會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開脫,有的甚至雙重標準,自己是有因可循,對方是罪有應得

即使傷害到別人也能完美的透過推脫機制使自己免受愧疚等情緒懲罰,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寧,久而久之,這會使人們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攻擊行為,道德底線也開始不斷降低,不斷的惡性迴圈最終變得麻木冷漠。

對於此,學校和家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加強德育工作,必要時可以進行共情訓練,嚴顥的研究證明共情訓練有利於攻擊行為的降低,使中學生能夠和諧的度過青春時光。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建議

作為家長,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情感溫暖對攻擊行為有負向預測作用。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著榜樣示範作用,本研究結論也顯示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與攻擊行為、道德推脫有顯著的負相關

所以家長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應表現更多的溫暖情感,不要一味的拒絕孩子,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社會道德認知傾向,也有利於減少攻擊行為的發生

具體表現為教育子女時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理解子女的想法,關注孩子點滴的進步,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以情感溫暖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建立關係,少用或不用諷刺等消極的交流方式,這可以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培養孩子積極自信的心理品質,及時強化孩子好的行為表現,這有助於培養其解決人際關係的能力,和同伴和諧相處。本研究顯示情感溫暖的父母教養方式對道德推脫具有負向預測作用,這表明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利於提高子女的道德水平

所以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平等的家庭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引導孩子閱讀具有正向導向的道德方面的書籍和影視資料,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此外,本研究發現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其子女要求更嚴格,更溺愛,視若珍寶,這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應該給獨生子女更多的空間,而非獨生子女的父母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

關注少數民族的校園暴力,促進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對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僅僅是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條件,在疲於生活奔波的時候不要忘了關注孩子。

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對待孩子應多一份耐心,不要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引導代替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