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 文哥話三國 發表于 動漫2021-05-25
簡介至於葉子戲的抓牌規則,以及牌的樣式、圖案、大小、玩法等等與類似於我們現在玩的撲克牌

阿卡納牌有多少張

毫無疑問撲克牌是最具創造力的群眾娛樂形式之一對世界娛樂史上來說。

一張張普普通通的撲克牌,就會演變出成千上萬種玩法。即便是兩個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地位的人,都能克服各種阻礙,共同使用撲克牌,僅僅在一起玩撲克牌,人們之間就會建立某種默契,產生共同語言。為何撲克牌擁有這種不尋常的魔力,那它是如何創造和發展下來的呢?

撲克牌的發源

發明撲克牌的人各地說法不一,法國人說撲克牌在1392年就被法國人發明了;比利時人說他們更早,最遲1379年就開始玩撲克牌了;

義大利人則認為在1376年就開始禁止使用撲克牌來賭博,所以他們更早;而撰寫了《美國撲克牌百科全書》的美國作家霍契曼透過調查取證後,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撲克牌是由埃及人發明的,大約出現在1300年的埃及。

但是在印度還有另一個傳說,因為妻子發現她的丈夫喜歡用手捻鬍鬚,所以發明了撲克牌幫助他;同時在亞洲也有關於撲克牌的來歷,相傳是從朝鮮人平時占卜用的牌子中產生的。

雖然現在玩的撲克牌的名字來源於直譯的英語“POKER”,但從中國的歷史來看,撲克牌不算是外國傳進來的。研究了《中國科學技術史》後,李約瑟將中國人視為橋牌的發明人。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法國的學者萊麥撒也認為:"在歐洲,最開始玩的橋牌,從大小、圖樣、外形等方面來看,都類似中國人的橋牌。"所以可以得到結論。

大概在13世紀,橋牌從中國傳到西方。紙牌從東方傳入西方有不同的說法,可信度最高的是“馬可•波羅傳入說”。來到元朝之後,馬可波羅被當時的社會風俗,國土面積巨大,百姓生活富足等現象所震撼,琳琅滿目的中國文化更是將這個義大利人吸引住。

最後1292年。他從中國返回歐洲,將很多中國的藝術文化帶入了西方,其中就有紙牌,

導致西方被這個古老的東方所折服。隨後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西方人針對紙牌的改進從未停止,包括外形,圖案,玩法等。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封建時期的葉子戲

說到撲克牌的來源,"葉子戲"是繞不開的話題。據史料記載,最早在漢朝就出現了,當時在戰場上,將軍韓信為了安慰士兵的緊張心情,提供娛樂給他們來放鬆,從而減小鄉愁對他們的影響。

因為條件有限,紙片只有葉子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所以撲克牌最早的來源,應該來自這裡。中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葉子戲,最早追溯到唐代。

當時在《同昌公主傳》就專門描寫了這個遊戲的情況。葉子戲的玩法也別一個叫葉子青的人記錄在葉子戲的專著中《葉子格》,從而證明了當時的紙牌已經很流行了

。那時的葉子戲玩法很多,有雙人遊戲,也有三人或者四人玩法。葉子戲脫胎於中國古代曆法,所以牌面分為四種,就像撲克牌中的四種圖案一樣。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於葉子戲的抓牌規則,以及牌的樣式、圖案、大小、玩法等等與類似於我們現在玩的撲克牌。葉子戲在宋朝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甚至吸引許多作家撰寫玩法攻略以供大眾學習

,例如《小葉子格》和《擊蒙葉子格》等牌譜。隨著葉子戲的流行,玩家群逐漸從老百姓上移到文人和士大夫,並逐漸帶入了宮中,皇上也為之傾倒,曾命令下人學習葉子戲,從而徹夜在宮內打。

明代流行酒牌,其實也就是葉子戲,只是名稱有變。但是雖然看起來有點像,其實玩起來跟葉子戲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因為當時吃飯、喝酒、賭博都經常用紙牌,

所以產生了酒牌的叫法,被叫做葉子的原因在於是前朝傳下來的傳統,大家已經叫習慣了。要說牌面的圖案精美要屬明朝為最。因為多用在酒場上,所以酒牌另一個重要功能是要具有可讀性。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即上面的圖案需要有相關的故事,可以成為喝酒的談資。所以當時的圖案種類繁多,有人物,有花鳥,自然界的東西無奇不有,後來還會有小說的插畫繪於上方。

之所以在牌面的圖案上各式各樣的精美絕倫,是因為在明代有很多水準極高的藝術家也喜好酒牌,紛紛參與到牌面的設計與製作中,流傳至今的有《水滸葉子》,設計了40餘位好漢的形象,惟妙惟肖。還有《博古葉子》,襯托出陳洪綬這位令人尊敬的文人的學富五車,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歐洲紙牌文化的發展

當前的紙牌風格在歐洲逐漸形成。東方紙牌被引入歐洲後,它首先進入了義大利。有許多資料證明義大利是第一個將中國紙牌轉變為西方紙牌的國家

。當時,在歐洲文藝復興的前夕,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歐洲文藝復興特別注意繼承世界各國的優良文化遺產。

義大利撲克牌的誕生推動了許多歐洲國家的撲克文化的發展。在15世紀的歐洲,以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和瑞士的五種形式代表的歐洲紙牌文化已經形成

。這五種歐洲撲克牌都遵循古代中國撲克牌的四門(四套)形式,但是它們在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方面有所不同,這也反映出歐洲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積極和正確思維。追求個性化的娛樂文化。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義大利風格的撲克牌

最早在義大利生產撲克的記錄是在1377年。

但是在追溯到1299年的義大利檔案中,已經提到了歐洲風格的最早的撲克牌——塔羅牌。義大利人發明的塔羅牌通常為78張牌,一部分是二十二張大阿卡納牌,另一部分是五十六張小阿卡納牌組成。

大阿卡納牌主要是圖案,每張卡都有一個故事,直立和倒置的牌具有不同的含義。小的阿卡納牌分為四組

,分別是劍,星,權杖和聖盃,每組有14張卡。塔羅牌的占卜方法是將卡片按一定形式排列(即展開),然後檢查卡片的位置以及占卜的符號內容。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義大利撲克牌最初設計時以占卜為主要功能,然後逐漸擴充套件到娛樂領域。這樣,義大利撲克牌逐漸發展成為兼具娛樂和占卜功能的塔羅牌撲克

,以及主要用於占卜的單塔羅牌。塔羅牌紙牌的形式為如上所述的56張花色牌和22張主牌。花色牌主要用於打牌,主牌主要用於占卜。由於受到法國的影響,義大利的撲克牌圖案花色逐漸變為黑桃,紅桃,方塊和梅花。

西班牙風格的撲克牌

西班牙撲克通常分為4套,分為40套和48套兩套,每套有3張頭牌(分別是國王,騎士和武士)和7或9張點數牌。

與義大利相似的地方是,西班牙撲克牌也分為劍,星,權杖和聖盃,但是其主牌的身姿和義大利有不同。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國風格的撲克牌

法國風格的撲克現在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撲克,而我們通常看到的撲克牌通常是這種型別的。法國的撲克牌是從義大利和西班牙引進的

。根據歷史記錄,在1392年,法國國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下令人們用手抽獎卡。當時,負責支付金錢和金錢的皇家司庫曾說過:“國王有三副牌,每副牌都印有金色和各種顏色,並帶有很多裝飾。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卡中有17張現在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眾所周知,撲克牌中包括四個花色圖案,有黑桃、紅桃、方塊及梅花,這些圖案其實來自於法國。

因為在君主制的法國,黑桃代表了軍隊的長矛,代表著軍人;紅桃象徵了紅心,指救死扶傷的牧師;梅花象徵了三葉花,指代的是農業;方塊象徵了鑽石和瓦塊,向工匠致敬。這四種圖案分別指代法國當時社會中四類關鍵的職業。

起初,法國撲克有多達五十二張,因此每個圖案包括了十三張牌,牌面依次被排列成P、2~10、C、D、R。

在此基礎上,經過不同人的改進,最終變成了我們目前所使用的的每個圖案十張並且新增加了三張人頭圖案的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三種圖案為J 、Q、K,分別指的是侍衛、王后和國王。至於大家最喜歡的兩張牌,大小王那都到19世紀了。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國式樣撲克牌

就像德國人的脾氣一樣,德國的撲克牌外形比較大,花色卻是特立獨行,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種動植物,種類繁多。

由於德國長期分裂,不同的小國撲克牌都不一樣,在德國統一前的十五世紀,由於國家間沒有統一標準,所以花色包括了狗、鹿、鷹、鴨和鳥等動物,但一定也是四種花色圖案。

至於那些國家選擇哪種圖案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當地的博物館,那裡有德國各個國家的15世紀的撲克牌,會發現樣式多樣。後來在十五世紀後期,隨著法國和西班牙撲克牌文化的傳入。德國的圖案開始了變化。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終成為了德國的撲克最終樣式,包括樹葉、橡果、鈴鐺及紅心的撲克,終於形成了德國式的撲克。這款撲克也有五十二張,

與其他國家一樣的設定,但是人頭牌的號碼和圖案有所出入,分別為U、O及K,代表了小武士、大武士和國王。後來,經過創新後又有了三十六張三十二張的牌,適合不同規則的遊戲。

瑞士式樣撲克牌

隨著德國撲克的統一與發展,鄰國瑞士也透過德國引進了撲克牌

,但圖案又有所不同,分別有橡果、花、鈴鐺及盾牌。但是人頭牌圖案模仿德國。瑞士人傾向於玩三十六張的撲克牌,牌面從小到大依次為1、2、6、7、8、9、U、O和K。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撲克牌外形的發展

撲克牌外形的設計大體包括這幾種:圓形牌,誕生於一八七四年;凹透鏡形牌,誕生於1929年;梯形牌,

產生於1952年;桶形牌,已經有了現代英國撲克牌的樣子;長方形牌,充滿想象的法國人設計的。其實總的來說,撲克牌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保持了長方形的樣子。

長期的實踐中固定了尺寸,長寬為58~63毫米×87~88毫米。一般我們會發現撲克牌挺厚,是因為它有兩張紙片粘在一起的。所以規定凡是用單層紙印刷是不符合規範的,

為不合格品,因為玩撲克要求各自資訊嚴格保密,不然遊戲失去了意義。假如一張紙的話,在陽光的照射下,非常容易看到背面的東西。因為在重複使用多次以後,牌會損壞,或者產生很大的痕跡。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以在1932年,由科學家西格弗雷德•克勞斯勒發現了一種燒不掉、不透光的薄片,材質是塑膠的,透過染色後成為撲克牌

。他為這種發明申請了專利,從此這款撲克牌正式誕生。相比於紙質撲克牌,這種更加耐磨,且可以清洗,保持乾淨。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各種老千手段頻出,於是在1962年又出現了磁性的撲克牌,這是一種金屬製品,通常搭配磁化了的平板一起用

因為金屬製品,所以在室外的話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不怕溼,更不會被刮跑。早期的撲克牌上沒有角碼,被稱為無角碼撲克牌。

直到19世紀70年代,美國有三家撲克牌製造商,分別創造了幾種撲克牌的角碼。這些撲克牌的角碼採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三重式,即在每張撲克牌的兩個對角各印一個縮小的該牌張的圖案;一種是雙角碼式,即在每張牌的兩角上印一個花色符號和一個數字或字母;另一種為四角碼式,即在每張牌的四個角上印一個花色符號和一個數字或字母。

雙角碼式撲克牌後來成為流行世界的撲克牌樣式,但四角碼撲克牌現仍在部分歐洲國家可以見到。

撲克牌的發展:擁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是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後記

包括撲克牌在內的紙牌是全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各種內容豐富、質地精良的撲克牌使撲克牌這一東西方文明相結合的產物在作為大眾娛樂工具之外,還成為廣大收藏家競相收藏的珍品。這是文化的結晶,也是整個人類團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