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由 向陽光 發表于 舞蹈2021-05-14
簡介《霓裳羽衣曲》是唐朝最為著名的“大麴”作品,又是“法曲”的精品,也是唐歌舞大麴的集大成之作,在整個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什麼是歌舞大麴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音樂(3)

向陽光

一、音樂機構

唐代的“太常寺”由政府管轄。“大樂署”與“鼓吹署”隸屬於太常寺。大樂署監管雅樂、部分宴樂、對音樂藝人的訓練和考核。鼓吹署主管鹵簿與軍樂。鹵簿即皇帝、皇后、太子、親王出行時的儀仗隊。鼓吹署管理儀仗中間的鼓吹音樂和一部分宮廷禮儀活動。管理俗樂的機構稱為“教坊”,教坊是宮廷歌舞樂人集中訓練、培養樂工的場所。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唐高祖(李淵),武德初始設於禁門內,即“內教坊”;皇帝梨園弟子時又在東、西京都(洛陽、長安)各設左右二教坊(左教坊善歌,右教坊善舞),並改由宮廷直接管理,從而更加提高了俗樂在宮廷音樂中的地位。教坊中的成員有男有女,其中女藝人根據色藝的高低,分為“內人”、“宮人”、“搊(chou)彈家”三類。“內人”又稱為“前頭人”數百居宜春院;“宮人”居於雲韶院,其身份、地位、聲色技藝較內人為次;“搊彈家”從平民女中選出有容色者,教習琵琶、三絃、箜篌、箏等彈撥樂器。

與此同時,玄宗又設“梨園”(梨園,是唐玄宗在內廷設立的音樂機構)。“開元二年(714),上以天下無事,聽政之暇,於梨園自教法曲,必盡其妙。”梨園是專習法曲、專演器樂的組織。梨園集中了全國一流的器樂人才,選樂工子弟三百及宮女數百學習音樂歌舞,玄宗親自參與教習。“玄宗又於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音響齊發,有一聲誤,玄宗必覺而正之。”樂工子弟居禁苑之梨園,因此又稱為“皇帝梨園弟子”。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自教坊、梨園創設後,宮廷燕樂更為繁盛,先後積累的音樂歌舞節目約有三百多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法曲”和“大麴”。“法曲”在結構上也和“大麴”一樣。稱“法曲”者可能是就其音樂風格而言。

“法曲”本來是道教所用的法樂,玄宗崇尚道教,故將道教音樂納入宮廷,並加以發展,成為一種精美的歌舞形式。玄宗還專門在梨園中設立法部,由十五歲以下的少女三十人組成,稱為“小部音聲”,專門表演“法曲”。後來,唐玄宗被人們稱為“梨園始祖”。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二、唐代大麴

自漢以來,道教與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日益受到統治階級重視。唐代統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打破了儒學一統天下的格局,實行儒、道、佛三教並用,更以道、佛兩教為重要。同時唐皇室自認為是老子嫡族,想憑藉神權來提高皇權的地位,尊崇道教,提倡佛學,優禮道人、僧人。因此,唐代歌舞大麴發展到後來,以描寫神仙虛無縹緲的“大麴”中的“法曲”著稱。“大麴”是融歌、舞、器樂為一體,在一個整體中間連續表演的一種大型歌舞藝術形式,“大麴”中的“法曲”是以道、佛兩境界為背景進行表演,所用樂器和曲調,比普通“大麴”幽雅,比較接近漢族的“清樂”系統。也就是說,“法曲”的音調與“相和歌”、“清商樂”有直接聯絡,所使用的樂器有鐃、鈸、鍾、磬、幢蕭、琵琶等,風格雅緻。代表作品有《霓裳》、《大定》、《堂堂》等。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朝最為著名的“大麴”作品,又是“法曲”的精品,也是唐歌舞大麴的集大成之作,在整個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唐代大型絲竹樂的演奏形式,因用於佛教法會而得名,故可能是一種純器樂演奏形式。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麴”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區分。“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教於梨園”(《新唐書·禮樂志》)。因此“法曲”是我國器樂合奏藝術高度發展的時代產物。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關於《霓裳羽衣曲》的來歷,相傳有三種說法:①玄宗李隆基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②根據《唐會要》說: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由西域傳入的樂曲,使之有了新的名稱和形式,其中就包括將西域《婆羅門曲》改為《霓裳羽衣曲》,認為《霓裳羽衣曲》是由西域傳來,而非玄宗創作。③認為《霓裳羽衣曲》前半部分是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想入非非,回宮後將幻想寫成音樂;後半部便是唐玄宗吸收了河西節度使(西涼都督)楊敬述進獻的印度佛曲《婆羅門曲》的音調,續寫而成。這三種說法,唐史、唐詩均有記載。至於哪種說法正確,這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從前人留下的文字中,窺到了唐代音樂舞蹈文化的繁榮與精湛的表演技藝,說明唐代在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吸收、借鑑、消化外來文化的能力。《霓裳羽衣曲》由唐玄宗自編、教梨園子弟演奏,所以在唐朝宮廷中倍受青睞。

《霓裳羽衣曲》共有36段,由宮女歌唱,凡用女演員30人,每次10人,奏樂水平高妙;舞者的服飾:上衣綴繡著潔白羽毛,下身穿著彩雲般裙裾,加上舞女們的飄柔舞態,步步生姿,整個歌舞華麗無比、盛況空前,猶如上界仙女下凡一般,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色彩。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有關《霓裳羽衣曲》的表演境況及細節,白居易、元稹在他們的詩中都曾有細緻的描寫與詮釋:舞臺背景及舞者是一派仙人於仙境的景象,彩虹般顏色的衣服像晚霞一樣披在舞女們的身上,舞女們輕步慢回,頭上戴著“步搖冠”,花冠上滿嵌著金花的首飾和五顏六色的珊瑚裝飾品,舞姿妙曼,迴旋如雪,斜曳裙時如雲之初生。“散序”奏了六遍,舞女們舞袖低昂,似仙人的從容靜態,雲袖也似懶倦一樣飄浮不動。進入“中序”,旋律剛一奏響,舞女的動作陡然加快,整個氣氛像秋天裡竹子炸裂,春天裡冰塊折斷一樣震人心魄。“中序”以後引入曲“破”,器樂伴奏,舞蹈為主,急管、繁弦、摧拍頗緊,有如跳珠撼玉一般,此時舞蹈達到高潮。《霓裳羽衣曲》是我國音樂舞蹈歷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宋代姜夔於1186年在湖南長沙樂工的故書堆中發現了商調《霓裳曲》十八闋,他為“中序一闋”填了詞,流傳至今。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這裡,根據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詩中所述,可見其曲式結構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散序”六段】,開始時,各種樂器先後加入(獨奏、輪奏或合奏),節奏自由,音調優美,不帶舞蹈。

第二部分:【“歌”十八段】,亦稱“中序”或“拍序”,眾樂合奏,歌舞俱作,這部分一般是以比較抒情的慢板和中板歌唱為主,器樂伴奏,舞蹈與否視情況而定。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第三部分:【“破”十二段】,或稱“舞遍”,即主體部分,包括虛催、實催、袞遍、歇拍和作為尾聲的熬袞,是繁音促節的快板,也就是突出快速的舞曲,並配有舞蹈,節奏幾次改變,以舞蹈為主。有的帶歌唱,有的不帶歌唱。

這三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由若干“疊”(樂段)組成。這些“疊”在每一部分當中又有不同的名稱和作用。在“散序”中稱“革及”(過渡句),在“歌”段中稱“歌頭”(慢板)、“拘”(過渡句),在“破”中稱“入破”(散板)、“虛催”(中板)、“實催”(向更快節奏過渡)、“袞遍”(較快的樂段)、“歇拍”(慢板)、“熬袞”(結束段)。唐大麴的音樂內部結構,調性、節奏、速度、情緒變化比之“相和大麴”、“清商大麴”更加複雜,除主要使用同宮音調貫穿始終外,“犯調”(轉調)手法已經使用。唐大麴較之“相和大麴”中使用的“相和三調”,“清商大麴”中的“清商三調”,唐大麴要進步、豐富、完善得多。無論何種大麴,其曲式結構都基本沿襲漢魏南北朝時期的大麴結構形式——三部曲式。

唐代宮廷有哪些音樂機構?玄宗為何被稱梨園始祖?大麴的發展怎樣

唐代大麴中“法曲”的出現為唐代音樂舞蹈藝術,增添了新的內容。唐代歌舞大麴的藝術性以“清樂大麴”的藝術性為最高。“清樂大麴”是從漢代“相和大麴”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清商大麴”衍變而來的漢族大型歌舞音樂。唐大樂署規定:樂工學會“燕樂”或高昌、龜茲、疏勒、安國、高麗等大麴,時間只用三十天,而學會“清商大麴”則要六十天。

唐代知名的大麴(包括法曲)約有四、五十部以上,其中有著名作曲家的創作,如白明達的《春鶯囀》,裴神符的《火鳳》、《傾杯樂》等,也有民間作品和根據民間樂曲或外國樂曲加工改編而成的大麴,如《劍器》、《秦王破陣樂》、《涼州》、《伊州》、《胡渭州》、《霓裳羽衣曲》等。唐大麴中使用轉調的樂舞,有在武則天年末由宮調的《劍器》轉接角調的《渾脫》歌舞大麴。

唐代歌舞大麴是由一些帶獨立性的歌曲聯綴而成,歌詞屬絕、律體,各段之間並無內容上的直接聯絡,也沒有一定的故事情節。